谈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及课件制作

时间:2022-07-30 08:05:11

谈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及课件制作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实现了信息传递的一体化,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表现效果,也扩大了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为教育教学现代化提供了新手段,注入了活力。通过我校开发和使用多个地理课件的实践,体会到多媒体之所以能迅速在教育中得以应用是与其本身具有的优势及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分不开的;同时,由于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为地理教育开辟了新天地。 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有何分别,利用“多媒体”可以为地理教学提供哪些便利呢? 一般认为,人类学习就是指通过自身的眼、耳、舌、鼻、身等感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经分析与综上综合,从而获得知识。其中,视听所获得信息的94%,而视觉占领83%(1967年,特瑞赤拉的实验),可见视觉的重要性。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并辅以板书,向学生传授知识。这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知识尚可叙述清楚(如地名),但对于一些难解的、抽象的概念则难以叙述清楚(如气旋、反气旋)。此时,教师难免要错助挂图及投影等手段来辅助教学,其效果往往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设备的表现形式是静态的、无声的,给学生的印象依然是独立的、缺乏联系的。而多媒体决不仅是几种电教仪器的组合,它实现了多媒体的一体化,并能优化信息的组织与传输方式,它所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反映,要比单一媒体(特别是老师口述)引起的反映强烈得多。这种综合效应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利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优势。1. 突破时空限制,逼真模拟显示。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地理时空的广远性和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使得中学地理教学某些内容的时空跨度很大。许多大尺度、长时间(或瞬时)的地理现象全貌无法或很难看得到,又不宜演示或实验。如天体运动、大气运动、洋流、火山地震等。采用传统教学媒体表现这些地理过程和现象,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而使用多媒体则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将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动与静紧密结合起来,丰富同学的感性认识,使抽象问题迎刃而解。如“地球的运动”,是空间性极强的内容,采用三维动画,可先精确地建立和设置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数据模型,采用3DS可打点光源的优点,便可以很好地表现这些内容,再辅以一些关键的线条、符号和文字,以层层剥开方式组织知识结构,克服了由于高一学生尚未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又如“地形的变化”一节,是初一地理教学最为抽象的内容之一。而利用二维动画软件制作的“褶皱和断层”,岩石受力变形的过程“加速”展现在学生眼前,生动明了。“海底扩张和消亡边界”,学生可清楚地“看到”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大陆板块受挤上拱,岩浆动态上升与循环的情景。此外,复杂图像的绘制,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岩石标本的微观结构剖析,海陆变迁等,都可由多媒体处理解决。老师边演示边讲解,只须按几个键,就能生动地展示平时需花好几倍时间才能讲清楚的问题。2. 强化信息,突出重点。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自行编制地理课件,可以很好地体现授课教师的意图风格,有效地组织和切换信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可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如高中地理“天气的形成”一节,我们模拟的动态性和渐变性,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加上文字的闪动,关键信息的加强,精心配载音乐(如雷鸣 、鸟语等),关键处设置暂停或重复,重点突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3. 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形象化的教学会给学生带来兴趣盎然的感受。很多时候,利用多媒体提供的色彩丰富、图象逼真的画面,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设置令人如身临其境的情景,创造出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轻松地学到了地理知识,并对地事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同时,一些操作简单的交互的应用,如自转偏向力的应用、我国水资源的储存形式等内容,通过突出声、像、图等视听效果,体现出友好的交互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性,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在初中《海洋资源》和《我国的水资源》两课件中,还可利用卡通故事的形式进行环境教育,如“小鱼的哀求”、“就地取材”、“熟视无睹”等,让学生在津津有味地欣赏之后,启而后发,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了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在开发地理课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1. 制作求精。课件的开发往往凝聚创意和创作者的大量心血和时间。应从教材中选择出最能突出主题的,解决重点、难点的部分精心创意和制作。要仔细推敲,确保科学性。正式制作前,要充分收集资料,查阅专业书籍并反复观看有关影像资料,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必要时进行数据计算,确保准确无误。在主要内容完成制作后,应请专家或富有经验的老教师来把关。如获省一等奖的《地球的运动》,先后有三位教师在全校高一八个班级施教,并向全市作过课件展示,开过公开课,其间几易其稿,甚至重来的事屡见不鲜。实践证明,只有精益求益,才能出精品,这样的课件,才能显示出高科技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和生命力。2. 画面求美。美学效果是地理课件不可或缺的要素。课件制作求精求实的同时,还要力求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画面安排,要轻重均衡,比例协调,既能突出教学主题,又可给学生以良好的视觉享受。色彩组合,要求和谐统一。背景一般安排为冷色调,如淡灰色、淡蓝色等,给人感觉柔和平淡。主体安排为各种暖色,易于吸引人的注意。主画面更要考各种色彩之间匹配与对比。另外,文字的静与画面的动,或文字的动与画面的静应有机结合,达到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的美学效果。3. 操作求易。从实际出发,作为辅助教学课件,不可能要求软件使用者均掌握全面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因此在课件制作时,应充分考虑到其通用性,操作要简单,使用要方便,便于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为实现这一目的,应着力在结构全合理、层次清晰、转换流畅等方面下功夫。运用Authorware多媒体编写系统,以层次分明的树状结构来组织内容,从而实现整个课件的结构化。各个段落内,操作者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提示符有选择地操作,好可重复演示,以适应不同教师内容取舍、分列编排和施教的要求。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地理知识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大有可为。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提高制作水平,总结点滴经验,大胆创意,并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思想和手段的结合,是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UPS电源技术发展以及未来展望 下一篇:推行三项制度提高行政效能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