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泥就地冷再生二灰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时间:2022-07-30 11:22:51

浅谈水泥就地冷再生二灰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从下基层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工艺流程中的拌合、碾压、养生过程中各个缓解的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论述目的是道路基层能成为稳定耐用的结构层。为道路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 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 A

近年在西安市城镇道路的大修或改建中引进了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现就“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质量控制”谈一些自己的体会。1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定义“旧基层冷再生”的定义:“旧道路基层经过一定的加工和处理,变成可以达到道路基层技术要求的混合料,重新施工成为新的道路基层。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车流量的不断增加,道路使用年限逐年缩减。道路上的荷载已远远超过道路原有设计承载能力,不能满足车辆行驶的需要并且高频率的日常维护也经常造成道路交通堵塞,维护管养十分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西安市南北中轴线、丰庆路、北三环、枣园西路等交通要道采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艺,一是缩短工期,加大机械化施工程度,提高效率;二是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利用就地废旧材料采用新工艺进行道路的翻建。

1、施工前准备工作

1.1在翻建道路上钻芯取样,送原有道路旧基层材料二灰石、水泥送实验室确定最优配合比。

1.2洗刨原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对原有道路基层进行施工放样,测量并调整高程。

1.3对道路原有检查井、收水井降至道路基层二灰石下表面10公分,检查井的位置标示清楚,并留有具置记录

1.4摆放和摊铺水泥

根据原道路再生深度的平均密度,计算每平米水泥使用量,确定水泥摆放的纵横间距。应将水泥当日直接送到摊铺路段,卸在做标记的地点,并检查有无遗漏和多余。运水泥的车应有防雨设备。人工摆放和摊铺水泥,按照每袋水泥摊铺面积划定网格,用木质刮板将水泥均匀摊开。水泥摊铺完后,表面应没有空白位置,也没有水泥过分集中的地点。摊铺后按每施工段检查摊铺质量是否均匀。

2、拌合

2.1对再生施工中所需要的所有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

2.1.1检查罐车、再生机内所装水或稳定剂是否能满足再生路段施工的需要;采用推杆将再生机组排成一线;

2.1.1连接所有与再生机相连的管路,检查其密闭性,排出系统中的所有空气并确保所有阀门均处于全开度位置;

2.1.3检查再生机操作人员是否已将与稳定剂添加量有关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再生路段是否有明确的导向标志,所有开始程序是否均已清楚。

2.1.4再生机开始工作时,操作员应开足马力,快速达到正常的施工速度;禁止再生机以小于2m/min的行进速度进行施工。

2.2应在作业面边缘固定导向线以帮助操作者。

2.3.冷再生机组行进速度应根据路面损坏状况和再生深度进行调整,推荐行进速度5~6m/min(最终根据试验段确定),使得铣刨后料的级配波动范围不大。网裂严重地段应采用较慢速度。确保深度应达到稳定层底并宜侵入下承层5~10cm,以利上下层粘结。局部拌合不到位的采用人工拌合。

2.4每次再生的长度以保证后续作业能正常进行为宜,应认真组织施工,使再生的长度尽可能长些,以减少横向接缝。一个工作面长度一般为120m~150m。

2.5根据现状路宽度合理计算再生机的工作宽度(再生机最大工作宽度2.4m),搭接宽度为10~20cm。

2.6再生机后设专人跟随,随时检查再生深度和含水量,并配合再生机操作员进行调整。施工中再生深度的检查以相邻已经再生或原路面为标准,用钢纤刺入土中,测量其刺入深度,检查深度是否合格,应在再生机每次下刀的两侧进行检查,其他路段每50m检查一次。如再生深度超过设计深度±1cm,应查明原因后再继续施工。

2.7再生机后安排4~5人处理边线和清理混合料中的杂质以及每刀起始位置的余料,以防止影响纵向接缝、横向接缝、平整度和再生材料的密实性。

2.8 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合料的级配、再生深度、水的喷入量有任何疑问时,应停止施工,等问题解决后再继续施工。

3、碾压

根据经验、试验段施工情况确定、调整碾压机具、时间和遍数,制定碾压方案。建议: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遍数为:初压时,先用22t单钢轮振动压路机稳压1遍,再用25t单钢轮振动压路机以高幅低频振压2遍后整平。复压时,用25t单钢轮压路机高幅低频振压3遍,低幅高频振压3遍。终压时,用两台26t胶轮压路机碾压8遍以上。

3.1 初压:

在再生机后应紧跟一台22t单钢轮压路机进行静压一遍;静压后再用25t单钢轮振动压路机以高幅低频进行压实2遍,压路机的工作速度不得超过3km/h。

3.2 整平:

