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的质量控制

时间:2022-07-30 06:25:24

混合式学习的质量控制

【摘要】该文先提出了学习质量控制的含义,给出了混合式学习的质量控制模型,并围绕该模型分别从学习资源的设计、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者自我调节和控制、教师的调节与控制以及混合式学习的评价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混合式学习中进行学习质量的控制。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学习质量;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1―0029―03

所谓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的总体特征和特性,基于此能力来满足明确或隐含的需要。而学习质量就是指学习的产品或学习后的总体特征。在工业中的质量控制是指产品形成过程中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达到和保持质量而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动。学习质量控制则就是指促使学习行为有较高的效率和优质特征而采用的各种措施。

为了促使混合式学习中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混合式学习质量控制模型。围绕着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并提供主题与扩展资源,通过资源和学习活动把以课堂讲授、面对面交流为主的课堂学习和以网络社区讨论、远程交互为主的网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内外结合的质量控制方法(外:主要是教师的参与控制、社区环境平台以及学习资源的支持;内:主要是促进学生自我调节与控制),并实施以过程性为主的混合式学习评价方法,从而全面促进学习,提高课程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一 混合式学习活动的设计与质量控制

混合式学习活动包含两个大部分,一是网上学习活动,二是课堂学习活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网上学习活动可包括讨论区、测验、作业、WIKI等;二课堂学习活动包括听课、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

本文就三个典型的学习活动作以论述和探讨,分别是讨论区、作业、WIKI。

1 讨论区

设置讨论区主要目的是就给定的话题引导发表自己的观点。毫无疑问,有效使用讨论区的关键是话题的设置。这个话题(或者说讨论的主题)必须具有两个特征:

(1)话题必须是开放性的结构不良的问题。这些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现成的答案。如果是结构良好的问题,学生很难发表出自己的观点,大多数内容就是课程内容的不断重复,讨论失去应有的意义。[1]

在《学科教学法》课程[2]学习中,针对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对教育实习的一个总结,就设置了这样一个话题:“分享:课堂教学的细节”。以下是话题导言:课堂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相信各位同学在教育实习和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好多经验,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反思。“电源插头掉了”这种类似的情况如何处理?在课堂中会不会出现“闭不上眼睛的学生”?请大家以这些文章为启迪,将自己的印象深刻的课堂教学细节以及教学反思以帖子的形式发到这里,以方便大家共享和激荡。每个同学要求至少写一个细节,包含有细节的描述、细节的处理以及反思。你必须发一主贴说明至少一个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细节(500-1000字),并至少回复两人的帖子,对该同学所描述的细节以及处理方式做出简要的评价。

这样的话题学生有体会有话说,观点百花齐放,几乎每个帖子都很精彩很真实有情感,讨论很有气氛,回帖的质量和数量都很高。

(2)必须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基于课程内容而不限于课程内容。一般来说可以就相应的课程内容给出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再结合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设置讨论的话题。[3]

在《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4]中,就以“学生上课时爱玩游戏”这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来设置了讨论话题“我们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在讨论区中给出了正反两个典型的案例(正例:模范教师鼓励学生玩网游,曾受胡书记接见;反例:迷恋网络沉迷游戏,大学生无法自拔沦落为流浪汉),并给出专题视频片段,引导并提示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学生发贴讨论非常积极,基本上都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发表观点,精彩观点纷呈。这样的讨论收到了非常好的学习与教育效果。

针对每个学生发表的帖子,教师都要尽快回复,这对于构建和维护课程中的讨论与协作气氛至关重要,同时也给出恰当的评语评价和等级成绩。评语评价要有针对性,应包括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改进。

2 作业

在这里的作业是指有很强综合性和分析性的任务,并不是简单的练习性的措施。因此作业的设计要和资源配合起来,要能够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能够促进对给定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有效使用。

如《教育传播学》课程[5]第三章学习完之后,设计了一个作业:请认真阅读下面几篇文章(《符号的魅力-世界著名Logo的文化解读》、《符号的魅力-漫说红楼梦之对额》、《对武林外传的传播符号学解读》、《读图时代》、《从奥运吉祥物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从QQ非语言符号演变路径看人际传播的回归》,)并浏览网站“从眼睛到心灵”。 以我们学过的知识为基础,以上述文章和资源为启迪,以“符号的魅力”为主题和主标题(副标题自己定义),写一篇小论文。

这样的作业具有综合和分析的特征,因此在整个课程学习中不宜太多,一般两到三个已经足够。作业的评价中同样要有针对性和恰当的评语以及等级成绩。

在作业中,有两种特殊的情况需要特别处理:一是优秀的作业:优秀的作业要公开展示,同时要把评语和成绩也要公开。二是抄袭粘贴的作业:抄袭粘贴组合的作业一定要能够指出,并给出警告,提示重新提交作业。

3 WIKI

WIKI允许人们使用简单的标记语言集体创作文档,而这完全可以在浏览器中完成。WIKI技术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用非常快的速度创建并更新文档。WIKI模块允许参与者共同创建、扩充或修改页面内容。旧的内容永远都不会被删除,而是存储起来。[6] WIKI比较适合于网上小组任务驱动的学习,并以探索为导向,此过程充满交互、开放、建构。

例如:“桂林地方史”课程中其中一个WIKI模块的设计:“在国庆期间,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围绕主题进行了调查和学习。这个WIKI模块(小组协作学习模块)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在这里提交,并且做好编辑工作,使之成为小组成果。依据这个成果,各小组再做进一步的讨论,最后选派若干成员,在全班进行宣讲。注:这个模块中的内容是可以反复修改的,每个小组只能看到和修改本小组的内容。”[7]

