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时间:2022-07-30 12:38:00

自主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现代教育理论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认为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构建的主体,他们能够通过知识建构不断提升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

一、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特征

1 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相对于以往被动性的学习方式而言的。自主学习有别于各种形式的他主学习,它是“我要学”,而非“要我学”。它就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受制于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被动地从事学习活动。

2 独立性

在自主学习中,独立性是灵魂。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独立性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品质。新课程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自控性

学习的自控性问题,是学习心理研究一直关注的问题。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

4 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一直探讨的问题。在自主学习方式课堂中,由于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尽量协调好自己学习系统中的各种因素的作用,使它们发挥出最佳效果,因此自主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过程。一般说来,学习的自主水平越高,学习的过程也就越优化,学习效果也就越好。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自主学习的策略

1 引起注意,激发主体的参与意识

在心理学中,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它对心理活动起着积极的维持和组织作用,使人能够及时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清晰地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并改造世界。语文学科较之其他学科而言,课程具有大量具体的、形象的、带有极强主观色彩和感情的内容,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创设条件与情境,引起或激发学生的注意,以利于他们能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活动。

2 正确引导,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鉴于他们的认知特点、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反映在学习上的学习风格等,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尤其是朗读教学时,要做到正确的引导。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功能,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培养起独立的学习能力。

3 开展活动,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

教学实践表明,开展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语文教学只有多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才能有助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有调查表明,课堂教学掺入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课堂学习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应该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人手,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悟,有所得。

4 不断提升,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方面,教师必须将传统的知识教学观转变为全面发展的新的课堂教学观,摆脱“以知识目标为中心”的“以本为本”的课堂教学观的影响,把“实现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诉求。另一方面,必须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重视教师的课堂技能,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语文教育的行动研究正是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工作中探寻与语文自主学习方式相关的问题,使研究成果能为教学所用,进而改善教学。

(作者单位:浙江金师附小教育集团)

上一篇:班级如家润物无声 下一篇:还历史课一片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