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时间:2022-07-29 10:01:01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学习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高效催化剂,当学习者对某一对象产生学习兴趣时,内心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主动自觉的学习,如饥似渴的探求。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考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而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对于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趣味性做一些阐述。

1.激发兴趣的导课。新颖别致的导课能先声夺人,扣住学生心弦,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如何导入新课,方法是很多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在《说笑》一课教学中,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我们班上一节语文课在这次市教学大检查中被评为了优秀课。”学生欢呼鼓掌,兴趣盎然。我接着说:“为了庆祝我们的成功,老师决定将用作道具的夹竹桃分给大家。”听了我的话,学生喜出望外,哈哈大笑。“不过,由于数量有限,每位同学只能分到一朵。”学生一脸讶异,充满期待,满面微笑。“正因为少,更显其珍贵,相信同学们会懂得珍惜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学生心领神会,会心微笑。最后,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描写不同性格学生的笑态,水到渠成地引出课题《说笑》。学习《卢沟桥烽火》,《螳螂捕蝉》可用故事导入,此外,还可用图表、引用、介绍背景等导入新课,使导入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不自觉的融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2.学生分角色表演。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显著特点是可以使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可以直观的理解,以加深认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剧本表演。在讲授《负荆请罪》一课时,学生自发的带来木条,绳子等道具,分角色表演时,由一较胖学生半裸左臂扮演廉颇,一较高同学身着袍子扮演蔺相如。出演蔺相如和廉颇在路上相遇时,“廉颇”咄咄逼人,丝毫不给蔺相如让路,当他盛气凌人地说:“我为什么要给蔺相如让路!”时,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而在演廉颇负荆请罪一幕时,“廉颇”的诚心诚意,“蔺相如”的宽广胸襟,让全班学生不禁肃然无声,深受感触。在《半截蜡烛》、《螳螂捕蝉》等课本剧中的表演,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给师生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潜移默化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学习兴趣。

3.让学生尝试当“老师”。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不放把角色让给学生,让学生尝试当“老师”的感觉,学生在新其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时我有意给生字注错音或是写错字等,让学生发现发的错误,我故作不知,由他一一解释给我听,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学生会乐于去学习,乐于去发现,乐于和老师讨论。此外,还可以把一节相对简单的新课交给一个或几个学生,由他们进行相应的备课,讲课,老师把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的互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完成本课的学习。

4.博采各科知识教学。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是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在课堂教学中,如能使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则会使学生获得求知的,萌生学习的兴趣。如消息的六要素可归结为“五W一H”,即英语的“Who、When、Where、What、Why、How”等;此外,还可引用数学、历史、音乐、美术等各科知识组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在新颖别致的语文课堂中学到知识。

语文课堂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新颖别致的,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探求欲,变学生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当然,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归根结底是为知识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追求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应该防止走入趣味的误区,切勿因盲目追求趣味而“耍花枪”,而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贯彻素质教育。

上一篇:赏识,让问题生没问题 下一篇:数学课堂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