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育玉米杂交组合比较试验

时间:2022-07-30 01:51:45

自育玉米杂交组合比较试验

摘要 为了在自育的玉米杂交组合中选出一个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组合,特进行了玉米杂交组合比较试验。对39个自育玉米杂交组合与目前在新疆广泛推广的早熟杂交种新玉9号作为对照进行了比较试验。39个自育杂交组合能不能超过对照的杂交种新玉9号,对产量进行了间比法分析。间比法分析结果表明,总共10个自育杂交组合的产量超过对照杂交种新玉9号增幅为3.5%~41.1%。综合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可以对06×07、59×07、天4×07等几个自育杂交组合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 玉米;杂交组合;间比法;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3.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054-04

玉米又名玉蜀黍,俗称苞谷、棒子、珍珠米等,是粮食兼饲料作物,在北纬5°到南纬35°~40°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作为仅次于小麦和水稻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和增产潜力最大的作物[1],玉米目前在全球的栽培面积约1.39亿hm2,占主要粮食作物栽培面积的28%;总产量6.02亿t,占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的34.4%。以北美洲种植面积最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次之。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是美国,中国居第2位[2],其次是巴西、墨西哥。2002年我国玉米栽培面积为0.245亿hm2,占主要粮食作物栽培面积的32.1%;总产量1.24亿t,占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的31.7%[3]。

玉米是喜温短日照作物,全生育期需90~150 d,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25~28 ℃,发芽期要求日平均温度高于18 ℃,抽雄至开花期要求日平均温度为26~29 ℃,灌浆和成熟需保持在20~24 ℃,积温要求分别为2 000~2 300 ℃(早熟品种)、2 300~2 500 ℃(中熟品种)、2 500~2 800 ℃(晚熟品种)[4]。玉米为短日照作物,日照时数在12 h内,成熟提早。长日照则开花延迟,甚至不能结穗。玉米适应性强,在砂壤、壤土、黏土上均可生长,其适宜的土壤pH值为5~8,以6.5~7.0最适;耐盐碱能力差,特别是氯离子对玉米危害大;抗旱、抗寒、抗逆性强[5],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作物,营养充足且处于平衡状态才能保证高产和优质。玉米长期以原料进入国际市场。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玉米出口有一个新动向,即随着玉米深加工工业的发展,玉米作为原料进入国际市场的数量减少,而以玉米深加工产品出口数量显著增加。玉米作为一种可更新再生资源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世人的瞩目[6]。为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新形式,必须坚定地确立玉米在发展畜牧业中的主导地位,大力发展玉米生产[7]。玉米在新疆地区的粮食作物中的地位仅次于小麦,2003年播种面积为454.14万 km2,占粮食总面积的34.7%,产量366.25万t,占粮食总产量的45.7%[8]。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北部,西南部的平原绿洲,包括阿克苏、喀什等地区,产量占全新疆玉米产量的43%。玉米在北疆分布在伊犁、塔城、巴里坤等地区和县,种植面积占全新疆种植面积的30%,产量占全新疆总产量的35%~40%[8]。

玉米杂交育种虽然经历了很长的发展历史,但在新的科学理论和手段的支持下,此种方法以其经济实用、简单易行的特点,仍然是玉米育种的主体方法。发达国家如美国进行杂交育种的时间较早,现在仍然沿用此种方法,虽然采用了诸如辐射、太空诱变、转基因等先进方法,但所育种子在生产上仍然占有较小的比重,而且通过这些方法只能改良某些育种环节,总体上仍然离不开杂交育种程序,加之转基因育成的品种在一些国家受到了抵制,因此发展较慢[7]。

