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07-30 10:33:28

浅谈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科技的飞越进步,都无不讲求效率,学校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而教师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本文就我个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教学效率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很多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曾一度让我们一线教师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的精彩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时,却发现许多教师是在邯郸学步。语文课堂教学还是如从前一样单调乏味,课堂上没有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人主要从学生的角度,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我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彼此共勉。

一、教学中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人常说“贪多嚼不烂”,如果教学中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就形不成教学重点,难点也难于解决。所以从一篇课文的内容中,要舍弃零碎的、不明显的、易理解的、非重点的,应筛选出最佳的方案,力求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深、广、活、透的训练。教师上课前对教学的相关内容要进行精心加工处理,要精心预设,知识结构要严谨,课堂上讲解要精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精粹的信息。根据教学信息论的观点,要把教学内容浓缩成一点,再围绕这一点展开,有效地排除课堂中无用信息的干扰,让学生能充分接受本质性的知识信息,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信息传输的质量。例如《我们家的猫》这篇课文,文字并不深奥难懂,教师就不应该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理解词句上,而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写作上,通过让学生学花猫的“古怪”及小花猫的“淘气”与“可爱”习性后,指定学生要能够说出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动物的特点及可爱之处。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抓住重点目标进行训练,为习作打好了基础。

二、优化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应优化组合、科学安排。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要求教师们学会做“减法”,在课堂教学中懂得哪些课堂内容可以去掉、哪些教学环节可以删除,从而使目标集中、环节简明优化、教学高效。

1.要充分备课。教师要备好课,包括“备课标”、“备文本”、“备学生”。《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根据课标要求,备课要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把教材中蕴含着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利用起来,去粗取精,化繁为简,对教法进行筛选,避免简单重复、拖泥带水,能“一针见血”的就不能“绕圈子”,能“一次到位”的最好不要“炒冷饭”。教师还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要把全体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能发挥出来了。

2.恰当提问。 教学中要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改变那种钓鱼式的简单串讲,减少无效提问。如教《麻雀》一课时,我一开始就向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猎狗是一种凶猛的动物,麻雀是一种弱小的鸟,假如有一只麻雀和猎狗展开搏斗,那谁会战胜谁呢?同学们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是猎狗战胜麻雀。此时,我就单刀直入地说:不是。你们想知道麻雀用的是什么办法吗?学生们流露出了惊叹、疑惑和急切的神态,主动地、全神贯注地一口气读完了课文,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原来老麻雀是靠自己的勇气战胜了猎狗。这就恰恰体现了合理的教学手段的作用。假如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给同学们讲,而不是抓住问题的切入点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那么,教学效果肯定会事倍功半。

三、精选教学方法

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先生这样认为:“学习语文无非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大声疾呼,语文学习的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也就会越复杂,结果只能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琅琅的读书声,应该是充满美感和自身对文本的体验,而不要过多地乱用教学手段,以致于“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语文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性实践、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让课堂呈现出较多的外显活动,这是合理的、正常的。但当前活动中有相当部分是散漫的、随意的、肤浅的表层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为活动而活动,出现了活动形式化、浅层化的倾向。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大家都快乐》一文时,让学生表演一个人听广播、两个人讲故事、三个掰手腕等,从中体会快乐。仔细想一想,这里的表演是毫无意义的,要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诗歌所表达的快乐,应让学生从有感情地朗读去体会,这样才能有助于语文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有的教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一味追求课件的容量,追求教学形式的热闹,很多需要学生去做的内容也被教师煞费苦心地通过课件展示了出来,变成了现代化的“注入式”教学。因此,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必须使用得当,在“辅助”二字上下功夫,从目标着眼,从内容着手,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感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合理地选用多媒体,切忌赶时髦、凑热闹,以免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四、讲究语言精练

语文教师走进课堂,总想以简洁精练的语言赢得学生的青睐和赞赏。因此,教师要注意导课、启发、过渡、小结中的语言精练,还要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语言精练。处理课堂中少数学生的纪律问题,不要“热处理”,不要使用过多的话语,可以采用眼神注视或短暂沉默等表达提醒、警示,让那些少数同学感受到课堂纪律必须遵守,自觉地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学生的注意力要靠教师精彩的课堂活动安排和精练的语言,而不是反复地强调和指责言词,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课堂的和谐气氛,节约课堂时间,增进师生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提高课堂效率除了上述的做法外,还应在钻研教材、设计板书、熟悉教案,优化教学目标、结构、方法、手段上多下功夫,把文本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书中积累、在自读中感悟。多做“减法”,才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高校学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研究探析 下一篇:浅谈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