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弱势群体在职业技能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29 05:19:41

浅谈弱势群体在职业技能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弱势群体是我国劳动力中一支庞大的队伍,但长期以来,由于这类群体自身素质的原因,始终制约就业和转移的畅通,为此,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拓展他们的就业空间是摆在社会层面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促进他们稳定就业,高层次就业是本文探讨弱势群体在职业技能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弱势群体;考试题库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在技能鉴定工作中,碰到的弱势群体主要是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是我国劳动力中一支庞大的队伍,他们自身素质和能力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帮助他们提高技能,提高素质。下面浅谈这类弱势群体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弱势群体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民营企业的崛起,各工种技术工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必须尽快培养出一支过硬的技术工人队伍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需要,国家为促进职业技能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于1993年7月颁布了《职业技能鉴定规定》。2000年,出台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职业技能鉴定纳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04年,建立了新职业标准制度。目前国家公布的职业标准已覆盖200多个职业,绝大多数工种都在就业准入之列。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具备学识和技能的体现,是用人单位招聘、兑现工资待遇,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凭证。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与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就业上岗。劳动者需要凭借职业资格证书找工作。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要按照相关规定招聘有证书的劳动者。在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劳动者没有持证上岗是违规的行为。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拥有职业资格证书是找到高技能工作岗位,从而获得较高工资待遇的一个重要手段。考取更高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要求企业增加工资的一项凭证。

二、弱势群体在职业技能鉴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弱势群体对职业资格证书认识不足。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文化程度较低,受地域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对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相对有限。有些人不知道出去打工时需要证书,不知道持证书上岗可以要求企业给予更好的工资待遇。某些企业违规使用没有证书的劳动者,使得劳动者没有认识到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必要性。

(2)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实际生产、生活不适应。[1]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一些职业(工种)的考核标准显得滞后,内容陈旧,与实际生产技术岗位的要求不适应。题库建设存在不足,有的考题只是针对某一个岗位,而针对一个岗位群内容的却偏少,含金量低。部分外企对职业资格证书不认同,认为获得证书的劳动者不能满足企业技术的需要。

(3)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内容与职业培训学校专业教学不完全配套。一些职业培训学校课程设置较新,与考试题库不相适应。部分职业高中的学生上课教材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内容不配套。部分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没有对应的职业资格考核标准,无法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这种情况给参加技能考试的劳动者造成负担,理论成绩相对偏低,获得证书的比率不高。

(4)部分地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竞争性不大。由于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些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中,符合成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机构不多,竞争性较小,影响了鉴定的质量。一些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出于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时不规范,培训与考试成了走过场。有的地方不能经常开展培训与鉴定。

(5)职业培训学校的办学条件不足。职业培训学校的设备、师资力量直接关系到职业能力建设的好坏,对职业技能鉴定产生很大影响。缺少现代化设备,缺少师资力量,一些年纪较大的技术老师在退休后,没有合适人选补充等现象给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带来了困难。

(6)部分地区考评员队伍组建困难。一些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在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中招聘考评员时频频遇到困难,原因是本地区拥有高级资格证书的人较少,不得不从外地聘请考评员。这样一方面增加了考试费用;另一方面在组织考评员培训时很难对外地聘请的考评员进行培训,不利于组建完整、高素质的考评员队伍,从而影响鉴定质量。

(7)弱势群体鉴定报名负担较重。农民工多数文化水平较低,收入也低,他们通常不舍得花钱报名参加考试。有些人在工作岗位上,抽空参加培训和考试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有时只能选择放弃。有的农民工因为理论知识不高,在考试过程中很难过关,但是在技能操作方便都能很好地把握,往往是技能及格了,理论多次补考也难过关,导致一些人对这种考试不耐其烦,主要是没有相配套的理论教材。

三、改进弱势群体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对策

(1)实行严格的职业资格制度。[2]澳大利亚技术和继续教育长盛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实行严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澳大利亚政府规定:只有取得TAFE证书才能从事相关专业的技术性工作,证书成为就业的必备条件。许多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毕业后,为找到合适的工作,纷纷到TAFE攻读证书。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国家要不断完善和规范用工情形,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类媒体进一步加大职业资格证书的宣传力度,强化劳动准入制度,加大劳动监察,对技术岗位严格实行持证上岗。要不断提高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持证上岗率,对企业违规用工现象进行处罚。要鼓励弱势群体加强自身技能,在企业用工中维护合法权益,拿到应该得到的工资待遇。

(2)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自身建设。一是规范鉴定程序,抓好考试质量,确保不走过场。鉴定机构应该实行考培分离,对考生资格审查、命题、考核、阅卷、发证等各个环节,严格按职业资格鉴定规定的程序进行,加强管理,建立监管制约机制,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进一步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影响力。只有这样,弱势群体参加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才有保证。

(3)加快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题库建设。要想方设法增加证书的含金量,使证书制度的实施赶上时代的步伐。要加强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题库建设,组织一批专家,认真研究,制定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题库,及时出版与考试相配套的理论教材,随时更新,使证书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让劳动者学习到实用的技能,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影响力。

(4)加大投入力度。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具有社会效益的工程,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收入的提高都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当地政府应高度重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加大投入力度,为本地和外地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帮助培训学校改善教学条件,更新教学设备,增加师资力量,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炳耀,费重阳.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问题及解决意见[J].职业技术教育(科教版),2003,28(24).

[2] 滕勇.西方发达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其特点[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5(3).

[3] 杨加宁.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上一篇: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股价影响的分析 下一篇: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储备企业未来发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