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结合实际生活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时间:2022-07-30 02:14:42

浅谈如何结合实际生活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摘要】数学是一项基础科学,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训练以及生活能力的提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于数学并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认知,导致数学学习效果不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教学联系运用策略

一、利用生活素材,提升数学知识的具体性

与很多教材中的素材相比,生活素材与学生的关系更为密切,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间接的提升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以便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又领着学生去测量、计算学校的一个空水池的表面积(这个水池没有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下课铃响了都没人听到。又如在教学“统计和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请学生调查了解好朋友喜欢吃的水果、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这些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二、利用生活经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度

数学知识是一个理论化的知识体系,但是数学知识又是源于生活的,所以在解决很多数学问题的时候,比如概念的解读,知识点的讲解,我们都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度。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用生活的理念构建数学课堂,正是《小学数学课堂标准》中提出的新境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些经验,学生就会由熟悉而变得亲切,由亲切而变得喜欢学习数学了。如我在教学“平均分”时,先谈话导入:八月十五中秋节,小文一家4口人在赏月,爸爸分月饼,分得很均匀,每人一样多,接着让学生去分物品,要求每份分的一样多,最后引出:人分物品,分的一样多。这就叫“平均分”。由于学生对分月饼比较熟悉,很快就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又如在教学“循环小数”的导入中,我指着讲台问学生:“如果让你从讲台的左边走到右边,到了右边又走回左边,这样不断地走下去,你能走完吗?”学生都哈哈大笑:“怎么可能走完!”我接着又说:“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好吗?”全班大声说:“好!”“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告诉小和尚,‘从前有座山,……’”这时小强笑着说他也会讲,大家都觉得既有趣又搞笑,“不就是重复了,循环了吗?”我就顺势引出“循环”二字的含义,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无形中就被学生消化了。这样起就是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三、利用生活模型,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训练

小学时期的数学知识点比较繁多,有代数的知识,也有几何的知识,特别是在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够有限,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进行实物演示,这个时候,生活中的一些模型就可以很好的被我们利用。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些知识没有办法直接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但如果不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又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寻找生活中的模型,利用模型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如我在教学解决问题中的“行程问题”时,因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我就找了两辆遥控玩具车,让两位学生分别操纵,在教桌上进行演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该如何解决。在教学“认识圆柱”时,我先在课前让学生每人设计一个“圆柱”。全班同学放学后都积极行动,用硬纸板、包装盒、彩纸等材料,依照圆柱制作起来,不懂的地方向老师请教。在亲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很多问题,学到了很多知识,课堂上的踊跃表现让听课的教师至今难以忘怀。

四、利用二者联系,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规律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自然科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究、掌握并运用数学规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如我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我们班小明同学有13张卡片,小林同学有27张卡片,小林要给小明多少张卡片,他们俩的卡片数目一样多?这就会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能够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是在解题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同学就说:小林比小明多14张,那么他拿14张给小明就可以了啊!立马就有同学认识到了错误:小林拿14张给小明,那么小林就只有13张了,小明有27张,还是不对啊!最后又同学提出方案了:可以先计算一下他们一共有多少张,就可以知道他们每人分多少张才是相等的,再进行对比就可以了啊!又有同学说:那样太麻烦,直接计算出他们俩相差多少张,除以2就可以了!上次我和哥哥就是这样分的!可见生活对于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廖俏颜生活素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教育导刊》2009第4期

[2]芮阿琴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尝试和体会《云南教育》2001第21期

上一篇: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下一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