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7-30 07:10:09

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要:随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成为现代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思维教学方法积极性

初中语文既是基础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一门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意思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呢? 基于以上的结论,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注重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初中语文老的教学方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基本上是满堂灌,学生被到的接受,课堂效果非常不好。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需要寻求具有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

1、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的宽松环境。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2、要授之以道,务实创新基础。首先,学生掌握知识的质与量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要以知识为前提。其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只有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时候,才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最后,创新能力的体现离开的实践活动是不可能的,知识的运用为创新提供的现实可能性。

二、开展问题教学,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俗话说得好:“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起源于问,学总是和问紧紧相连的。我们让学生学会做学问,就是首先学会问。

1、耐心设疑、解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十分注意鼓励孩子质疑问难。一个富有好奇心的提问能够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学到许多新东西。一堂课可以有几次让学生提问的机会。自学课本后,让学生提问,“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你对课文中哪些地方感兴趣?”教师讲解后和全课结束前,都可让学生提问,“这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你认为这篇课文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令你感动?为什么?”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比较简单,也可能比较幼稚。教师千万不能讽刺嘲笑。要耐心听取和解答学生的问题,有些问题可以大家讨论,由学生自己回答。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的过程实质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的过程。因此,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本来就是孩子们的,作为他们学习的参与者和顾问,教师要善于激发推动和激励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才能为其孕育创造的火花设好温床。

2、精心设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提供有价值的问题,开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伏下来想一想”、“眼睛闭起来想一想”等,使学生养成“静思”、“独思”的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中学的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些经典之作,学生们很容易能从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能体会到其实真、善、美就在我们身边存在。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面对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小到题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前后文、联系生活探究篇章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培养他们发问的能力和激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还应时常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言论自由,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在他们当中提倡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敢于不走寻常路的创新思维。

三、创设想象情境,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

人世间的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想象的功能,以推进创造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中学阶段,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正处在独立思维形成的最佳时期。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文本内容,有意识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大胆想象,让他们在心灵深处不断涌起创新的浪花和欲望。

其实,对于教材中一篇篇生动形象的课文,一般来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语言中想象画面,在想象的画面中感受语言,是更容易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有时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感悟语言,理解内容,也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一画图的过程既是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的过程,又是培养想象的过程。

四、强化思维训练,创新教育增添活力。

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同时,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各有各的快乐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式教学方法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