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奥斯丁的中产阶级婚姻情结

时间:2022-07-29 03:42:44

浅谈奥斯丁的中产阶级婚姻情结

摘 要:简・奥斯丁的小说皆以恋爱、婚姻为共同主题,着重描写中产阶级家庭的日常生活,描写她自己熟悉的所谓中产阶级家庭生活与交往,从凡人琐事中表现社会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婚姻;中产阶级;财产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110-01

奥斯丁这种在婚姻中对经济的重视并未对爱情有任何影响,反而成为阅读者最为感兴趣的问题。因为一个敢于面对现实的现实主义者,是诚实的面对生活的人。

一、现实与奥斯丁――梦开始的地方

黑格尔说过:“每个人在各种活动中,无论是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还是科学的活动,都是他那个时代的儿子。他有一个任务,要把当时的基本内容意义及其必有的形象制造出来,所以艺术的使命就在于替一个民族的精神找到适合的艺术表现。”

奥斯丁小说是将高尔基“食与色”两大主题的完美诠释。高尔基认为人的世界是为“饥饿”和“爱情”所左右的。前者关系到个人的生存而后者却关系到种族的延续。由于奥斯丁的主题不只是爱情,而是婚姻,实实在在的婚姻就必然考虑到现实的“食”。从婚姻的角度看爱情,她把“食”的主题引入“色”的主题之中,将婚姻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就像那句话说得:婚姻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不是简单的男欢女爱。

(一)时代的客观因素

产业革命以后的英国快速的进入了对外扩张的道路,而在这个过程中封闭的世界也开始走向了融合。英国国内经济也是飞黄腾达,随着海外事业和本国商业的发展,英国的城市中产者在乡下都有别墅,而乡村的中产者也会去城里或海外从事商业。这样城市的中产者与乡村的中产者才有交往,所以嫁给一个殷实的绅士已经不是梦想。达西和宾利在朗波村买了别墅;温特沃斯上校因为拿破仑战争而发了家,进入了上流社会。正是这种背后的经济力量才支撑着这一群体的生存。

(二)社会观念的影响

奥斯丁的中产阶级婚姻观也是当时那对女性压抑的社会造成的。婚姻对当时的中产阶级女性是至关重要的。当时的社会规定财产是由继承人中的男性来得到的,女性一开始就处在了不利的地位。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姐妹有这样的遭遇:父亲的遗产不能给女儿们,却要由远房的侄子来继承,所以就出现了全家人都害怕柯林斯取走家里所有财产的可笑事情。

“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总是把婚姻当作仅有的一条体面的出路。尽管结婚并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总算给她们自己安排了最可靠的保证,不至于挨冻受饥。”

可见当时的财产问题,不仅仅是对婚姻的保证,可能成为生存的问题。夏洛蒂作为“一个家境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只能靠一门合适的婚姻来改善生活。因此,她在青春将逝的年龄,明智的接纳了被伊丽莎白拒绝的柯林斯牧师,挑了一个虽有金钱和地位,但在精神方面绝对配不上她的人做丈夫。不仅是夏洛蒂,就连作者最为得意的伊丽莎白和安妮也不能“免俗”。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是可悲的,因为我们不可能靠浪漫主义者的激情和浪漫来过活,这是现实的生活问题。作为一无所有的的女性在那个工业文明不太发达,女人的自立能力不太强的环境下,靠自己生活是难以想象的,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在给她想独身的侄女的一封信中也可也看出奥斯丁的真实想法,信中说:“独身女人的一个可怕的属性就是受穷――这一点使结婚极有说服力。”在她生活的前期靠父亲的收入来生活的,在后期她完全可以靠自己出版作品的微薄收入来养活自己,虽然不如父亲在世时那样的安逸,但也能勉强维持生存。但从现实的状况出发,她又告诫侄女,这样的生活不是人人都可以过的。她完全可以通过一次婚姻来完成这种跨越,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获得情感与财产的双丰收。

(三)简・奥斯丁的出身

奥斯丁的父亲是斯蒂文顿地区的牧师,以前曾是牛津大学的教授。家庭收入很不错。她的外祖父是一位爵士,也就是说她的母亲有着高贵的血统。这样的家庭出身可以看出奥斯丁有着不一般的阶级标识――血统,这使奥斯丁的意识中对一门中产阶级婚姻充满了期待。

