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体育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时间:2022-07-29 10:09:19

把体育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摘 要:在体育课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心理导向,把体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体育课寓教于乐在体育教学中有机渗透品德教育,会有助于教师对少年儿童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能有效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少年儿童能够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热爱祖国,善待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在锻炼身体、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成为品行端正的好少年,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成人、成才。

关键词: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学生;心理教育

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的教育目标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把握当前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认清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师在目前形势下不断地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根据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就以下几个方面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品德教学目标

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技术含量大,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如,通过投掷垒球、实心球、攀爬、武术、技巧、支撑、跳跃等项目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品质;篮球、排球、拔河等比赛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实际教学中我留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思路,有机渗透思想教育。这样,既增强了他们完成任务的信心,又在努力完成任务时进一步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二、在体育竞技中的心理教育

游戏、竞赛是体育课经常采用的锻炼形式,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教师如果精心设计游戏、竞赛,不仅能培养学生全面的身体素质、活动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团结互助的集体观念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但是,由于各种游戏的手段不同,其所受到的思想教育要求也不同。如:做“猎人打猎”(用投排球来代替猎枪)游戏,不仅能发展学生投准和躲避能力,更使他们能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做到互相协作、团结一致,为集体争取多打猎物而努力。如:做“胯下头上传球”游戏,则能培养学生机智活泼、团结负责、乐观进取的优良品质。在一次“快速跑接力”时,比赛前,我首先讲明了规则与要求。第一次比赛后,我发现有一组队员输了,大家都闷闷不乐,正在埋怨速度慢的那个同学。那个受到“责备”的学生伤心得在抹眼泪。针对这些问题,我首先给大家讲了集体的力量要靠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只有“人心齐”,才能“泰山移”的道理,如果哪一位成员做得不好,大家应给他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而不是互相埋怨。俗话说得好:“胜不骄,败不馁。”做得不好的同学要更加努力,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争取为集体争光……在后面的几次比赛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积极性很高;组内成员互相团结、互相鼓励,刚才受到“责备”的队员在大家的助威声中完成得非常出色……培养学生互相体谅、互相关心的品质以及正确地对待比赛结果,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这是体育课上进行心理教育地重要内容之一。让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既玩又练,还能逐渐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及集体主义精神。在游戏、比赛中往往能挖掘许多教育因素,教师要好好利用。

教师的性格品行和业务水平,包括文化素养、教学风格、言行仪表、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品质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学生意识到从教师身上看到了他们所希望的形象时,就产生了积极的榜样教育效果。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课上的有机渗透,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而要靠体育老师长年累月的辛勤探索才能奏效。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刘星.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内江科技,2011(2).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一小)

上一篇:英语专业二外法语课堂教学探析 下一篇:机械加工工艺对加工精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