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垣五彩皮影戏的创新发展

时间:2022-07-29 06:28:34

浅谈长垣五彩皮影戏的创新发展

一、长垣皮影戏的发展渊源

中国皮影戏的历史非常久远,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幕影文化,它巧妙地将民间雕刻与绘画技艺结合起来,同时还吸收了传统戏曲、表演及文学艺术的精华。它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它最早诞生在2000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驴皮影。相传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裁成李夫人的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中国皮影戏起源于何时,无法确知。可确定的是,最迟在北宋时,中国影戏已极为成熟,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汴梁的市井游乐中,就有傀儡影戏之类。

二、长垣皮影戏的艺术特点

长垣皮影戏集绘画、雕刻、音乐、文学、唱腔和表演为一体,是目前河南省尚存的最古老、最原始、土生土长的剧种之一。该剧种利用古人物、古唱腔、古神话寓言故事,反映各个历史阶段人们的人生追求和不同层次人们的喜、怒、哀、乐,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主要分布在长垣县方里乡吕庄村,曾活动于郑州、开封、安阳、鹤壁、太原、石家庄、武汉等地。

长垣五彩皮影在人物造型方面非常讲究,人物刻画优美、简练,线条粗犷豪放、大胆夸张,所画线条古拙粗犷,装饰图案有着深厚的民间艺术气息。对于影人的造型设计,一般都采用侧身五分脸或七分脸的平面形象,按戏曲生、旦、净、丑的模式进行设计的,各行当脸谱和行头的程式化造型,源于舞台戏剧而又超越于舞台戏剧。影人的外部轮廓线很简洁,而内部的刻工与画工却十分精致,是绘画刻镂类的,“外简内繁”“以简统繁”,既丰富又统一,其中,女身发饰、衣饰多为花草云凤图案,男身装饰多为龙虎水云图案,整体节奏韵律感强,刚中寓柔、疏密得当,皮影做工细腻、色彩淳朴,继承了民族民间剪纸的质朴、浑厚、劲烈、豪放的艺术风格。皮影除了人物造型以外,还有龙凤禽兽、花树虫鱼、山石门景、亭台殿阁、军帐兵器、陈设用具,车船马轿、城桥塔寺等,其造型都与皮影人物相谐调,无不透着鲜明的皮影艺术特色。五彩皮影在表现方法上超越了对自然的摹拟,具有较高的绘画、雕刻、音乐、声乐和表演等艺术价值,凸显出民间工艺特有的乡土韵味、悠久的历史和浓烈的民族韵味。

三、长垣皮影戏目前的发展现状

当豫南皮影还热火朝天地到处演出时,豫北各县的皮影已渐渐沉寂,以至于到了今日,竟只剩下一些模糊的影子了。而现在,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这些散存于民间的艺术瑰宝已在经历着弱化和消亡的过程。皮影戏随着影视、广播、报刊各类传播媒介的飞跃发展渐渐退出社会舞台,整个行业的式微己使得其远离人们的生活视野。传统皮影与相关民间风俗习惯有着紧密的联系,就是人们举行祭祀祖宗、酬神还愿、庙会集市、婚丧嫁娶之际,常需要演出影戏。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有了极大地变化,这也是皮影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长垣皮影戏的保护与开发问题

1.为皮影戏创造更多的演出机会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民间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认识到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的必要性,所以民间艺术一定能够传承下来,一定能够保护和发展起来。2009年5月,长垣县古老传统艺术项目皮影戏成功被入选“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项目”“新乡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长垣皮影戏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机遇。

随着当代网络的冲击,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宁愿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以至于聊天、购物之类的活动也被网络所替代了,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为了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们可以继承传统皮影的演出形式,为传统皮影提供更多的舞台机会,由于农村业余生活相对匮乏,结合人们的生活习惯,节假日都可以让老艺人在广场上演出皮影,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同时也让他们通过这种形式了解皮影艺术。庙会也是传播民间艺术有利的一种媒介,在现代城市生活中,逛庙会成为人们的一种休闲时尚,长垣皮影戏可以通过庙会向更多的人进行宣传演出,吸引城市人群,人们在观看皮影表演的过程中有更多的交流空间,也通过参加活动及演出等方式,让人们亲身体验感受传统艺术、民俗文化的乐趣与精髓,并努力使之走向社会、娱乐大众,丰富民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能够使皮影艺术以它鲜明的个性及不可替代的民族、地域情感内涵而获得人们的青睐,成为都市新的时尚文化。

2.加大资金的投入,保护传承人

自从在“”中大受打击之后,皮影戏就再也未能有大的发展,尤其是经济改革开放之后,各种现代的娱乐方式迅速涌现,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观念不断改变,皮影戏的观众市场从城市退居农村、在农村又大面积地萎缩,以至于如今基本只零星地存在于农村当中,而且年轻观众大量流失。随着老一代艺人的渐渐退出以至故去,年轻观众更容易接受现代化的娱乐方式,皮影戏的最后一块阵地也面临着失守的极大可能。就皮影戏的制作、创作、表演又是一门要求具有较高戏剧表演水平和美术、手工艺制作水平的综合性艺术,一台戏需要投入舞台、灯光、音响、音乐、舞美、皮影偶、人员、场地、排练时间等,而表演长垣皮影戏的人在现时又没有经济收入保障,让民间艺人学习皮影戏自己生存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有政府文化部门的支持和引导,加大资金的投入,让老艺人摆脱尴尬的局面,为他们提供更理想、健康的环境进行皮影戏的宣传及传授。

参考文献:

[1]孙信茹.互联网时代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播[J].文化研究.

[2]陈克.河南民间美术区域性特色探究[J].装饰.

[3]耿丽娟.浅析河南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之路[J].民间美术.

[4]姚珧.河南桐柏皮影艺术及现代影人造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5]苏立丁.民间艺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艺术论坛.

上一篇: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迈出实质一步 下一篇: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