在初压完成后,应立即用平地机整形。在直线段,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在平曲线段,平地机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必要时,再返回刮一遍。在整形过程中,严禁任何车辆通行,并保持无明显的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3.3 复压:

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时,应立即用用25t单钢轮压路机高幅低频振压3遍,低幅高频振压3遍进行压实。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路肩向路中心碾时,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既为一遍。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采用1.5~1.7km/h为宜,以后宜采用2.0~2.5km/h。

3.4 终压:

单钢轮压实完成以后,需要胶轮压路机进行收面,保证再生层表面的密实性,减少水害的发生。压实遍数一般在6-8遍,压实速度1.5-1.7km/h。

3.5拌合完成50m~80m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1%~+2%)时,应立即按压路机组合顺序在结构层全宽内进行碾压。

3.6严禁压路机在已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应保证稳定土层表面不受破坏。

3.7碾压过程中,再生层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补撒少量的水,但严禁洒大水碾压。

3.8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合(加适量的水泥),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3.9经拌合、整形的再生层,宜在水泥初凝前并应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碾压,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同时没有明显轮迹。

3.10在碾压结束之前,用平地机再终平一次,使其纵横断面符合要求,对局部高出部分刮除并扫出路外,对局部低洼之处,不在找补,留置下一施工层进行处理。

4、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

4.1 纵向接缝的处理

4.1.1 最小重叠宽度为100mm;

4.1.2 路面材料越厚,重叠量越大;材料粒度越粗,重叠量越大;

4.1.3相邻两次作业间隔12h以上时,重叠量应增加;

4.1.4 在纵向接缝上,根据已建再生层的完成时间,改变水的喷入量;

4.1.5 纵向接缝的位置应尽量避开重型车辆的轮迹位置。

4.2横向接缝的处理

4.2.1只要再生机停止,不论停止的时间长短,均形成横向接缝,应对所形成的横向接缝认真处理;

4.2.2 施工中应尽量减少停机现象;

4.2.3 在停机处,再生机再次施工时,必须将整个再生机后退至再生过的材料1.5m的距离;停机时间超过水泥初凝时间,必须重新撒布水泥。

4.3调头处理

如机械必须在已压成的水泥就地冷再生层上调头,应采取保护措施。一般可在准备用于掉头的约8~10m长的冷再生层上,先覆盖一张厚塑料布或油毡,然后铺上约10cm的土或砂。

5、养生

5.1水泥稳定碎石层养生7天后钻芯取样合格后方可进行上一结构层的施工。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开始养生。采用黑心棉和塑料薄膜分上下两层覆盖物养生,在整个养生期保持潮湿状态,养生期结束后必须将覆盖物清除干净,禁止长期爆晒造成开裂。

5.2养生结束后,应用拉毛机拉毛二灰石基层表面,增加基层与面层粘结力。

6、施工质量验收

6.1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中应加强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的过程控制,严格执行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中第9.4条的规定。

⑴ 水泥剂量的测定

①水泥剂量的测定用料应在拌和机拌和后取样,并立即(一般规定小于10min)送到工地试验室进行滴定试验。

②除用滴定法检测水泥剂量要求外,还必须进行总量控制。即要求记录每天的实际水泥用量、集料用量和实际工程量,计算对比水泥剂量的一致性。

⑵应按表1和表2所规定的项目、频度进行检查和抽检。

①施工过程中的外形尺寸检查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见表1。

②质量控制的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见表2。

⑶在工地现场对拌合完成的就地冷再生粒料按2000m2(不足2000 m2按一台班计)取样送试验室在水泥初凝前完成制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至少一组(每组9个试件),用于评价就地冷再生粒料材料强度。

表1外形尺寸检查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

注: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7d龄期必须能取出完整的钻件,如果取不出完整钻件,则应找出不合格界限,进行返工处理。

表2 质量控制的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

6.2质量检验

⑴原材料应符合本指导书及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要求。

⑵质量评定依据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的第7.7条。

结束语

道路废旧基层材料再生利用,能够节约大量的砂石等原材料,同时有利于处理废料、保护环境。冷再生技术是在常温下使用冷再生专用机械连续完成铣刨和破碎包括面层和部分基层在内的旧路面结构层、添加再生材料、拌和、摊铺、碾压等作业过程.重新形成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结构层的,通过一种新工艺推广,施工过程质量严格的控制, 大大提高了我市城市道路大修水平和投资效益 ,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本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上一篇: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浅谈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