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29 12:42:19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是高中美术教学的侧重点之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要有所不同。和谐的课堂气氛是灵感激发的基本保证。逐步启发,因材施教,达到促进创新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学;高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基本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该以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发展为教学中心,运用多种教学手法,让学生思维能够在敏捷性、灵活性和独立性的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的空间。教学中同时要注重学习实践,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体现。创新能力在学习上是对教育成果的体现,在学生个体上则是对国家民族能力的体现。如何发掘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中美术教师集体面临的问题。

一、依据教学内容,发掘学生的开放思维

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有着多元化的基础背景。而美术教师则要在教材内容中,选出针对学生开放思维发展的部

分,可以从三个方面对教材进行选择:(1)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是否有利;(2)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否有促进作用;(3)能否在知识迁移上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学生作品的完成,最大的忌讳就是风格大致相同,这说明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建立仍然没有取得进展。传统思维的突破,让学生的思考空间能够由单一的模仿向多方面、多角度的开放思维上发展。由于学生的思维构建处于初期状态,不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因此老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以及作业布置中给予学生作品创作的指引方向都需要有周详的课前准备。对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要耐心讲解,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编排教学内容,并且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兼容问题,都要考虑到位。

二、课程合理安排,培养创新思维

融合学科的特点、魅力及人文素养,将传统的美术技能教学转变为学科合作的课堂。例如,在欣赏课程《青瓷》时,笔者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或者询问历史老师进行一些根源探寻。再通过课后的集体交流,增进他们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兴趣,体现对多元化人文素养的尊重。从中培养他们对美术学科的好感和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有效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美好事物自发创作的灵感和表现欲望,最终对思维开放也起到启发作用。

传统美术教学中,只有在课堂封闭的环境中进行“闭门造车”的教学氛围。改封闭为开放,让学生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充实自我,在实践中探究艺术真谛。充分调动学生所有感官,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同时,参与到学习探究和思维构建之中,亲身感受、直观体会、认真观察、勤于动手等行为方式,能在美术课堂上产生新看法,提高美术技能、发掘美术情感,并进一步对创新思维加以培养。

三、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体的思维创新

美术精神的精髓,就是创新思维本身。而学生阶段的创新思维,通常都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引导,因而在学习造诣上没有什么惊人的表现。懵懂状态的创新精神,缺少的就是学习引导和思维促进。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创新思维促进,是美术教学在新课程领导下的必要教学引导。笔者对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同样一个面部素描的命题作业,收上来的作品却是各不相同的。美术教师就是要利用这些细微的区别,对学生个体的美术技巧和长处有所了解,然后对这些长处加以发掘,使其形成自我的创造性思维,并同时强调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自信自主地表现出自己的内心看法。

四、总结

老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在艺术表现和艺术追求上都有着不同的个人差异。美术学科的教学,是启发学生艺术兴趣的探索之路,也是让学生从以学习艺术的基本思想为基础,提高到从生活中发掘美术的高度。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今后无尽的人生学习道路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朱雪琳.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实践探讨[J].科技信息,2009(19).

[2]王丽丽.高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创新[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3]陆云.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豫中学)

上一篇:新课标下初中戏曲音乐教学探究 下一篇:自主学习在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