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美育的功能

时间:2022-07-29 01:31:32

再谈美育的功能

【摘要】德育与美术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美术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本文就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进行了论述。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86-01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共产主义理想、道德和情操的重要手段,美术通过出神入化的艺术形象、发自肺腑的美好情感,去叩击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同时推动社会进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案例一:德育处主任拿到了一封由校长那里转来的学生来信,信中对穿校服校鞋,不许留奇异发型一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学校在干涉学生的自由。其实“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是中学生守则中的规定,我们学校也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学生“穿校服上学,不留奇异发型。”而当今部分学生受社会传媒的影响太大,不能接受这种校规的约束。

课堂对策:针对上述现象,我开展了《青春活力》——中学生校服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学生认为“青春的美就是爱怎么穿就怎么穿,校服又大又呆板,难看死了,而且每个人都是一个模子,修改都得不到张扬”。面对这一观念,老师对这一问题的反证已毫无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准备了一组图片,展示了一个模特和若干套自认为合理的学生装。最后的结果是无一人将皮鞋与运动服装组合在一起。我故意问:“你们平时不是最喜欢将校服与皮鞋搭配在一起穿吗?”同学们哄堂大笑,少数“自由主义者”低头不语。学生基本上都将休闲运动装的搭配作为学生装,问及原因,他们说“简单、朴实、大方、经济、运动时方便”。我不失时机地肯定了他们的观点,同时允许他们张扬修改设计一套自认为漂亮的充满青春活力的校服。学生们精神为之一振,作业过程中他们认真、执著,梦想着自己设计的校服将在明天上市。

案例二:在学校德育处办公室,最常见的一些违规现象,就是那些因吸烟、打架、勒索被批评的学生,他们的家长因气愤而像一头发怒的雄狮。那些犯错误的孩子有的全没了犯错误时的“威风”,因悔恨而流泪;有的却全然不觉自己的过失对他人带来的严重,依然为自己辩解或一脸无所谓。

课堂对策:这些情景令我心痛,令我思索,于是《重拳出击》——校园公益广告大赛应运而生。课堂上,让同学们抨击校园内一切不文明现象。马明里同学的《莫让校园失去光明》提示着校园中破坏公物的现象;李媂弦同学的《家里有人在等你》揭示了个别学生夜不归家、留连社会的现象;陈实同学的画面触目惊心,以碎玻璃与带血的拳头的形象完成了《拒绝暴力》之作;而夏星宇同学的《让我们一起保护校园环境》则以优美的画面倡议同学们共建美丽校园。作品在校园文化长廊展出后,在同学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文明现象的发生率有了显著下降,艺术教育对于心灵的洗涤作用不可估量。

案例三:曾经在校园中遇到过几位乱扔矿泉水瓶扔废纸的学生,问及他们对乱扔垃圾的感想,他们有些脸红,说“习惯了”。是的,所有的坏习惯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要改可不那么容易。

课堂对策:如何让他们对这些垃圾印象深刻呢?让他们捡垃圾吧,将收集到的各种垃圾带到美术课堂上,利用这些“垃圾”进行美术创作,课题就叫做《化腐朽为神奇》。

课堂上,校园中所有可以重复利用的“垃圾”都被搬进了教室:矿泉水瓶、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纸杯、糖纸……同学们在达利。摩尔等抽象大师作品的启发下,以泡沫板、报纸、胶带相结合重塑《思想者》,以一次性纸杯重组《母与子》,以雪糕棍制成了比萨塔,用旧木筷建出了造型别致的小阁楼,而用可乐罐等做出的装饰品更是数不胜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用小糖盒、钮扣、筷子组成的小拨浪鼓,做工精细,实用性强,得到全班同学的一致认可。

另外,美术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人的感情的一种抒发形式。由于人是复杂的,多层次的,所以,其创作的美术作品是各不相同的。为此,我们在美术作品教学中让学生欣赏作品的时候要学会识别哪些是优秀的作品。例如,我们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波提切利的淡彩画《春》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美的追求和爱的觉醒的赞美。在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中,蒋兆和创作的中国画《流民图》、徐悲鸿的油画《田横五百士》,着重围绕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角度进行挖掘,让学生了解作品表达的真正内涵,加深对作品的思想性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接受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使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上升到富有哲理的理性认识,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力和审美情趣,增强自身的美学修养,自觉远离那些低级趣味的习惯,净化心灵。

德育渗透不仅要落实在课内,又要延伸到课外。如:参观社会举办的摄影展;在班内举办小型的集邮展;小画片展;黑板报;逢节日搞一些书画比赛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逐步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从客观上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和集体荣誉感,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之情就充盈于学生胸际。

上一篇:关于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思考 下一篇:《初级日语口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