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音乐创作教学的尝试

时间:2022-07-29 02:44:38

中职音乐创作教学的尝试

摘 要:中职学生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学生,他们的音乐基础比较薄弱,自律性和学习习惯相对不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音乐依然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创作热情也比较高。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渗透创作教学的理念,培养他们的创新性和创造力。

关键词:中职学生 创作教学 音乐教学

随着中职音乐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开展,教学内容向综合性方向发展。《中学音乐课程标准》也提出了“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指导意见,我们认为,在中职的音乐课堂上,也应该增设音乐创作教学的内容,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性素养。

一、音乐创作教学的作用

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是在培养和加强学生创造能力上的探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造,这便是儿童所走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

1、创作教学符合当前中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

2、创作实践扩充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印象深,效果好。

3、创作教学可以促进其他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乐理、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都会因创作的需要而得到锻炼、巩固和提高。

二、音乐创作教学在实践中的探索

1、明确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像“体态律动”,即兴唱一句歌,敲击一个节奏,作一个舞蹈动作,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等等都在此例。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满意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发展手法以及曲式启、承、转、合的结构等等,让学生练习创作歌(乐)曲的片断和短小的歌(乐)曲。

应当指出,从目前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和中职学生实际情况来看,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2、指导学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歌(乐)曲创作的基础。培养能力不能靠突击一蹴而就而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3、在创作教学中几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1)体态律动。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意境,把所感受到的音乐的情绪、速度、节奏、力岛即兴地、无拘无束地用各种幅度、力度的动作表现出来,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敏捷的反应能力。

(2)根据歌(乐)曲需要,选择配置适当节奏。组织学生即兴自由地演奏打击乐器。也可以按照学生自己设计的节奏读歌词。

(3)让学生根据指定的节奏,写出多种不同的旋律,启发学生把旋律片断发展成乐句、乐段。

(4)修改学生自己创作的歌词或曲调中不理想的部分。可以由学生讨论、争论,提出几种方案,不必强求一律,但教师对确实不合适的要予以纠正。

(5)自由命题创作歌词、歌曲。可由教师或学生命题中选择题目,组织学生创作歌词,经集体讨论评定,择优进行歌曲创作。创作歌曲也可由师生共同设计第一乐句,再让学生分头续作。学生创作的歌曲可以自己演唱(演奏),并说明所创作乐曲曲调特点。学生尽可自行记谱,教师要帮助核对,纠正记谱上的错误。学生创作的作品有的全曲很完整,有的个别乐句有新意有特点。要注意对学生多鼓励,有些不合适的地方启发他们自己修改。

例如在学习《外国民歌――日本音乐》一课中,许多学生对《樱花》一歌比较熟悉,并能哼唱,在让若干学生表演后,我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日本民歌传统调式之一的节调式为,学生对自己的发现兴致高涨之时,我趁机提出让他们用这个调式来创作旋律,大部分学生在我进一步举例后很快完成了创作,并能唱出自己的作品。

上述几项教学方法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教无定法”,每个教师要根据学校、学生的情况,个人的教学专长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把音乐教学搞得有声有色。铃木镇一说过:“掌握某个领域最高能力水平的人,在其它领域也可以达到同样的高度”。音乐教育是一项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音乐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重视音乐课,同时加强自身创新能力,成长为创造性的教师。

参考文献:

[1]黄振坤.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中职音乐课堂[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9):90-92.

[2]张波.中职音乐教学中实施“四步”教学法的探讨[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02):34-36.

[3]杨赛萍.中职音乐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 中国校外教育,2010(15):33-35.

上一篇:寄宿家庭 爱与痛的边缘 下一篇:关爱后进生增强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