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谈选择职业的标准

时间:2022-07-30 04:55:35

青年马克思谈选择职业的标准

马克思十七岁在居里中学读书的时候(一八三五年),写过一篇以“一个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看法”为题的作文。从这篇作文里,可以看出青年时间的马克思的志向、马克思的人生观;而后来马克思的伟大事业,是实现了和发扬光大了他自己青年时期的理想的。现在把这篇作文中的几段译文,抄在下面:

“……在我们选择职业时应该作为向导的标准,就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己的成功。不要幻想:这两种利益,可以互相敌对斗争,这一个要把那一个消灭掉;事实上,人类的性质已经这样安排:一个人只有当他为了成功,为了当代的幸福而工作时,他才能够达到他的完全成功。

“一个人假如只为自己而活动,也很可能成为一个有名的学者、一个大贤人、一个卓越的诗人。但他绝不是一个成功的、真正伟大的人物。

“历史上所称为最伟大的人物,只是那些在为总体工作中来改进自己的人;经验所称颂为最幸福者,只是那些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

“如果我们选择的职业,是使我们能够极大量地为人类工作的,那么负担就一定不会使我们屈膝,因为那只不过是为全体作牺牲;那么,我们就一定不去享受可怜的、狭隘的、唯我主义的快乐,反之,我们的幸福乃属于大众,我们的生命纵然静止了,但是会永远不断地在发生影响,而且我们的骨灰将永远由于高尚的人类的热泪而润湿。”

在这篇作文里,我们可以看到,十七岁的马克思已经具有了这样一些高尚信念:

一、强烈的工作精神,也就是“爱劳动”的人生态度。恩格斯在“马克思安葬演说词”中称赞马克思说“战斗是他的本质”马克思战斗的一生,就是百倍顽强地工作的一生。

二、同样重要的:这样的工作和劳动,又是为总体为大众服务的。从依靠大众,他又取到永远不会“屈膝”的力量,后来马克思就认识到这样的大众就是无产阶级。

三、认定了什么才是幸福,他鄙视那些唯我主义的享乐。后来马克思和他全家为革命经历了三四十年之久的、异常惊人的贫困生活,可是今天千百万的大众,已经在马克思主义光辉照耀之下取到了幸幅,他那“我们的幸福乃属于大众”的宏愿已经实现了。马克思永垂不朽!

作这篇文章的时候,在德国并不具有什么对青年的发展前途的有利社会条件,但正由于马克思是“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所以他成功了。今天,中国具备了对青年发展前途的各种的有利条件,生活在幸福的时代的中国青年朋友们,努力前进,向我们伟大的导师马克思学习吧!

上一篇:一条无形的纽带把我们连在一起了 下一篇:鞍钢小型扎钢厂机械化自动化运动中青年团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