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血型报告错误原因分析

时间:2022-07-30 05:09:30

发生血型报告错误原因分析

【摘要】血型鉴定虽然是一项简单的操作,但也容易出现错误,造成医疗事故。对本医院检验科多年来血型报告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发现,造成错误的因素很多,其中测定方法不对,测定人员的失误及临床标本采集、运送、编号不当等是造成血型错误的主要原因。加强检验人员和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及责任心,保证血型报告的准确性,杜绝因血型错误而危及输血患者生命的医疗事故。

【关键词】血型;错误;原因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1.091

临床输血要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如果血型鉴定错误,将严重危及输血患者的生命安全。笔者在检验科工作多年,发生过不少血型报告错误的事例,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1血型报告错误原因

1.1操作错误

(1)用试管法行血型检测时,红细胞浓度与抗原抗体比例不适时,反应最明显。如红细胞悬液过浓,标准血清中抗体全部被吸收,呈后带现象不明显凝集或凝集;红细胞悬液太浅,抗体浓度相对太高,呈前带现象而不易凝集或凝集很弱,如未经显微镜检查很难被发现,造成定型报告错误。

(2)用玻片法血型检测时,玻片清洗不彻底,或者反应时间不够(反应时间不得少于10 min),可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1]。

(3)忽略溶血现象,操作者不能正确识别和解释结果。这类为技术原因,经验不足检验者多见。

1.2检验人员责任性错误绝大多数为责任心不强、粗枝大叶造成鉴定错误。

(1)在工作中,由于精力不集中,比如要鉴定一号标本的,错拿2号或3号的标本,造成错误。或发报告时,将鉴定的血型结果输入电脑时,由于鼠标点击错误而造成血型输入错误。

(2)鉴定血型时,抗A、抗B试剂对调,结果A型跟B型结果也对调,造成错误。

(3)在用试管法血型鉴定时,经离心机离心后摇匀,直接目测鉴定血型,未做显微镜下检查,对小凝集的报告发生错漏。

(4)在用玻片法血型鉴定时,滴在玻片上的血液时间过久,被风干后再滴入血型试剂,出现大的血块,误认为是凝块。

(5)滴定血型试剂的时侯,少量滴到相邻试管,造成污染。

1.3护理人员采集标本的错误住院患者血液标本由护士采集,如果其责任心不强,精力不集中,就极容易将患者标本搞错,要采集这个床号患者标本的,变成采集到另外床号患者标本。还出现多人抽血未及时贴标签,或贴标签时贴错化验单,导致血标本混错现象。另一种可能就是送多个标本,粗心大意,将标本送错。

1.4试剂原因每天使用试剂过后,未及时放冰箱保存,长期放置在较高气温下,容易使血型试剂效价降低或失效;或使用已过期试剂,效价较低,如果使用前未做质控,可造成血型鉴定错误。

1.5红细胞串线状形成(假凝集)实验中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间太长、水分蒸发时容易出现串线状现象。某些肝肾疾病、传染病或红细胞沉降速度增快的患者,血中纤维蛋白原或球白原增高或输代血浆血中含大量高分子右旋糖酐,都能使红细胞形成串钱状,被误认为凝集。

1.6寒冷凝集健康人血清中冷凝集素效价一般不超过1:16,在0 ℃~5 ℃作用最强,在28 ℃通常下发生凝集,在肺炎、支原体肺炎、肝硬化等疾病患者血清中,冷凝集素很高,作用温度可升高到36 ℃[2-3],这时能够凝集自己的红细胞,严重干扰血型鉴定。类B抗原:某些受肠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患者(大肠杆菌O86败血症)红细胞获得了类B抗原,A型患者可误定为AB型,O型误定为B型。因此,感染体征患者配血不合时,应考虑类B。

1.7其它因素造成的错误

(1)婴儿尚未产生自己的抗体或有从母亲获得的血型抗体。

(2)老年人血型抗体水平下降。

(3)某些药物影响。

(4)试验温度过高或过低等。

2分析

人类ABO血型系统是由红细胞抗原和血清抗体共同决定,依据红细胞上是否存在抗A、抗B抗体,ABO血型系统可分为A、B、0、AB四种血型。血型是抗原抗体的遗传特征。血型鉴定对临床输血、器官移植等具有重要意义,应杜绝错误。

以上可以看出,造成血型错误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于检验者在血型鉴定检测时造成的差错,这其中大部分是检验者的工作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责任心不强所致。虽然血型鉴定的检测工作操作简单,但责任重大,最容易发生输血造成危及生命的医疗事故。要避免此类事件发生,只有在工作中认真细致、精力集中、小心谨慎,才能避免血型鉴定的错误。

发生血型错误的原因还有较为多见的是,临床护士抽取标本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标本与患者不符。这类错误非常容易导致严重后果,例如临床护士一旦将两个或多个血液样本对换,在交叉配血过程是无法发现的,最后可能导致错误输血。为避免血型报告错误,要求临床医生、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和提高工作责任心。其它因素虽较少见,但也不可轻视。

总之,检验者在血型鉴定时必须认真细致,对有疑问的结果必须重新复查,对输血患者血型必须重复鉴定,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杜绝因血型鉴定错误造成的医疗事故发生,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一些疾病会使受检者红细胞上的抗原减弱或使血液中含有较高的冷凝集素,造成血型鉴定困难。此时应对受血者的红细胞进行洗涤和加温并做血型反定型检测。这样可避免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以确保血型结果的正确。为防止血型鉴定的错误,ABO标准血清的质量也很重要,用后应及时放冰箱保存,使用时应放置至室温再检测。

医务人员要保证输血者的安全,就一定要确保血型鉴定的万无一失,为了保证输血者的生命安全,一定不能出现以上错误的重复发生。

参考文献

[1] 戚子惠,张达衡,陈瑞林,等.导致玻片法ABO血型鉴定错误的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39-140.

[2] 俞善中.临床基础检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0-50.

[3] 夏代全.重庆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现状调查报道[J].重庆医学,2003,32(5):603.

(收稿日期:2012-02-06)(本文编辑:李)

上一篇: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引产前... 下一篇: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