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绿色营销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时间:2022-07-30 12:40:24

论绿色营销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摘 要:企业竞争力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对有关绿色营销和企业竞争力的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利用Logistic回归构建了消费者环保意识、绿色消费偏好和绿色产品形象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从选择目标市场、培育消费偏好和整合营销的角度,为企业更好地开展绿色营销、提升竞争力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绿色营销;企业竞争力;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188-03

一、文献回顾

(一)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20世纪60—70年代,绿色营销理论开始萌芽,80年代欧洲学者提出完整的绿色营销概念。绿色营销的内涵已从最初的“生态要素”发展到今天的“可持续要素”,从“产品中心论”演进到“发展中心论”。

绿色营销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可持续消费理论与生态经济学;可持续生产理论与环境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绿色伦理学。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形成的基本动力。在绿色营销伦理指导下,企业不再单纯追求盈利,成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推动者。除了传统营销的基本分析工具之外,绿色营销还包括环保、生态、可持续、健康等新概念。这时检验企业营销行为成败的标准是与营销密切相关的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或改善程度,是企业营销活动的绿化程度、以及消费者和社会对这种绿化程度的认同情况。

(二)企业竞争力

中外学者关于企业竞争力的定义大致可概括为3类:(1)环境观。认为企业竞争力既产生于企业内部效率,又取决于国际、国内和部门的环境。(2)知识观。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具有比竞争对手更强的创造、获取、应用知识的能力。(3)市场能力观。认为企业竞争力可以是企业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保持或提高其市场份额的能力,或者是企业降低成本或提供物美价廉产品的能力。还可以是来源于利润率的竞争力。关于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一化3个方面加以分析。

目前,站在消费者立场从绿色营销角度探索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路径,国内学术界仍较少涉足。笔者以绿色营销为出发点,探讨企业如何通过影响其在顾客心中的定位,使企业的市场形象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达到改变市场表现,提高市场份额,进而提升竞争力的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在文献回顾和焦点小组访谈的基础上完成量表制作。自变量“企业绿色营销”的内容包括16个题项。衡量企业竞争力最显性的指标是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因研究成本和条件所限,文章通过对企业形象和品牌忠诚度的测量,来间接推断企业竞争力状况。都使用6级likert量表进行测量,用1—6分别代替“完全同意”、“比较同意”、“有点同意”、“有点不同意”、“比较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分数越高代表越高的不同意程度。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Cronbach's Alpha=0.801,说明其具有较高信度;KMO=0.824,说明问卷整体效度较高。

(二)样本来源和描述

国外有调查表明,绿色消费者在白领、女性和受过高等教育者中占很大比例。本研究采取判断抽样与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面向高校教师、企业白领、科研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时间为2013年3月1日至6月9日。共发放550份,回收509份,回收率92.5%;有效问卷439份,占回收问卷总量的86.2%。样本中男性占54.4%,女性占45.6%;25岁以下的占58.3%,26—35岁的占25.1%,36—50岁的占12.5%,50岁以上的占4.1%;高中及以下、大学、研究生及以上的样本所占比例分别为:31.9%、53.1%和14.9%;收入水平

三、分析和结果

(一)因子分析

对16个自变量进行信度分析,Cronbach's Alpha=0.749,说明量表可靠性好。由于修正后变量的总相关系数小于0.3,第1、2、7和14题被删除。效度检验的KMO值为0.833,说明原始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采用方差最大法旋转。根据Nunnally的建议,旋转后因子负荷值小于0.4或者同时在两个因子上的负荷值都大于0.4者将被删除。题项4在两个因子上的负荷值都大于0.4,被删除。

重新进行因子分析,KMO=0.827,Bartlett检验相伴概率为0.000,依然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相同的方法,11个自变量很好地归属于3个因子,累计解释53.94% 的方差,说明效果较好。将提取的3个因子命名如下:第一个因子“绿色消费偏好”表明被调查者进行绿色消费的意愿强度和对绿色营销方式的认可程度;第二个因子“环保意识”显示被调查者具有环保意识的强度;第三个因子“绿色产品形象”描述在被调查者心目中对绿色产品持赞扬与肯定的态度。表1是因子分析的结果。

