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往何处去

时间:2022-07-29 05:46:28

“失能老人”往何处去

据《经济参考报》7月25日报道,我国首次“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显示,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有3300万,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占在家庭居住老年人口的6.4%。预计到2015年,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口将超过1200万人。

“作为世界上失能老人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面临的照护服务压力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说,失能老人的照料护理已成为非常急迫的问题,现在失能老人护理大部分还是靠家庭解决,而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靠独生子女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问题越来越难。

如果说老年人属社会阶层的弱势群体,那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失能老人”一定处在最乏力、最无助的底层。值得关注和思考的是,这个“最弱势”群体的人数已经高达3300万,而在不久的将来还将迅速增长。而家庭护理困难、养老机构拒收,则成为人们不得不直面的现实窘境。这是亟待破解的社会难题。

按理说,养老服务既然是体现尊老敬老美德、满足老有所养需求的社会福利事业,为包括失能者在内的全体老年人服务,就应该是各级各类养老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众多养老机构面临着生存的压力,他们出于对自身护理条件的局限和降低养老成本的考量,乐于接收那些身体健康、付得起费、能够自理的老年人,而对失能失智或缺乏购买力的困难老人却婉言拒收。

根据多数老年人的养老实践和认知心态,失能或失智后的晚年生活是他们最为在意和担心的人生忧虑。从这个意义上说,照顾好“失能老人”应该是“老有所养”的保障性底线,因而也应当是政府完善养老机制、破解养老困局的关键性工作。在此,我的看法是:

一要加大对“失能老人”养老的政府投入。养老服务应该纳入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领域。政府有责任通过加大对福利领域的投入,照顾好“失能老人”的晚年生活。加大对“失能老人”的养老投入,既可以通过由政府投资,规划和建设一批以收养失能老人为主的老年护理机构,也可以用政策扶持的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向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设施建设倾斜,还可以以补助奖励的手段鼓励现有养老机构接纳“失能老人”。

二是积极鼓励家庭居家护理“失能老人”。在国家无力实现全天候、全覆盖的社会保障的背景下,居家养老仍是老有所养不可或缺的主要形式。家庭应当也必须尽其所能承担起经济上和体力上的相应责任。而政府可以给予其一定的鼓励与帮助,以减轻“失能老人”的居家养老负担。比如通过调整医疗保险家庭病床结算政策,将部分“失能老人”的护理费用纳入报销范围;定期举办“失能老人”护理技能的免费培训,以提高家庭护理能力;鼓励家庭互助、社区帮助,为居家的“失能老人”提供政府补助的上门医疗护理服务等。

上一篇:浅谈东平湖黄河防汛物资储备与管理经验 下一篇:买与不买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