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时间:2022-07-29 05:24:12

浅谈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中唐时的韩愈在他的《师说》一文中就给教师下了一个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一说法可谓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即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传道”“业”这是让教师做学生的良师,即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拥有丰富的知识。至于“解惑”,我想对于新时期的教师,这不仅是要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困惑问题,还要解决他们生活中、思想上的疑难和困惑。这又赋予了教师另一角色,即成为学生的益友。现代教学中,一名合格、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具备这双重身份,那么,教学中我们究竟该如何扮演好这两个角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储备知识,提升水平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任务是教授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储备知识,只有储备了丰富的知识,教师才能给学生输送更多的知识养分,让他们茁壮成长。教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知识渊博,就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敬佩,从而“信其道”,乐于学。这就是所谓的“学高为范”。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能再用“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标准来衡量。时代变了,教师也应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当前教师面临的是一群孕育在知识化、信息化年代里的新少年,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储备知识,提升水平。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更应该懂得“与时俱进”的道理。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不能只有一桶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缸水、一池水或者更多才行。因此,教师在教学外就应该广泛涉猎知识,要成为学生心目中一部饱含丰富知识的活字典。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二、修身养性,以德育人

教师在学生面前不能总是以“师长”自居,应该放下教师的身份,以平常心态来对待学生,要将师生关系转变为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与学生交流、谈心。教师的威望和形象不是靠严厉来展现和维持的。通常情况下,很多教师总是板着脸,一副严肃的样子,这让学生一见就害怕,他们总以为这样就能在学生心目中塑造一个严师形象,其实不然,教师的形象并非这样来塑造。教师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应源于教师日常生活中对自己道德情操的培养。正由于此,有人才提出了“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的说法。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折射高尚的道德光环。所谓“身正为师”指的就是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美好的情操,正直的人品。作为教师就应该以这样的气质在教学内外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这是良师必备的素质。

三、尊重学生,营造和谐

生活中我们提倡“讲和谐,促发展”,教学中也同样需要和谐。这里的和谐是指师生间亲密无间的关系。有了这种和谐,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才会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要营造这样的和谐氛围,其实并不难,只需要教师学会尊重学生即可。一直以来人们总在强调“尊师重教”,而很多时候我们却忽视了学生也需要尊重这个问题。从常理上分析,人与人之间要很好的交往就必须相互间尊重。有了尊重,才能促进沟通、增进了解。作为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就必须学会尊重学生。师生间营造出了这种和谐氛围,教师才能走进学生,学生才会亲近教师。

四、关心学生,排忧解难

花季、雨季的少年,正是活力四射、张扬个性的时候。他们对社会、人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喜欢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所以在父母、长辈面前常以小大人自居。正由于此,他们渐渐以自我为中心,疏于或羞于和父母、老师交流。然而,这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不成熟,不健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这种情况对于住校学生来说尤为突出。教师应多关心这些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差生。我总认为教师眼中应没有差生,只有差别。其实,从本质上看,他们并不是都很坏,只是缺少自制能力和关心。如果教师能多关心他们一点,及时纠正其错误,疏导其心理,这些学生还是会有改观、谋上进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挚友,多与他们交流、谈心,听听他们的心里话,时时洞察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及时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并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用青春活力去谱写人生的辉煌乐章。

一名知识丰富,能把部分学生成绩教得顶呱呱的教师,可谓良师,但这并不是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新时期的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生活中同时扮演好良师、益友的双重角色。

上一篇: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下一篇:谈谈怎样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