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脂联素的关系

时间:2022-07-30 12:46:41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脂联素的关系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脂联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共120例,据GFR(据MDRD方程计算)分为3组:A组(40例):GFR>30 ml/min/1.73 m2;B组(40例):GFR≤30 ml/min/1.73 m2非透析组;C组(40例):透析组,已行透析治疗的患者。另选2型糖尿病无慢性并发症患者60例作对照即D组。入选者测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纤维蛋白原、24 h尿蛋白总量、血清脂联素及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厚;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和血清脂联素有关(r=0.472)。

作者单位:061000沧州市人民医院

血清脂联素浓度降低可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JUN等[2]的研究第一次证明了脂联素从尿中排泄,提示在肾病患者中随着GFR的降低血清脂联素是增加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脂联素与糖尿病肾病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包括普通血液透析患者)共120例(男59例,女61例),均为沧州市人民医院2007年8月至2010年9月肾内科住院患者,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平均年龄(50.4±7.8)岁,无严重急慢性感染、肝功能异常、严重心脏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其他内分泌疾病。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据GFR(据MDRD方程计算)分为以下3组:A组(40例):GFR>30 ml/min/1.73 m2;B组(40例):GFR≤30 ml/min/1.73 m2非透析组;C组(40例):透析组,已行透析治疗的患者。正常对照组即D组共60例(男30例,女30例),为2型糖尿病无慢性并发症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1.4±7.2)岁。各组间年龄、性别、病程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研究对象禁食10~12 h,次日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应用日本0lypus Au6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议测定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并留取24 h尿液测24 h尿蛋白定量,同时空腹静脉采血5 ml分离血清,-70℃冻存,采用闪烁比浊法测定血清脂联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测量要求固定一人操作,使用高分辨率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要求5.0~12.0 Hz。测定位置:距颈动脉球部膨大起始处10 mm最厚处。要求:当清楚显示动脉内膜、中膜、外膜“两亮夹一暗”的三层回声后停顿,用游标卡尺测量颈总动脉长轴后壁内膜表面到中膜外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作为动脉内中膜厚度。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5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各指标间关系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以P

2 结果

2.1 检测血清脂联素和各指标的相关性 在2型糖尿病肾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0.472),与血肌酐呈正相关(r=0.57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512),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

2.2 多因素回归分析 多因素回归分析以血清脂联素为因变量,以其他指标作为自变量,用多元逐步回归筛选变量,进入方程的变量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83,0.329。

表1

不同组间糖尿病肾病患者各项指标的比较(x±s)

血浆白蛋白(g/l)血红蛋白(1012/L)甲状旁腺激素(pg/ml)血钙(mmol/L)空腹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mmol/L)低密度脂蛋白(mmol/L)血磷(mmol/L)纤维蛋白原(g/l)24 h尿蛋白(g/d)

A组34±1.0d12±1.530±1.52.5±0.86.4±0.54.3±0.62.4±0.52.2±0.41.2±0.20.2±0.050.2±0.05

B组30±0.8da10±1.3101±2.42.0±0.88.5±0.57.3±0.82.8±0.52.6±0.71.8±0.47.9±1.51.5±0.8

C组24±0.7db8±1.0201±4.12.0±0.810.5±0.59.3±0.63.4±0.52.9±0.82.1±0.515.6±1.73.4±0.5

D组38±1.012±1.728±1.62.4±0.55.8±0.45.1±0.52.1±0.32.0±0.51.0±0.34.7±1.10.2±0.04

注:与对照组比较,dP

表2

不同组间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清脂联素水平的比较(x±s)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mm)血清脂联素水平(mg/L)

A组0.9±0.15d6.1±0.25d

B组1.2±0.18da15.9±0.25da

C组2.0±0.17db25.3±0.18db

D组0.4±0.175.4±0.20

注:与对照组比较,dP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观察血清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来了解其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大量研究证实,血清脂联素具有抗炎和保护血管的作用。李俊英等研究显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脂联素在大量白蛋白尿组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而微量白蛋白尿组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的升高其原因可能是脂肪组织合成和释放至血液循环中的量增加,以减轻糖尿病微血管损害。本实验发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明显升高。通过相关分析发现,血清脂联素的水平与血肌酐呈正相关,提示随着肾功能的下降血清脂联素的浓度是逐渐升高的,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同。Dullaart等[3]采用超声检查观察了不同脂肪因子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结果提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负相关。而本实验发现血清脂联素的水平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与上述实验结果相反。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考虑与本实验选择的人群有关。血清脂联素水平随着肾功能的下降逐渐升高,且不能被血液透析清除,因此在这类人群中血清脂联素的水平较高,有研究显示其水平是正常人群的2.5倍。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很高,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升高是机体为了改变与心血管发生的高风险所做的自我保护反应。因此本实验得出了与之前相反的结果。

参 考 文 献

[1] Kumada M,Kihara S, Sumitsuji S, et al. Association of hypoadiponecetinemia with coronary artery artery disease in men.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3,23(1):85-89.

[2] JUN K, HIROKIF, TAKUMAN, et al. Urinary adiponectin excretion is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overt diabetic nephropathy. Biochemand and Biophys Res Commun,2004,316:165-169.

[3] DullaartRP, Vries D, Tol AV, et al. Lower plasma adiponectin is a marker of increase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ssociated with type2 diabetes mellitus and with make gender.Eur J Endocrinol,2007,156(3):387-394.

上一篇:高血压并发症及其预防和治疗研究 下一篇:肿瘤化疗相关性腹泻患者检测肠道菌群分布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