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之变革

时间:2022-07-29 03:28:00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之变革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体现课堂上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充分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新型学生。

关键词:角色转变;自主探究;开发智慧;完善知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化, 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及课程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理解和接受,并不断的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和运用。在新的课程目标的导向下,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引导着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因此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目标之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精心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教学设计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的灵魂,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好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准确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心情愉悦的学习知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去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师用自己的智慧,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用正确的技巧引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师生互教互学,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不只是遵循课程计划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探究过程。结合新课程理念和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课堂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课堂教学设计更多的体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在于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特别注重的是,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避免枯燥教条的知识学习。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服务于生活,改变生活与知识的脱节。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主动的、有目的的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紧紧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行数学习,探究其中的奥秘。

例如在学习“概率的含义”时,创设如下问题情境:

某商场举行有奖销售活动,凡购买满100元的物品时,商场进行返活动,返的结果为购买价格的9折、7.5折、6折、5折四种境况。商场在不透明的箱子里,放上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乒乓球,上面分别写着打折情况。

教师提问:你最愿意抓到那种情况?学生回答:5折。教师接着提问:抓到5折的概率是多少?此种情况学生经常遇到,也有很大的诱惑力,学生的兴趣很高,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经过学生的分析探究得出:抓到5折的概率是四分之一。教师提问:四分之一是什么含义?学生答:抓四次有一次是5折。教师问:抓四次就一定有一次是5折吗?学生沉默、思考,小组开始探究。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所有情况的机会是均等的。探究的结果是:抓无数次的情况下,平均每四次有一次抓住5折。

该教学过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了概率的含义。既认识到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又是学生对摇奖、彩票的获奖情况有了正确的认识,树立了健康、平和的心态。

例如我在进行“相似三角形”教学时,出示两幅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这两幅中国地图间有什么关系(相似)?形状又有什么特点(形状相同、大小不等)?”。

学生动手在这两幅地图上分别找出北京、香港、拉萨三座城市的位置,并连结这三座城市间的线段,得到两个三角形。教师接着提问:“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形状有什么特点?”自然导入,开始学习。该课堂教学借助了学生的地理知识,构建了相似三角形的模型。不仅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为学习本课知识创设了良好的开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二、课堂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一线的教师更加意识到教学改革不仅是教师教学的改革更强调从学生的角度去研究变革,既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提倡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例如“三角形中位线”的教学,充分考虑本节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背景,设计出直观演示法和引导发现法。

首先学生回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自然引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如图所示:线段DE是 ABC一条中位线,有以上定理可知,中位线DE与第三边BC平行。学生很容易突破这一节的难点。进一步让学生区分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中线的区别教师接着提问:中位线DE与第三边BC之间有数量关系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开始合作分析、探究,学生会再做一条中位线EF。探究得出中位线DE与第三边BC之间的数量关系是:DE等于BC的一半。

通过复习―导出―设疑―探求―论证―得出结论,使学生顺利得出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接着激励学生探究,是否有另外的方法证明呢?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中位线与第三边的数量关系实际上是线段间的倍分问题,提醒学生用学过的“截长法”或“补短法”来添加辅助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定理的正确性,学生信心大增,记忆深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深刻的体会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在学生的学习中是何等的重要。

总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要做到:教师是知识方法的学习者、创造者,教学问题的探索者,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升华,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升华,提升教师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教师才能适应教学方法新的变革,培养出有创新能力、有个性的新型学生。

上一篇:对体育教师管理中非理性因素作用的分析 下一篇:数学单元复习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