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试验活动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

时间:2022-07-29 08:21:27

科学试验活动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

【摘要】在当前的学前科学教育实践中,对于学前儿童的科学往往存在两种极端的认识。一种是怀疑学前儿童是否真的能学习科学,怀疑学前儿童能否理解真正的科学;另一种则把学前儿童简单地等同于成人,认为学前儿童也应该像成人一样理解科学,应该获得和成人一样的科学。事实上,孩子从一出生起,就与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学前儿童的科学不同于成人的科学,主要是以形式逻辑为基础。本文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探索性地论述科学活动对学前儿童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前儿童 好奇 探索 科学试验

在《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科学领域中提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而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误区:

1、教学目标不准确,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以萌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主要目标,强调要克服传统科学教育方法,不重视科学知识传授的弊端,而我们教师往往只重视科学知识传授和科学技能培养,把传授多少知识、培养多少技能作为评价教学效果主要标准。

2、内容没有贴近幼儿生活。要从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身边小事入手,将教育活动贯穿于幼儿生活活动中,教师往往脱离生活,追求新颖,选一些幼儿不熟悉或不理解的科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即使费时间讲解,幼儿也不感兴趣。

3、形式单一、缺乏个体操作。单一的传授让幼儿缺乏兴趣,应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与水平提供不同内容材料,让幼儿参与操作活动,在老师的启发下,使幼儿从具体感知发展到抽象概念。

4、讲授过多,幼儿缺乏合作交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讲授过多,没有给幼儿思考,提问,交流或是合作的时间。

在当前的学前科学教育实践中,对于学前儿童的科学往往存在两种极端的认识。一种是怀疑学前儿童是否真的能学习科学,怀疑学前儿童能否理解真正的科学;另一种则把学前儿童简单地等同于成人,认为学前儿童也应该像成人一样理解科学,应该获得和成人一样的科学。事实上,孩子从一出生起,就与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学前儿童的科学不同于成人的科学,因为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是以形式逻辑为基础。二者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学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获得有关事物和现象的具体、个别经验,却不容易从中进行抽象与概括,更不可能通过概念进行间接的学习。所以说幼儿科学活动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活动,它是直接的、具体的,而不是间接的、抽象的;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解释性的。一旦要学前儿童说明具体事物背后的间接的联系,或者解释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他们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2.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学前儿童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改变。当这些直接的、间接的经验,与学前儿童已有的认识不相一致时,新旧经验之间的冲突、同化、整和就导致了他们认识的改变。这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除了生活经验以外,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是促使其认识不断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随着学前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逐渐放弃那种主观的、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而代之以寻求客观的解释。

3.学前儿童的科学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学前儿童分不清主观的现实和客观的现实,不能客观地解释自然事物和现象,而往往从主观的意愿出发或赋予万物以灵性。皮亚杰曾说:游戏是幼儿所选择的使自己相信的现实。幼儿相信自己的假想,好像它是真的一样,即使是在"求真"的科学探索活动中也是如此,常常是在游戏的情景中,在假想的情景中观察着现实、探索着科学。幼儿在假想的游戏中探索自然、以投入的情感与自然对话、用诗意的想象解释自然能力。

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在体验和实践科学的生活过程中,打下坚实的科学素养基础,提升综合能力素质特别是创造能力素质,进而获得独特超凡能力,并通过参科学活动,展示自己的独特优点,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实践教育证明,游戏性的科学活动对幼儿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好奇和探索是让幼儿的大脑"思考起来"的原动力,是使幼儿增厚的大脑皮层得到永久保持的有效手段。脑科学实验表明:神经刺激运动能生成更多的神经元,但并不完全成活并保存,只有复杂而丰富和连贯的环境才能帮助神经元存活下来。比如,让幼儿随意按动音键是可以听到动听的声响,但并没有引起大脑的什么变化,因为对幼儿讲,这只是零散的运动。可是,如果让孩子重复弹奏一首哪怕是非常简单的曲子,确能引发大脑中相应部位皮层的增厚。如果有一个适当的"刺激长度",一般是四个月以后,增厚的大脑皮层既可以得以固定。也就是说,幼儿大脑的物理结构发生了积极意义的变化。

2、让幼儿参加科学试验活动,可以使幼儿生理意义的科学素养得到确立。大脑发育关联理论认为,对大脑所输入的内容会改变和影响神经元的连接方式,建立新的复杂的神经回路,甚至改变神经键重量(增加质量)。或者说,那些未被使用激发的神经键会逐步丧失功能,而被使用激发的神经键,不仅保留下来,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越来越发达。

对于孩子们之间相互构成的"小伙伴"关系,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因为,脑神经系统科学告诉我们-大脑的发育高度依赖人的经历,即生活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如将孩子置于互动、充满爱心与安全的环境中,孩子的大脑便会健康发展;反之,如孩子被虐待、遭忽视、受伤害、营养不良或者空气污染等不良环境的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便会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所以,我们组织孩子进行科学试验活动,可以得到一举两得或者说是多得的效果。

3、让幼儿参加科学试验活动,可为幼儿提供扩展其好奇心和建立基础科学理论的机会。幼儿学习科学,如果只是学习现成的科学结论,而忽视了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与体验,那幼儿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所以,我们组织科学探究学习活动,能有效保持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特别注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使孩子们能够体验探究过程的喜悦与艰辛,促进幼儿主动建构具有个人意义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习得科学探究思维的方式。

另外,科学试验活动能为幼儿提供一些具体的材料及事件,帮助幼儿对自然界形成逐步提高的欣赏和理解能力,进而掌握一些基础的科学概念,建立科学的思维。比如,组织幼儿进行生命科学活动,可以为幼儿深入理解生命科学奠定基础;组织幼儿进行自然理化方面的科学活动,可以让幼儿了解物质的形态特征及力与运动等的科学理论概念。

4、让幼儿参加科学试验活动,还有助于幼儿日后的学习。参加科学试验活动的幼儿,本身就是一个个天生的小"科学家"。当我们有目的指向地让他(她)们确立了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或者是地理学家的身份后,这些小"科学家"们:首先,理解了科学家-就是通过做实验来发现某些东西的人。其次,在进行着我们提供的"科学探索求知"活动时,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进行调查、自己进行观察实验记录、自己进行总结归纳、自己进行验证、自己之间进行讨论、最后是自己创建有关的理论和观点。这种自己进行思考认识的过程方式,以及由"练习"所得到的技能,对他(她)们日后的学习不无意义。换个角度可以这样理解,我们采用大自然情境教育方法所开展的科学活动,虽然是运用简单的自然方式所进行的,但是,基于探究的目的,需要运用语言文字、数学知识,还需要协调好同伴之间的关系,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运用是在非常自然的情形、情景下完成的,无疑是在区别于传统的"板书"、"教授"、"被迫接收"的被动学习形式。

我们不要小看参与科学试验的过程,获得2009年度物理诺奖的华裔科学家高锟,在童年时期就是一个试验爱好者。"他家住在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里,而三楼就成了高锟童年的实验室。起初,他对化学最有兴趣,尝试自制炸弹。用红磷粉和氯酸钾混和,加上水并调成糊状,再掺入湿泥内,搓成一颗颗弹丸。待风干之后扔下街头,果然发生爆炸,幸好没有伤到路人。童年正是科学家诞生的摇篮,科学是无处不在的,幼儿们每天都在玩科学。正如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所说:"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着好奇和敬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2年9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李维金.20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北京:科学出版社.

[3]施燕.199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纪士民.2009年10月.儿童参与科学活动的意义.

上一篇:让小学生感受数学美的魅力 下一篇:分析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