二 混合式学习资源的设计与质量控制

学习资源主要是指提供给学生的与课程有关的教学材料,在混合式学习中,学习资源大致有网络课程、课程讲义、扩展资料、参考文献等等。资源提供了可以扩展视野的丰富材料,资源的建设与提供并不是难题,而对于资源的学习使用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要利用资源,做好学习的引导,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对于混合式学习来说,课程学习资源的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以课程章节为主线

在魔灯虚拟学习社区中的课程《教育传播学》中就采用了以课程章节为主线的学习资源设计与组织方式。这种情况在混合式的学习中可以很好地配合课堂讲授和课程进度,并以章节来组织学习资源。可清楚地标明章节,以供学生按图索骥。这种方法直观明了,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在实践中可适当地给予扩展,并和学习活动的设计配合起来(如讨论、单元测验等),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 以课程专题为主线

在魔灯虚拟学习社区中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中就采用了以课程章节为主线的学习资源设计与组织方式。这种学习资源的设计和组织方法主要是打破课程内容章节的限制,融会贯通课程内容,重新以课程专题来设计和组织学习资源。重要的是这些主题必须体现课程内容,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依据,以学习重点和难点为导向。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配合课堂的讲授和讨论,能够综合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和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同时,这种方法对老师的挑战更大,老师必须花更多的精力来设计主题和配置资源。

3 以资源库为主线

这种方式就是以资源库来设计和组织课程资源,主要是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形式,并有分类、检索等功能。

三 学习者自我调节与控制

形成建构的、高质量的学习活动的最有效方式可能应该是系统地从教师控制的学习过程向学生自我控制的学习过程转变。[8]因此,要形成有效率高质量的混合式学习,必须促使学生在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处于良好的水平。

1 明确的任务和目标

在每个单元环节中,必须给出学生明确的任务和目标,以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以及形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这是自我调节与控制学习的首要任务。

2 及时的监控

教师必须给予每个学生持续的关注,通过课堂和网络平台的监控,深入了解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检测学生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给出必要的信息反馈,同时促使学生能够依据任务和目标自我监控和激励。

3 促进自我评价和反思

通过自我评价和反思,不仅可以深入到学习中的多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发现符合自身的一些学习特征和各项学习策略的有效性。[9]

当然,良好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需要长期的指导和训练,这值得我们进行不断地实践与探索。

四 教师的调节与控制

混合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也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资源的设计、学习活动的组织、评价的实施中教师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精细组织,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在每一个教学单元,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好精心的设计与细致的组织,特别是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细节。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讲授、小组活动的组织以及对于每个学习者的提问,还是在网上学习活动的作业、测验、讨论区以及WIKI都应该做到精细组织、注重细节。

2 注重任何环节的信息反馈

从控制论的观点看,网络学习质量控制的核心在于反馈。[8]在教学和学习中,每个环节的信息反馈都对我们课程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组织有较大的启示,促使我们调整特定的学习活动以及学习的整个策略,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借助于反馈信息去调节自己的行为。在课堂上的信息反馈包括学生的态度、表情,对提问问题的回答、讨论时的发言、小组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总结性测验中的成绩。在网络学习社区的信息反馈包括学生活动的记录、站内信息、答疑区的问题、测验成绩以及试答次数、电子邮件、讨论区中发贴的数量和质量、WIKI中编辑的次数和质量等。

3 积极交互,有效调节

教师无论是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还是在网络学习活动中都要积极和学生进行交互,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控制和调节;同时,要根据每个环节的信息反馈,对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做出有效的调节,提高整个课程的学习质量。

五 混合式学习的评价与质量控制

评价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是混合式学习质量控制的基石。评价要最终促进学生完成混合式学习活动,达到学习目标。为了真实地评价学生以及更好地以评促学,达成对混合式学习中学习质量的控制,在混合式学习中我们实施了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立完整的学生学习记录,利用学习记录来推断可能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行为;二是作业、讨论以及其他学习活动可根据教师的反馈以及自己的反思与同伴的评价进行修正和重复提交,让学生经历过程掌握方法;三是把网络学习评价和面对面的学习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了适用的有针对性的评价量表,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体系。以课程《学科教学法》为例,我们建立了课程评价体系量表、课堂学习评价量表、网络学习评价量表、说课自评互评评价量表、试教自评互评评价量表等一些量表。当然,在每个课程结束时,我们也进行了常规的总结性评价。

参考文献

[1][3] 孔维宏.基于Moodle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2):80-83.

[2] 孔维宏.“学科教学法”课程-魔灯虚拟学习社区[DB/OL].

[4] 孔维宏.“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课程-魔灯虚拟学习社区[DB/OL].

[5] 孔维宏.“教育传播学”课程-魔灯虚拟学习社区[DB/OL].

[6] Moodle官方站点[DB/OL].

[7] 林玉连.“桂林地方史”课程-魔灯虚拟学习社区[DB/OL].

[8] 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的质量控制与评价[J].教育发展研究,1999,(3):45-47.

[9] 王正聪,丁新.网络环境中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2):43-46.

[10] 周媛,杨改学.网络学习的质量控制与评价[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3,(2):27-29.

上一篇:信息技术手段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 下一篇:基于“做中学”理念下学习效果相关因子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