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研究

时间:2022-07-30 04:17:33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研究

一、农村学校体育困境解决对策

1.保障体育场地设施,提供必需的体育器材。要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走出当前的困境,首先要保证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必备的一些体育器材。各地方学校可以就地取材,利用学校现有条件,改变当前的紧缺现象,如果没有标准的运动场,可以动员孩子们把那些坑坑洼洼的空地铲平,只要在平整的空地上运动不容易受伤就可以了,不一定必须是标准的200米、300米、400米场地一样可以上好体育课。学校尽量提出一部分经费购买体育器材,哪管只有一两样也可以,领导或者专门负责人跟其他城镇学校联系,把城镇那些学校用旧的器材要过来或者借过来使用,缓解体育课器材短缺的问题。

2.每个乡镇至少配备1-2名专业体育教师。如果不能保证每所中小学有一名专业的体育教师,至少每个乡镇要有一到两名专业的体育教师,以保证体育技术技能课教学。学校给与体育教师大力支持,鼓励体育教师经常到县市级单位学习交流教学经验等。在学校严重缺少体育教师的情况下,当地政府可以把城镇的体育教师下调到农村中小学执教1-2年时间,教师人事关系等仍然留在城镇学校,将城镇学校的体育教师评聘职称、工资晋级等紧密联系。同时可以培养中小学体育骨干,在平时的体育课堂暂时充当体育教师的角色。既能够保证地方中小学缺少体育教师的现状,又能够调动城镇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由体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经过专业训练和学习后,能够遵循教育的原则和规律,合理使用各种体育教学的技能技巧,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缩小农村与城镇学生综合素质的差距。

3.就地取材,保证体育课内容丰富多彩。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国家课程难于同时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需求,而各地方可以开发本地资源,弥补不足,以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体育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并没有做出明确、具体规定,而是以达成确定的目标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学校设施等条件选择安排适合的内容,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达成学习目标,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校体育课程。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有些偏远地区经济基础更加薄弱,学校缺少必需的体育器材。但是可以根据当地的民俗民情,鼓励学生们自制一些器材用于体育课堂,例如孩子们自己在家里带跟绳子,上课时跳绳;自己缝个沙包,上课时打沙包;用一些废旧的胶皮、破布等缝在一起,做个实心球;自制毽球等等。同时体育教师也利用学校的一些资源制作器材,足可以保证体育课堂丰富多彩的运动。在课堂上,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运动技术,讲解运动规则,例如虽然是自己制作的实心球,利用图片的直观教具告诉学生们真正的实心球是什么样的,真正的铅球是什么样的,至少学生可以掌握推铅球的技术动作,并且知道真正的铅球的模样。

4.编写适合农村学校的体育教材。体育教材通常遵循以学科为中心、以运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模式编写。农村与城市不论是生活还是教育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适用于农村学校的体育教材,国家教育部门应该组织编写人员,根据农村学校实际情况专门编写适合于农村学校实际情况的体育教材,教学大纲等等相关农村学校的一系列用书,既能够保证农村学校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又能够提高农村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

5.城市体育教师下乡支教。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城市体育教师下乡支教,不但可以确保农村学校正常开设体育课,同时能够加强城市与农村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安排城市教师下乡支教的同时,与城市教师的职称评定相结合,同时给以一定的资金补助,利用各种条件鼓励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各级学校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真正将农村学校体育走向城市化。在农村经费紧缺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增加农村学校经费投入,同时也加强监管制度,保证农村学校经费用于教学。社会各企事业给与农村学校一定资金资助,或者购买体育器材等援助农村学校,或者赞助群体体育运动等,以保证农村学校体育课的正常进行。

6.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相结合。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业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必须要加快解决的重要议题,竞技体育人才应与农村体育教育相结合,多提供互动性活动,多发挥榜样性作用,从而增加体育人口基础。我国农村人口能够提供竞技体育足够的人力资源,现今国际社会各种竞争激烈,我国竞技体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将选材广泛在农村中小学中开展。由于农村中小学生源充足,身体素质条件优越,更能够适应一些刻苦条件下成才的道路。

7.将高校校园内部分健身器材投入经费转移到农村学校。高校有足够的体育场地器材为学生及社会群众用于健身,国家可以将部分校园内的大众健身器材的投入经费适当减少,资金用于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尤其是没有体育器材的偏远山区。虽然表面上是减少了校园内部大众健身器材的资金投入,但是校园内本身已有的体育器材完全可以为大众健身服务。因为这样既不会影响校园内学生与群众健身,又能够为偏远山区的学校提供体育课必须的器材。

8.城市体育资源设备支援农村学校。农村中小学领导应高度重视体育器材严重缺乏现象,必须要千方百计的筹划资金,保证体育课正常开展。城市体育资源设备支援农村学校,城市体育局、体育彩票中心、教育局等部门紧密配合,将部分体育资源下放到当地农村学校,用于体育教育条件的改善。或者与本地区以及能够联系到的高校取得联系,高校向农村学校提供一些用旧的体育器材,或者赠送一些必需的新器材,以解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严重不足的燃眉之急。

9.高校师范生到农村学校实习。我国高校师范实习生,安排到农村中小学,国家或者单位给与一定的生活补助,或者提供一些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等优惠政策,鼓励高校实习生到偏远地区实习(在湖北省已经实施大学生支援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效果很好,得到农村教育部门和学校好评。),这样既能够锻炼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够解决农村中小学没有专业体育教师的现状。

二、结语

农村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教育要城乡均等化是整个社会进步的桥梁与纽带。农村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体育绝不能成为有缺口的“木桶”,需要整个社会足够的重视,在我国城乡统筹大背景下,针对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困境,有力保障必需体育器材,制定可持续性政策完善师资配备和待遇问题,因地制宜丰富课程内容和教材,综合社会各界团体,形成合力真正由城市带领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走出困境,以保证我国教育事业稳步前进。从而对促进农村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农民体育素质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李峰 刘璐 单位:黄冈师范学院

上一篇:燃气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探析 下一篇:道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