时代浪潮的冲击,以及社会道德的压力形成了简・奥斯丁对中产阶级财产的重视,而其个性又使她对情感自由的婚姻情有独钟。作为有个性的女性,她从没有自卑和失落,而是不断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并以乐观的态度生活着。

二、自尊与奥斯丁――傲慢还是偏见

奥斯丁认为只为钱财结婚是愚蠢的,而又单单为感情结婚又是不理智的,只有建立在财产上的两情相悦的婚姻才是幸福的。不仅使双方在经济方面自由独立,在思想情感方面也能珠联璧合,所以她的一生都在找寻着这种物质与情感的契合点。奥斯丁非常渴望有一段物质与精神双丰收的爱情,但是她又有非常敏感的自尊,因为中产者是那种“高不成低不就”的阶层,所以就表现出了对自尊强烈而敏感的维护。

《傲慢与偏见》中:“……说着拉起伊丽莎白的一只手,本想交给达西先生,这达西虽说十二分的惊讶,可哪肯不接呢。不料伊丽莎白旋即把手缩了回去,带着几分慌乱地对威廉爵士说道:‘真的,先生,我一点儿也不想跳了。您可千万不要以为我是上这儿来讨个舞伴的。’”

这段写的异常精妙,其中的描写“慌乱”“一点儿也不”都表现了她想跳舞,只是出于一种自卫的反应,是对傲慢的达西的回击。这不仅仅是对上次达西不请她跳舞的回击。当伊丽莎白在第一次听到“年收入一万英镑”“有豪华的庄园”等等模糊的概念后,就认为了他要比自己高贵得多,是一位有很多地方向她炫耀的庄园主,所以,这就在伊丽莎白的内心有了一种抵触的自卑感。因为她认为这些纨绔子弟都是有财势而缺乏内涵的家伙,他们只会炫耀和仗势欺人。当她见到达西并听到他的言谈举止后,就肯定的认为:这是个有财富而又傲慢的贵族。这更加坚定了伊丽莎白对这种人的抵触,所以在遇到他的第二次邀请时,尽力回绝,不给任何让达西接近自己的机会。害怕被这种人知道自己家的“惨象”,得以让他来用身份和地位来压迫那脆弱的内心,这样既避免了达西说出不情愿的话来的尴尬又使自己“想高攀”的自尊得到维护。对优越于自己的人群保持了时刻的警惕,害怕自己受到嘲讽;而对低于自己经济地位的人又表现出了一种优越感。《爱玛》中有这样的一段:“我觉得自耕农恰好是那种与我毫无关系的人。假如他再低一两个等级,样子又长的好看的话,我也许会对他感兴趣,希望自己或多或少能对他的家庭有帮助。可是农夫却并不需要我的帮助,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在我的注意范围之外,或者说不值得我的注意。”

这段话是当哈丽特向爱玛诉说如何欣赏马丁之后说的一番话。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为了让哈丽特对马丁失去兴趣而说的话。但是,仔细体会我们会发现:爱玛对自己的出身有着某种本能的自豪感。她对弱势群体施以“恩赐”般的心理,给他们关心与照顾,这完全是自身优良品质所致。但对于能自力的自耕农,则表现出了应有的芥蒂。爱玛认为他们只会为了生存而活,思想追求的缺失是不可原谅的缺点。爱玛是一位有钱的小姐,是一位典型的中产者小姐,衣食无忧,就热心于说媒。

奥斯丁想维持自己所喜欢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因为她的本能意愿是得到情感自由,不要有那种阶级的压力,绝对的服从丈夫或者向男权主义低头是不允许的。她要那种夫妻双方相敬如宾,思想认识及知识水平都能达到某种契合的完美婚姻。在当时的社会这是一种很积极的向上的婚姻追求。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美学[M] .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

[2]朱虹.奥斯丁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6.

[3]【英】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

[4]【英】简・奥斯丁.爱玛[M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上一篇:库淑兰剪纸的人物造型研究 下一篇:浅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当代中国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