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和口琴课相结合的课改教学模式

时间:2022-07-29 01:02:45

浅谈音乐课和口琴课相结合的课改教学模式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音乐课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为何选择音乐课和口琴课相结合的课改教学模式

初中音乐教学中力求新的音乐教育观念,其中唱歌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与音乐表现能力的有效手段,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之一,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

口琴学习必须在左右大脑的统一指挥下,全面地运用眼、耳、口、手、足等器官,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促使视觉、听觉、触觉更加敏锐、灵活、协调地发展,有利于调动兴趣、注意、记忆、想象、意志、创造等心理过程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这样不仅可以促成学生对音乐审美心理的成熟、发展,而且也达到了开发智力的目的。同时,在齐奏或合奏的音乐实践中,学生将体验到协作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增长了集体主义意识。“口琴进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好基本音乐知识,而且也帮助他们学到了技能技巧,使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各音乐要素在表情达意、塑造音乐形象方面的认识功能和操作功能,从而能更准确、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

二、音乐课和口琴课相结合的具体做法:

1 音乐老师结合课本自己编写口琴教材

为了进一步促进音乐课的改革,提高音乐教学实效,让更多的孩子爱上音乐和口琴,老师要结合教材及学生的认知,编写有助于音乐课堂教学的口琴教材。教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遵循既适合课堂教学使用,也适合学生自学。如:七年级吹奏一些简单的,大家都熟悉的歌曲,《小星星》、《欢乐颂》、《小红帽》、《摇篮曲》、《茉莉花》、《踏雪寻梅》等。

2课堂45分钟时间的合理安排

现行的教学内容怎样与口琴教学有机的结合?怎样让学生保持对口琴和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关键还是要看老师怎样安排每一堂课的时间。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把四十五分钟一堂课的时间分成两部分,前三十五分钟学习音乐教材内容,后十分钟进行口琴教学的吹奏,两者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歌曲音准、节奏、速度等方面的准确把握,达到对歌曲情感的表达,通过吹奏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效果显著。学生即学会了教材上要求掌握的音乐知识,又学会了一门乐器“口琴”。

学生吹奏的每一个乐曲,音乐教师都要求学生回家演奏给家长听,请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写评语。家长为孩子写过评语的同学,期末考试每人加十分,算入期末音乐成绩。教师从家长写的评语中,找出一些写得较好的,贴在音乐教室的墙上,供学生们参观。

三、口琴进课堂效果显著

值得欣慰的是,自从口琴进入音乐课堂,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对口琴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具体表现如下:

效果一:通过口琴的辅助教学,学生们在音乐艺术修养方面突飞猛进,锻炼了恒心、信心、专心等优良品质,与人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孩子们在课堂口琴活动中逐渐成长、成熟,成了一个个合格的音乐体验者,变得更儒雅、更稳重、更聪明、更懂事、更能干了。

效果二:通过口琴的辅助教学,学生的识谱能力提高很快,99%的学生拿着一般的乐谱都能唱下来,同时边唱边用手打节奏。口琴的辅助教学对学生识谱、音准、节奏帮助特别大,学生们的节奏感整体得到了提高。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和审美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效果三:通过口琴辅助教学,学生对音准有了重新的认识和实践,唱歌不再跑调,在课堂上练部合唱时,优美和谐的和声效果自然形成,同学们更加热爱唱歌。他们不再盲目的模仿明星唱歌,而是愿意和大家一起通过识谱参与合唱,在合唱中进一步感受优美的和声效果。

效果四:通过口琴辅助教学使学生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得到。一位家长在给孩子评语中这样写到:没想到我的孩子会吹奏这么多好听的乐曲,虽然口琴很小,但是我们每天吃完晚饭,第一件事就是欣赏我的孩子吹奏我们熟悉的歌曲,这是我们一天中最大的天伦之乐。自从孩子会吹奏乐曲开始,他的学习进步了,比以前懂事了。我们真心感谢音乐老师的辛勤培养。

四、对学生音乐成绩的评价

在评价学生音乐成绩方面,我校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方式一:终结性评价占60%

通过口琴的学习,学生应当达到中等的识谱水平。期末考试采用试唱、吹奏、演唱相结合的形式,试唱曲目比口琴曲稍微简单一些,考试时任意抽取一条进行试唱和吹奏考试(各占10%分),演唱歌曲抽取教材内容,每学期应达到完整背唱三首教材歌曲(占40%)。

方式二:过程性评价占40%

(1)课堂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15分)

学生能主动向家长演唱或吹奏歌曲,家长听后能给学生写出听后评语,每学期能达三次的给予加分(满分6分),教师则通过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给予加分(满分9分)

(2)个体的参与(30分)

音乐课堂就个体的参与有严格的加分扣分制度:音乐课全勤加5分、迟到两次扣0.1分。课堂学习用具齐全(教材和口琴)每次加0.1分、带不齐学习用具两次扣0.1分。上课积极发言每次加0.1分,上课能熟练吹奏口琴曲加分0.2分;能够独立演唱歌加0.1分,能参与四人小组合奏或二声部合唱每人加0.5分,能主动搜集与音乐有关的资料每人加0.1,学生在欣赏课后写听后感,写得较好的听后感贴在音乐教室墙上,能贴在墙上的听后感每人加0.5分。

通过以上多种的评价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和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同学的音乐成绩属优秀或者良好,极少有不及格的情况。

总之,经过音乐课和口琴课相结合的课改教学模式的多年实践,我深深感受到,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对表现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了,对识谱的兴趣和能力提高了,并且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课和口琴课相结合的课改教学模式,成了适合我校学情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上一篇:提高农村初中生作文水平的实施策略 下一篇:学习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