在育种试验的前期阶段(如品系鉴定圃),或在某地区进行新品种(系)预备试验,如果试验品种(系)较多,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存在困难,且质量要求不太高时,常采用间比法排列。该方法具有设计简单、播种收获时不易发生差错,可以按品种成熟期、株高等特性排列,减少相邻处理间的相互影响等优点[9]。该方法在设计上具有以下特点:在1 块地上排列的第1个小区和末尾的小区一定是对照(CK)区,每2个对照之间排列相同数目的处理小区,通常4 个或9 个,重复2~4次。各重复可排列成1排或多排式。排列成多排式时,为不使相同的处理排列在一条直线上,一般采用逆向式或阶梯式[10]。对间比法试验结果的分析,是以所间隔品系两侧CK的平均值作为该段间隔品系的比较标准,计算其相对生产力(品系与对照的百分比)来进行推断[1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目前,在新疆广泛使用的早熟杂交种和自育40个玉米杂交组合,分别为99×06、99×07、47×06、47×07、06×07、16×06、16×07常、16×08、齐318×07、16×07、45×06、Mo17×06、59×06、59×07、30×06红、30×06硬、30×08、78A×06、78A×06分、78A×06硬、78×07红、原10×07、06×原10、黄4×07、78×07常、天4×07、103A×07、56A×07、78×08常、103A×08、78×黄早4、黄早4×16、59×16、25×78常、37×16、99×原10、99×13分、08×07、78A×原10、新玉9号。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新疆农业大学试验地,试验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中热量较少,但其降水量、水资源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试验区无霜期150~180 d,≥10 ℃积温3 000~3 500 ℃,7月平均温度22~25 ℃,极端最高温度40 ℃左右,≥35 ℃平均日数0~15 d;全年日照时数2 700~2 800 h;年平均降水量150~500 mm;土壤有机质含量1%~2%。试验区光热水条件配合较好,干热风害较轻,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比较有利,是全疆春播玉米和玉米单产量最高地区,潜力也很大。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间比法排列,具体排列设计见表1。每个小区的长度为2.5 m,种2行,每个小区有20株,小区面积为2.75 m2。2012年4月初浅耕整地,4月12日播种,出苗期4月23—24日,浇水4次,定苗2次,行距为55 cm,株距为25 cm,中耕除杂草4次,苗期、拔节期追肥2次,每次施尿素375 kg/hm2 [12-13]。

1.4 试验记载

对供试玉米杂交材料进行生育期记载9项(播种期、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散粉期、吐丝期、成熟期、收获期、生育期)、植株性状记载18项(株高、茎粗、穗位高、叶鞘色、叶形、雄穗分枝、雄穗主轴长度、花药颜色、花丝颜色、双穗率、空秆率、折倒率、倒伏率、植株整齐度、穗形、粒色、籽粒类型、病虫害发生情况)和产量因素记载9项(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穗重、小区产量、每穗粒重、穗型、出籽率)等,共36项指标[14-15]。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状分析

2.1.1 生育期。对7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特早熟的数量最少,晚熟的数量最多,早熟和中熟的数量位于2个之间。特早熟和早熟可以用复播玉米。

2.1.2 单株产量。从图2可以看出,单株产量较小的较少,单株产量最多的也不多,二者之间的较多,从此角度看,单株产量保持中等水平。

2.1.3 百粒重。从图3可以看出,百粒重最轻的较少,其次是最少,此后百粒重越高杂交组合数越多,说明百粒重出现较高水平,百粒重越高产量就会越高。

2.1.4 穗粗。从图4可以看出,穗粗最小的也最少,穗粗最大的也不多,位于这二者之间的最多,穗粗的大小影响穗行数,穗行数的大小影响出籽率,总之而言,穗粗的大小影响产量。

2.1.5 株高。从图5可以看出,株高最高的和最矮的杂交组合数量都不多,二者之间的较多,如果株高太矮,则生物产量较低;如果株高太高,则容易会倒伏。

2.1.6 茎粗。从图6可以看出,茎粗从小到大的杂交组合数量逐步增高,茎粗最大范围内杂交组合数量最少,茎粗的大小表现植株的强弱。

2.1.7 穗位高。从图7可以看出,参试组合中穗位高最小的和最大的杂交组合数量相等,二者之间的较多,穗位高的大小影响产量,穗位太高、太矮都不行。试验结果表明,穗的位置在株高的45%~50%最适合。

