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30 12:57:33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和造就大批的富有创新性的人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应变革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质疑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而传统的教学,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创新能力被压抑和扼制。因此,作为教育者我认识到: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教应为学生的学服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

能力。

1.巧设批判性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式,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以一种新颖、独到、前所未有的见解来认识事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敢于怀疑、争论、辩驳,教材可能引起歧义之点或偶然的失误、败笔的地方,引导学生质疑,势必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七根火柴》时,有个学生问道:“前文说他已经不能动了,为什么后面说,他能够推开卢进勇的胳膊,他还能指着自己的左腋窝,这不是矛盾吗?”当时我被学生问得不知所措,又为学生感到骄傲,因为他在思考,而且敢于质疑。我及时肯定这个学生的勇气,并在课堂上掀起探讨的高潮。有的学生说,作家也是人,是人就会有错;有的学生说无名战士是回光返照;有的学生说,是无名战士他那颗革命的心灵,重新燃起他生的意志……学生的讨论、争辩,加深了对问题的了解,于是我认真挖掘教材的探索空间,不断地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探究性质疑。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仅仅停留在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继续探索的习惯,永不满足,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品质。如,在教学《小橘灯》一课时,学生对小姑娘深感佩服,在课堂上提问:文章主要写小姑娘,作者为什么不用《小姑娘》作题目呢?我引导学生分析:这两道题目,你认为哪一道好呢?学生的各说其辞,有的从题目应通俗易懂说,有的从艺术手法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地显示出来。又如,学习《发问的精神》后,老师布置作业,有人认为,牛顿看见苹果落地才发现“万有引力”的说法缺乏根据。这种怀疑到底对不对,我让学生到图书馆或者网上检索,分小组完成。像这样的问题,学生很有兴致,他们会通过实践和查阅资料来释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质疑和学习。

老师在课堂上创设质疑环境,学生不断地生疑,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发问,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创设想象情境,培养多向思维能力

英国著名诗人雪莱说:“想象力就是创新力”。想象是创造性思维中最积极、最活泼的部分,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其向多向思维发展。

1.再造想象,拓宽思维。阅读中,学生会借助语言,在头脑中建立图像,并对图像选择加工,不断扩展形象思维的范围,把记忆系统中的信息重新组合、加工。我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概括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如,对人物的再改造,《故乡》中再想象闰土后代的生活境况;学完《变色龙》后,把它改编成课本剧表演;利用古诗意境进行想象;还举行想象作文比赛等,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想象会使学生的思维显现出多元姿势,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

2.遥远想象,变通思维。动物病理学家教授贝弗里奇说过:“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个对象可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关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其为“遥远想象”。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学生会根据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分析,拟出很多有创意的作文题目《吃药与批评》《冷热》《人和灯》等。通过创设遥远想象,使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有跳跃性。

三、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是孤军作战,学会合作,是创新的必备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搭建互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思维活跃,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小组活动时合作。在教学中,如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发挥,形成立体思维交互网络,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分成小组,动手、动脑,大家相互启发,相互融洽,难点会迎刃而解。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仅停留在课堂教学法情景上是不够的,老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抓住一切时期激活学生的创新欲望。

上一篇:浅析《弟子规》校本课程开设对学校德育教育的... 下一篇:浅论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