对三个因子和三个因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第8题得分为3.04,其余变量得分均低于3分。各变量均值与3.5比较都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p值均为0.000

(二)回归分析和结果

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消费者对绿色企业的评价呢?笔者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在3个因变量上的得分不同将被调查者分为两类:得分1—3的被调查者认为绿色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归为“1”;得分4—6的被调查者认为绿色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明显,归为“0”。将因子分析提取出的3个因子得分分别作为自变量。还有五个控制变量,性别(X4),男=1,女=2;年龄(X5),25岁以下为1,26—25为2,36—50为3,51以上为4;学历(X6),高中以下为1,大学为2,研究生及以上为3;职业(X7),机关干部为1,教育工作者为2,学生为3,白领为4,自由职业者为5,退休职工为6;收入(X8)3 000以下为13 001—5 000为25 001—7 000为37 001元以上为4,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出现1的概率P(Yj=1)是否有显著影响。分析方程,表示消费者认为绿色企业更有竞争力的可能性。Xij是上述3个自变量和5个控制变量。β0是常数,βij是自变量和控制变量的系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首先,分析3个方程的拟合优度。3个方程的卡方值分别为90.206,81.355和76.166,表明自变量和控制变量作为整体对各因变量均有显著性影响(p

其次,分析各方程的回归系数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第一个方程,3个自变量(X1、X2、X3)和3个控制变量(X6、X7、X8)对因变量Y1有显著性影响(p

第二个方程是对“绿色企业更有实力”进行回归分析。仅有两个自变量(X1、X3)和三个控制变量(X5、X7、X8)对因变量Y2有显著性影响(p

第三个方程仅有两个自变量(X1、X3)和两个控制变量(X4、X5)对因变量Y3有显著性影响(p

综上,随着消费者学历提升、收入提高、职业不同、绿色消费偏好增加、消费者环保意识增强,以及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形象评价提高,他们更倾向于认为绿色企业有社会责任感。另外,随着消费者年龄增长、收入提高,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学生和白领,伴随消费偏好增加和对绿色产品形象评价提高,他们更倾向于认为绿色企业实力强于普通企业。最后,女性消费者和年龄稍大的消费者,随着消费偏好增加和对绿色产品形象评价提高,对绿色品牌的忠诚度会明显提高。验证后的模型如图1所示。

四、管理借鉴

对于开展绿色营销的企业而言,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精准选择目标市场。在城市里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女性、企事业单位的白领、35岁以上的人群中绿色产品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企业可以考虑选择这些人群作为目标市场,并针对目标消费者的特征进行市场定位,制定相应的绿色营销策略。

2.培养绿色消费偏好。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越强对绿色企业的评价越高,因而厂家应加强倡导绿色消费的宣传,强化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培养其绿色消费偏好。

3.开发绿色产品。企业要从产品研发设计开始,强调对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注重清洁生产和绿色包装,树立绿色品牌形象,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

4.实施绿色定价。绿色产品的开发在成本上比传统产品有所增加,对消费者而言,只要产品具备真正的绿色价值,即使价格较高依然可以接受。因此,企业可以使用营销成本基础上加上一定利润的成本加成定价法,也可以使用在对比绿色产品与相近产品的差异化后带来的竞争优势的竞争定价法。

5.构建绿色营销渠道。建议企业缩短营销渠道,减少流通环节,并注意对产品废弃物的回收,选择具有绿色形象的中间商,设立绿色专柜,强化绿色标志,以吸引更多的绿色消费者。

6.加强绿色广告和宣传。目前绿色企业的宣传沟通效果并不理想,厂家应加强绿色产品价值真实性和绿色程度的沟通;消费者非常注重口头交流,企业可以借助口碑传播加强宣传,不断提升绿色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 Ken Peattie.Towards Sustainability:The Third Age of Green Marketing [J].The Marketing Review,2001,(2):129-146.

[2] 万后芬.绿色营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王方华,张向菁.绿色营销[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4] 魏明侠,司林胜.绿色营销基本范畴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1,(3):88-90.

[5] 张洋,陈立文.国外绿色营销发展综述[J].江苏商论,2012,(4):76-78.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案例教学法的专业针对性研究 下一篇:浅谈金融自由化与中国的金融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