2.2 间比法

2.2.1 第1组产量比较。从表2可以看出,7个杂交组合中,06×07的产量增产幅度最大,较CK的平均产量增产41.1%;其次为16×07常、16×06、 99×06、47×07、47×06、99×07。

2.2.2 第2组产量比较。从表3可以看出,7个杂交组合中,59×07的产量增产幅度最大,较CK的平均值产量增产34.6%;其次为16×08、Mo17×06、齐318×07、59×06、45×06、16×07。

2.2.3 第3组产量比较。从表4可以看出,7个杂交组合的产量都低于CK,产量最高的78A×06,低于CK 1.3%。

2.2.4 第4组产量比较。从表5可以看出,6个杂交组合中,天4×07的产量增产幅度最大,较CK的平均产量增产31.9%;其次为78×07常、黄4×07、原10× 07、103A×07、06×原10。

2.2.5 第5组产量比较。从表6可以看出,7个杂交组合中,25×78常的产量增产幅度最大,较CK的平均产量增产28.4%;其次为黄早4×16、78×08常、103A× 08、59×16、56A×07、78×黄早4。

2.2.6 第6组产量比较。从表7可以看出,5个杂交组合中,08×07的产量增产幅度最大,较CK的平均产量增产30.1%;其次为99×原10、78A×原10、37×16、99×13分。

2.3 最优组合分析

从表8可以看出,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06×07、59×07、天4×07等几个杂交组合基本上都优先于CK,所以这3个组合可以进一步分析研究。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第1组的对照产量平均为15 480 kg/hm2,有2个杂交组合即06×07、16×07常的产量较对照的平均值高,分别增产41.1%和6.4%。第2组的对照产量平均为16 230 kg/hm2,有2个杂交组合即59×07、16×08的产量较对照平值高,分别增产34.6%和8.9%。第3组的对照产量平均为17 025 kg/hm2,这一组的杂交组合产量都低于对照平均值。第4组的对照平均为15 765 kg/hm2,有3个杂交组合即天04×07、78×07常、黄4×07的产量较对照平均值高,分别增产31.9%、10.9%、3.5%。第5组的对照平均值为15 120 kg/hm2,有1个杂交组合即25×78常的产量较对照平均值高,增产28.4%。第6组的对照平均值为15 240 kg/hm2,有2个杂交组合即08×07、99×原10的产量较对照平均值高,分别增产30.1%、7.5%。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06×07、59×07、天4×07等几个杂交组合今后可以进一步分析研究。

4 参考文献

[1] 李晚忱.我国21世纪玉米遗传育种工程技术展望[J].玉米科学,2000,5(3):12-13.

[2] 张新寰,李欢.新疆玉米栽培技术[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00:9-15.

[3] 张新寰.新疆玉米[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8:1-5.

[4] 王荣栋,尹经章.作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1-26.

[5] 扬志.杂交玉米的生物特性[M].成都:四川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8.

[6] 佟屏亚.世界玉米贸易概况和发展趋势[J].玉米科学,1995,35(4):1-3.

[7] 徐克成.简述玉米育种的动态和展望[J].中国种业,2006,10(4):2-3.

[8] 扬荷莉.新疆玉米的分布情况[J].新疆农业科学,2003,14(4):54-55.

[9] 许阳,张明辉,徐青,等.间比法排列设计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4, 14(2):4-8.

[10] 南京农学院.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9:28-29.

[11] 刘丽华,郭德金.间比法设计试验结果分析方法的探讨[J].中国农业科学,2005,18(3):1-2.

[12] 刘辅君.浅谈提高玉米杂交种子质量的主要措施[J].甘肃农业,2004,9(4):2-5.

[13] 傅同良.早熟玉米杂交组合的品比试验初探[J].种子,1995,8(5):52-54.

[14] 王建国,王华山,邵善英,等.提高玉米杂交种子质量的几点建议[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9,19(6):35-36.

[15] 苏新宏,夏宗良,李潮海,等.玉米杂交当代优势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08,6(2):51-56.

上一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新民地区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