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对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7-30 03:19:02

浅谈信息技术对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新课程引领教学理念的更新,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潜心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学生,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策略,有效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并最终得以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现代技术教育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1

1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从而将数学知识直观化、情境化,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使定性的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数学课充满乐趣与活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兴趣盎然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笔者在教学《比的认识》时,在课件上出示了一袋学生常喝的早餐奶问学生:“这袋早餐奶的标签写了奶与纯净水的比是7:3,请同学们讨论一下‘7:3’说明了什么?”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笔者趁机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插入草原乳业有限公司一段视频)“工厂要配制这样的早餐奶1000升,需要奶和纯净水各多少升呢?”学生们的情绪更高涨了。接着笔者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再分组交流,对学生的诸多解题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随后笔者引出今天学习的新的解题方法――按比例分配,顺利进入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人人动脑、个个参与,带着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投入到学习中去,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高效。2 利用信息技术引领学生探究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式学习,具有使学生学会思考合理性、真正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的明显优势,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有裨益。笔者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通过计算机中的绘图工具画了一个圆,通过复制功能画出了若干圆,并填充了不同颜色,制作出不同图案,大大激发了学生画图积极性。而后笔者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己利用手中的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学生们情绪高涨,思路各异,有的小组竟然想出了五、六种画圆的方法,如用圆规画圆;把圆形物体放在本上沿着它的边画圆,用绳子和铅笔画圆;用图钉、绳子和铅笔画圆等。只有在课堂教学把探究式学习放在首位,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高效课堂的构建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3 运用信息技术,点燃课堂趣味亮点

信息技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优化了教学过程,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笔者用Flash设计了一些新颖动画课件,演绎引领做角、玩角、变角等一系列递进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对动画的观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的角,并在这个动态变化中体会、理解、认识了广义的角。在此基础上,课件再出示两个一样大的角(角1的边长一些,角2的边短一些),让学生猜想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的说角1大,有的说一样大。然后,笔者课件演示把两个角移动在一起正好重合。这就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画面清晰、直观动感、趣味横生,学生看得仔细,想得认真,既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概念,又能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 利用多媒体关注学生差异,提高数学课堂效能

为了建立高效课堂,教师应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把抽象、不易理解知识内容转化为直观、鲜明、形象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语言要突出亲和力和鼓励性,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吃得好、吃得饱,让所有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活动余地,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

5 利用信息技术,精妙设计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而设计有效的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笔者在通过网络搜索设计练习时注意了以下几点:(1)设计练习应贴近生活。从实际生活出发,设计贴近生活的练习,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设计有趣味性的练习,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3)设计对比性的练习以防产生思维定势。对比性的练习能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4)设计有坡度的练习。因学生能力有强弱,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这样就能面向全体、各有所得,让优生能拓展探究,让学困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全体学生的智能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上一篇:课程研究和谐课堂氛围促进健康成长 下一篇: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