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执业能力的高职高专医学专业教学改革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30 09:02:49

基于学生执业能力的高职高专医学专业教学改革对策研究

摘 要: 用人单位反馈数据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养、个人能力、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反馈,可以极大地促进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适应社会需要的执业能力。

关键词: 用人单位 执业能力 教学改革

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个人能力的反馈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个人能力评价要素,我们列举了14个方面,列出了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档指标。通过数据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个人能力表现评价满意,没有非常不满意的评价,特别是对毕业生的学习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给予充分肯定,个别用人单位提出毕业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应增强,具体见图1。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反馈

向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时,我们将毕业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分为8个方面,也列出了5档满意度指标。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评价为满意,没有非常不满意评价。特别对毕业生的专业应用技能、专业前沿知识、专业理论基础、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评价为100%满意,一些用人单位指出了应加强毕业生对人文社会知识、社会实践和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如图2所示。

三、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

赴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希望和建议,其中有13.03%单位提出需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17.77%的单位希望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12.80%的单位建议强化专业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13.74%单位建议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适应性;12.80%的单位提出设置动态调整,满足社会发展需要;11.51%单位建议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8.06%的提出加强学生人生观、职业道德和劳动态度的培养;6.04%的单位建议加强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训练;3.79%的单位提出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图3所示。

四、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1.以能力为中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按照医学生在职业道德、交流技巧、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基本技能、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社区卫生保健、终身学习、创新能力八个方面应达到的要求,制订课程改革计划。

2.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允许部分优秀学生转专业,打破“一报定终身”的大学专业选择格局。

3.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全校分散的实验教学资源集中起来,建立实验教学中心,构建由实验教学中心统一管理的实验教学创新平台,走集约化发展之路;整合实验课程,创新实验内容,建立“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编撰系列的创新实验教材,整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4.加强学生临床技能培养。将早期接触临床、社区卫生实践融入教学中,密切基础与临床的联系。使学生形成一个医学整体概念,在知识认知、智能开发、技能训练、素质培养等多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实现培养目标,实现基础与临床全面贯通学习。

通讯作者:曾凡胜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高校广播发展的现状与创新研究 下一篇:浅议高三数学教学有效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