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所感

时间:2022-10-28 06:19:25

初中语文教学所感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滔滔不绝、兴致勃勃的讲,学生在无动于衷、不知所以的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应有的教学任务却无法完成,这就要求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又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功能,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与教师的主导地位有机结合。

关键词:语文 教学所感

从教几年来,一直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有过迷茫与苦闷,也有过快乐与收获。现将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和广大一线教师交流共进。

参加工作之初,相信好多同行都遇到这样的问题,带着满腔热情,每节课都做了充足准备,走进课堂,希望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全部讲给大家,可是学生好像并不领情,不是置之不理,便是我行我素。我们不少教师遇到这样的问题总是不从自身的角度进行思考,而将所有的责任推到学生的身上,什么学生上课不认真、学生作业不认真完成、学生不想学习、学生懒惰、学生……是不是学生天生的不爱学习?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由于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所以我们不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不到提升。鄙人愚见,在这样的时候,最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了,只有教师主导了课堂,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体。怎样才能让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并行不悖呢?

一、改进课堂教学策略,巧设问题,引导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1: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句话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知道的,但是,如何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许是我们思考得最少的地方。比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课时,对于小说塑造的鲁提辖这一形象,大多数同学们是比较喜欢的,如要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我没采取直接问鲁提辖具有怎样的品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明确的方法,那样学生虽然也能概括出来像“嫉恶如仇、行侠仗义、粗中有细”等词语,但是会使课堂教学显得呆板、枯燥。我们应认真深入的思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探知的兴趣,我是这样问的,“你们喜欢鲁提辖这个人吗?喜欢的原因是___(评价其性格品质),比如 ___(人物具体表现);如果不喜欢,原因又是什么___(评价其性格品质),比如___(人物具体表现);如果在当今社会,他的做法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完成”这样的提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随后学生们踊跃发言,并且回答的都很有个性。

2: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只是一种引导和指导,而不是将教材的内容从头到尾地讲解一遍。同样,也不是重点讲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而是放手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的作用是一种监督作用,课堂的引导作用。我想这样的课堂结构对于学生来说,首先是一种自由的课堂,他们在课堂上不必正襟危坐,不必害怕教师的批评,由于课堂是一种自由的状态,所以学生学习紧张的心理被消除了,他们的学习也就更具有主动性,同时,他们的学习是一种小组内的合作学习,有不懂的问题可以由小组内的同学相互帮助来完成,而同学的交流比教师的讲解更具有亲和力,这样,学习的困难也就变得轻松和随和。由于有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所以学生学习的效率是高的,课堂的学习效率也是很高的。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前提是教师在课前的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将学习的自交给学生。

二、适时点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1:尊重学生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适时引导、点拨,点拨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该点拨时则点拨。点拨,是对启发式原则的具体运用。它既避免了教师“一言堂”,又防止出现“放羊式”。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新想法,新观点,新问题,教师一定要高屋建瓴,进行甄别,做到以理服人。如:有的学生在学习课本剧《变色龙》时,和当前的“动物保护”硬加联系,结果是冲淡了对原作的批判意义的领会,对学生理解原文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适时引导,从而避免学生走入迷途,教师的主导地位便体现于此。

2: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个主体是在老师的主导之下存在的;落实学生主体的关键是学生的活动,但这些活动是在老师的指挥之下进行的。学生活动了没有,活动得效果如何,责任在教师。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主要责任不在讲,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动”。从这个意义上看老师的作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应该再加上“导学”了。老师是统帅、是指挥,学生读不好,讨论不好,回答不好,都是老师指挥不到位。谁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就不一定懂了,谁从上课到下课都让学生学,学生就懂了。因为,你讲,很难分辨他听没听,懂没懂,可是你让他自己学,然后回答,再总结出来,这样一来就不容易产生“厌学生”了,过去上课,学生只负责听,听的效果如何,多数要等到单元或是期中考试时才能看出来,有的问题会一天天积累。现在则是课上的事情课上做,效率高了,效果好了,课后就不需要沉重的作业负担。

3: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老师们的共识。但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落实得并不理想。为此,教师们一定要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与教法的锤炼,只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服,也只有丰富的经验,才能在与学生交流探讨时信手拈来,举重若轻,才能及时发现并指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习惯和素质。

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创新。

上一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下一篇:试论在聋校体育课堂中直观法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