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控制棒驱动机构Ω焊缝泄漏简析及改进建议

时间:2022-07-30 02:44:07

国外控制棒驱动机构Ω焊缝泄漏简析及改进建议

【摘要】 控制棒驱动机构Ω焊缝是一回路压力边界的密封焊缝,其在制造、安装出现的缺陷和运行机组出现的硼结晶问题,给建造和运行带来进度上和经济上难以估量的损失。通过分析法国控制棒驱动机构Ω焊缝泄漏事件,针对如何提高控制棒驱动机构Ω焊接质量,提出如下建议:1、采用一体式驱动杆行程套管结构,以解决原设计中因上部Ω密封焊缝可能引起的泄漏问题;2、对CRDM中部、下部Ω焊缝研制相应的视频、涡流和超声探伤技术,解决目前仅靠液体渗透检查和目视检查确定焊缝表面质量,而无法探知焊缝内部质量的问题,以确保设备制造、安装质量可靠,并为运行阶段在役检查时发现焊缝缺陷提供检测手段。

【关键词】 控制棒驱动机构;Ω焊接;一体式

1、前言

控制棒驱动机构(以下简称CRDM)是一种磁力提升式步进机构,通过驱动控制棒组件在堆芯的上下运动,实现启动、功率调节、正常停堆和事故停堆等功能。CRDM是主回路系统主要设备之一,也是本体上唯一的运动设备。

文中阐述国外控制棒驱动机构Ω焊缝运行期间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2、控制棒驱动机构及Ω焊缝简介

控制棒驱动机构为质保Q1级、抗震1I类设备,其耐压壳为核安全1级部件,驱动杆行程套管、端塞及密封壳属于RCCM 1级部件。

2.1、设备描述

控制棒驱动机构最大外形尺寸为275mm×275mm,设备总长为11404.5mm(若不包括驱动杆组件,则为5545mm),总重量为835Kg,每个机组有33台控制棒驱动机构。它由驱动杆组件、钩爪组件、驱动杆行程套管组件、密封壳组件、线圈组件、棒位探测器组件及隔热套组件组成。

2.2、Ω焊缝

控制棒驱动机构Ω焊缝共有三道:上部、中部和下部Ω焊缝,其布置如图2.2-1所示。驱动杆行程套管用一个端塞螺纹连接后在垂直方向用Ω和之密封焊实现密封,即为上部Ω焊缝;中部Ω焊缝在驱动杆行程套管和密封壳之间(焊接后的组件称为耐压壳);耐压壳下端安装在压力容器顶盖管座上,通过螺纹连接后再用“Ω”密封环焊接密封,即为下部Ω焊缝。

3、国外控制棒驱动机构Ω焊缝泄漏事件

根据法国EDF(Electricite De Frannce,法国电力公司)的反馈,至今EDF已经发现了4起CRDMΩ密封环泄漏的事件[2]。EDF对这4根CRDM均进行了整体更换,并对更换下的CRDM进行了解剖分析,其中有两根CRDM泄漏的根本原因判断为“点蚀+应力腐蚀裂纹”,一根为氯污染环境下的应力腐蚀裂纹,另外一根的根本原因不清楚。详细信息参见表3-1。

3、国外控制棒驱动机构Ω焊缝泄漏事件

根据法国EDF(Electricite De Frannce,法国电力公司)的反馈,至今EDF已经发现了4起CRDMΩ密封环泄漏的事件[2]。EDF对这4根CRDM均进行了整体更换,并对更换下的CRDM进行了解剖分析,其中有两根CRDM泄漏的根本原因判断为“点蚀+应力腐蚀裂纹”,一根为氯污染环境下的应力腐蚀裂纹,另外一根的根本原因不清楚。详细信息参见表3-1。

4、提高控制棒驱动机构Ω焊接质量的思考

4.1、上部Ω焊缝设计改进

CRDM上部Ω密封焊缝连接端塞和密封壳,其中端塞部分安装一个排气阀和一个吊环螺钉,用来吊装CRDM 和充水时驱动杆行程套管内部的气体排放。根据实际运行状况分析,排气阀在运行时并未使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充水时驱动杆行程套管内残留的气体被极度压缩,所占体积非常小,并不影响驱动杆在驱动杆行程套管内部的运动,因此,可以取消此排气阀。

美国AP1000堆型同样将上部Ω密封焊缝取消,采用了盲孔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程套管深孔加工的难度,但取消了一道焊缝后对运行阶段的检修减少了时间和费用。

4.2、中部、下部Ω焊缝焊后检验

CRDMΩ焊缝的焊后检验,仅采取液体渗透检查、目视检查、水压试验。较难发现焊缝内部缺陷。目前,针对CRDM上部Ω密封环的检查,已开发了一套可用于视频摄像、超声、涡流检查的专用检查工具。建议对CRDM中部、下部Ω焊缝研制相应的涡流和超声探伤设备,以确保设备制造、安装质量,并为运行阶段在役检查时发现焊缝缺陷提供检测手段。

5、结论

控制棒驱动机构Ω焊缝是建造、运行和维修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一个较为复杂而麻烦的环节,为使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制造、运行和维修更方便、简单、安全、可靠,还需要有更好的创新成果。国内制造厂虽然在这方面已开展了一些攻关工作,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离实现完全解决还有不小的差距。产品水平要上等级,制造技术是关键。

为了更好地控制CRDMΩ焊接的质量,提高一次成功率,减少返修和报废的数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正式产品焊接前,制造厂应多进行几组模拟的焊接试验,以充分验证焊机的稳定性,特别是转速的稳定性;应严格控制驱动杆行程套管组件、密封壳组件和中部Ω填充环这三者的装配精度,以尽可能减小错边量;

(2)焊接前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仔细对焊接坡口进行目视检查和100%PT检查,以消除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加强无损检验新技术(如涡流或超声)在焊接后进行无损检测的开发应用;

(3)若焊接过程中发现存在焊缝未完全搭接等缺陷时,焊工应立即停止作业,严格按照标准和技术规格书的要求进行相关补焊工艺评定试验,待相关单位全部认可补焊工艺后方可进行补焊工作。

随着设备全面国产化的推进和国产化率的提高,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业主关注的焦点,只有在产品质量上与国际接轨才能真正实现设备制造的国产化。面对国产化进程,必须保持正确的态度,必须清醒认识到实施全面国产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国内企业必须确立“以国产化为目标、以引进消化吸收为手段、以自主设计和创新为目标”的发展思路,通过高起点引进、扎实管理、自主设计、不断创新这“四步走”,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有能力通过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实现“全面国产化”的目标,而且有信心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吴江涛,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焊缝缺陷修复技术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08:2-5

[2] 郑晓敏,岭澳核电厂L1 号机组控制棒驱动机构泄漏问题,核安全,2007,2:25-29

[3] 卢朝晖,EMC-A 型控制棒驱动机构原理样机研制及试验分析,2011 核电厂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系统技术研讨班论文汇编,2011:1-2

[4] 邓道勇,1000MW级压水堆反应堆压力容器CRDM及BMI贯穿件J型焊缝超声波检验技术研究,2010中国核电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2010:129-135

[5] 白玉栋,AP1000反应堆压力容器整体顶盖设计变更及问题处理,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2010:132-137

上一篇: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方法及步骤 下一篇:叠层实体制造工艺后置处理中的表面涂覆工艺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