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中应用系统理论的思考

时间:2022-07-29 09:33:24

对在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中应用系统理论的思考

摘要:公司治理是企业投资者进行公司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而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者进行公司控制监管的核心内容。本文试图运用系统理论的基本方法,以重庆机场地服公司为例,对基于系统理论的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进行了辩证性地探讨,对企业如何从细节上加强内部控制,增强公司治理力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上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系统理论 企业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健康运行的一种基本制度,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治理的环节如何,更是许多明智的投资者所关注的重点。坚持公司治理,以便提高企业管理质量,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建立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进行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两者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探究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就要通过弄清系统控制的内涵、公司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来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通过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深化企业治理力度的理性思考。

一、系统理论的内涵

“系统理论”这一概念是贝塔朗菲首先提出的,他指出:随着现代技术和社会的日趋复杂,我们必须在一切知识领域中运用整体或系统概念代替传统的方法,来处理复杂性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以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发现系统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以某一关联的关键点为突破,进而找到解决整个系统问题的办法。该系统理论的着重点不仅仅是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一个系统,以符合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强调的是系统地看待和解决问题。基于系统理论的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强调的是企业内部控制和公司之间的关联性,要想解决这两者之一的问题或这两者全部的问题,要从两者的关系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方能起到切实有效的作用。

随着我国三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已经从过去行政机构的附属物转变为市场经济主体,企业已经成为庞大而复杂的市场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基本主体单位,市场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空间、发展条件、竞争的阵地。企业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好、发展好,不可避免地已经成为每一个企业管理者无法回避的课题。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就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企业运行就是这个大系统中一个个基本单位。如何管理企业,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样不可避免地要求企业要运用系统理论来探讨企业在其内部管理上如何与外部市场相统一的关系上多下功夫思考。因此,运用“系统理论”来认识基于系统理论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管理上来理顺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提高公司管理效率与运行中的经济效益。

二、基于系统理论的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一)企业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展现的是企业管理不同的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最高或第二权利管理层进行的有效的公司各项职能的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财产安全和会计信息准确真实、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预防性地规避风险。进行内部控制的是具有经营性质的董事会或经理,他们由于股份或合同等委托,担任控制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的职责。

其次,公司治理是针对不同利益主体,比如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经理阶层等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等关系进行规范的手段,表现形式往往是一种特定的制度,即公司治理结构。

第三,对公司进行有效地治理,就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具有明显约束和激励效果的机制,对公司进行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治理,确保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内部控制是在公司治理结构的产生后才能实施的。公司治理是保证内部控制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为内部控制发挥最大作用构建了稳定的制度环境;而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相当重要的部分,是企业顺利完成经营目标和平稳运行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基于系统理论的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主要表现

1、两者有共同的目标

进行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公司正常合法运行,规避财务违规违法现象。公司治理是受企业法人的合法委托进行的,使其对公司运行状况和运行方向的总体监督和控制;保证公司利润最大化,提高公司的整体实力。利用法定程序建立企业治理结构,能够保证企业的有效运转,保证经济效益。

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构组织,形成强有力的管理监督机制,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帮助实现公司经营管理目标,规范企业内部操作行为,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建立企业风险控制和解决机制,强化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内部不良行为,杜绝违规违法现象的出现;对企业会计行为进行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和真实性,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

由此可知,公司治理和企业内部控制具有共同的目标。

2、后者是前者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进行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控制环境”,它是内部控制系统得以顺利运行的基础。而环境因素又是公司治理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如果一个企业的治理系统不完善,必然没有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那么企业的运行必然是不健康的、病态的,那么进行再多的内部控制也不会成功,企业控制依赖于企业治理而存在,所以说法人治理是内部控制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3、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在系统理论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加大对公司的治理力度能够为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打下良好基础,而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也能够很大程度上保证公司治理进程的顺利展开,两者谁也离不开谁,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三、实例分析

笔者试以重庆机场地服公司为例,从细节方面谈谈有效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加强公司治理力度的措施,主要浅谈了企业内部控制中对财务核算进行控制的措施。

(一)重庆机场地服公司简介

重庆地服公司是重庆机场旗下的子公司,主要业务是客、货运输服务,拥有注册资金和固定资产分别为3000万和7000万,拥有值机柜台95台,货库面积9万平米,冷冻冷藏库7个共计800平米,危险品库2个共300平米,贵重物品库3个共230平米,车辆设备1900多台,员工1530人。随着重庆机场的不断发展,该公司的货运业务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虽然其收入表面上显示的是增长,但是通过实际分析,该公司的财务状况不是很理想,其导致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财务管理不够精细化、缺乏完善的考核制度和信息化程度低。

(二)财务核算的单元细分

对财务核算的单元进行细分,笔者发现虽然货运业务增长了,但是在2011年,该公司亏损为3165万,其中仅货运就有2700多万。在货运要素中,亏损主要集中在国内进港和国内出港,而在这两者中,业务量比重相对较小的国内进港亏损额反而占比重较多,这是该公司改变财务控制制度的一个突破口。

(三)增强内部控制,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具体措施: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利用效率。根据地服公司的具体情况,笔者建议利用设置库中库的方法,对内部资源进行控制,实现客户和运输服务商的双赢。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在了解新的业务和货库资源情后,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进行合理安排,实行业务量分摊和责任管理制度。

合理设置运输项目,扩大业务领域。合理设置公司的运输项目,比如收费条款、业务延伸服务项目等,规范公司收费标准。鉴于该公司在2011年的危险品货源损失4000吨的状况,要扩大业务领域,尽快展开危险品运输资质申请和运输。

四、结束语

研究基于系统理论下的两者的关系,有助于发现整个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站在系统化的角度上找出相应的规律,并总结出系统的解决措施,能够有效地被应用于整个企业管理和控制过程。对重庆机场地服公司的分析,虽然只是内部控制制度下,财务管理的部分内容,却能够为整体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提供思路,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赵焕卫.基于系统理论的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J].对外经贸.2012

[2]张利莉.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J].商情.2010

[3]王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刍议[J].经济师.2008

上一篇:试述案例教学法在财经法规课中的应用 下一篇:策论新时期如何提高医疗统计在医院科学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