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教评相长的智慧桥

时间:2022-07-28 11:52:01

评课:教评相长的智慧桥

评课让我们从旁观和评价的方面去解读课堂。它虽不是课堂教学本身的实践性内容,但却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现实中的评课很多没有深入到关键与实质内容,没能解决根本问题,参与者收获不大。怎样让评课发挥其真正的功能,达到教评相长,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紧扣目标,有的放失

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还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参照。事实上,许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并不清楚如何制订教学目标,有时即使确定了较为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难达成。如《詹天佑》(人教版六上)第二课时的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轻声读第4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语句看出他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圈画出重点词句。特别是他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生读文圈画,同桌交流)

师: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

生:詹天佑不怕目难,也不怕……勘测线路。(师出示句子)

师:让我们回到上文,轻声读课文2-3自然段,看看有哪些语句让你心里不平静?

(生轻声读课文2-3自然段)

师:哪些语句给你心灵震撼。让你久久不能平静?

生:有家外国报纸……中国人还没有出世呃?(师出示句子)

师:外国人轻蔑地说什么?会嘲笑什么?

生:嘲笑中国人自不量力。

生:嘲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还敢跟我斗?

师:还有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一会儿要学生思考哪些语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会儿让学生感受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一会儿问学生哪些句子让自己“心灵震撼,久久不能平静”;一会儿又问学生哪些语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目标不明确。要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都不清楚。教学目标从哪里来,又该到哪里去,这不仅仅是授课教师要认真思考的,也是评课者首先应该弄清楚的。

评课的着力点首先要定位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一看目标是否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材;二看目标是否着眼于学生实际(即学情),是否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制定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同时更要关注执教者是怎样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策略来达成这一目标的。如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唯一的听众》(人教版六上册)的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读课题。 (生读)

师:课文中有一些新的生字、新词。你会读吗?

(出示:“仪”、“隆重的仪式”,学生分别读生字、新词两遍。)

师:看第二组词。(出示:“歉”、“抱歉”。学生分剐读生字、新词两遍。)

师:“歉”是生字,笔画多。看老师写。伸出手指跟我一起写。(师板书,生书空)

师:在纸上写,注意笔顺。

(生写“歉”,师巡视并提醒:可以放大写,写大了不容易错。)

师:看第三组字。(出示:“溜”、溜走,生读。)

师:怎样的走叫“溜走”?

生:悄悄地走。

生:不让人知道偷偷地走。

师:读――(出示: “割”“无法割舍”)

师:“割”,看老师写,“|”要出头,写一个字。

(生写“割”,师提醒:课文中的生字要写正确)

师:哪些东西无法割舍?

生:亲人、朋友无法割舍。

生:友谊无法割舍。

生:书是我的最爱,我无法割舍的。

师: (出示“嘿”)这个字怎么念?(生读)

师:这是一个叹词,表示强烈的感情。放到句子中读,它袁达怎样的感情? (自读、指名读句子)

生:表示激动、开心。

生:有点兴奋、自豪。

生:有点情不自禁。

师:所以一个叹词,一个字在文中包含着丰富的感情

从薛老师的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出三维目标是以知识和能力为载体的,其他两维融于此中,整体推进,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其操作性强,达成度极高,连阅读教学中的生字、新词教学都不轻易放过。并根据文本特点、学生实际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达成教学目标。用薛老师的话来说: “如果自己不带一个班级,也许就不会这样关注字词教学。”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却透射出全新的教学理念。目标的制定源自于对学生的发展着想。

二、抓住重点。切忌空泛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上,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而课堂又是由无数个教与学的活动共同组成的。面对一个个教学活动,很多教师在听课时不能深入到课堂的本质,评课时不知从哪里人手,评价内容也仅仅停留于外在形式上,或者是人云亦云。如在一次教学研究活动中,有一位教师执教《第八次》(苏教版三上)。评课时,第一位老师评: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王老师情感十分投入,以情激情。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第二位老师评: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教学设计新颖,老师的语言感召力强,学生朗读很有感情。我都被深深吸引了……第三位老师评:我也认为这是一节非常精彩的课,教师充满了激情,引导学生移情体验……六七位老师都这样评价。而事实是,执教者是位素质优秀的老师,其基本功很扎实。可这节课我们只听到他那充满激情的导语和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学生几乎没有自主思考的空间,没有情感体验的过程,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没有得到较好体现。如果我们不能发现问题(或不想说出不足之处)。而一味地说这样的课堂是非常成功的,无论是对执教者还是对评课者本人都将是无益的。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通过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基于这一认识,评课应实事求是,不轻易给一节课下“成功”或“失败”的结论,而必须抓住其中的主要问题――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来评价。围绕这一中心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日常参与研究活动的主题来思考(一般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教学观摩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评课做到突出重点,集中主要问题进行评议和研究。在全国小语会“智慧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上,特级教师闫学对王红老师执教的《飞向蓝天的恐龙》(人教版四上)是这样点评的:她用自己的智慧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在学生面前照亮了一条寻求知识、解除疑惑的道路。课文讲述的是关于恐龙的知识,这个题材的文章是孩子们喜欢的。但为什么说鸟儿是由一部分恐龙演变的结果,是学生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王老师紧紧抓住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画下来,让学生找出答案,找到根据。在文本前后反复的勾画中,孩子的问题一步步被揭示,新的发现层出不穷。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感受着发现与思维的快乐。王老师始终只是点拨,她从来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不断地启发孩子自己研读文本作出回答。同时,她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思考状况,给每一位孩子发言的机会,互相倾听、彼此启示、互为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文本的表达方法、用词准确等特点随机穿插,无痕的引

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略了语言的魅力。没有看到这节课的教学过程,看了闫老师的点评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三、围绕专题,关注亮点

一般来说,各级各类听课评课活动是为了交流、学习、总结并推广教学经验和方法等而进行的,并且这类活动都会有一个明确的专题(或研究目的),属专题性研讨、观摩活动。活动中展示的公开课是一次集中大家智慧的过程。通过选课、备课、研讨、修正、试教、再上课等诸多环节。公开课是一次有深度的行动研究。作为评课者要站得高,评得透,紧扣专题要求,认真而又细致地观察课堂教学中与专题相关的教学活动,关注亮点,及时捕捉智慧火花,并通过点评与执教老师分享教学智慧,感受生命意义。

在全国小语会“智慧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中,特级教师林乐珍老师执教《“红领巾”真好》(人教版二上)时,她是这样展示自己的教育智慧的。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一学生初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后,突然说:“老师,这里错了。前一个红领巾上面有两个小点点,而最后一句话中的红领巾上面只有一个小点点了。”林老师听了学生的插话及时应允:“是啊,怎么变成一个小点点了呢?你真会发现问题!”“小朋友的问题,老师把它记下了。”并在黑板上写一下“和”。接着继续引导学生读书学习,当孩子们深入学习课文后,林老师巧妙地进行逻辑引读:在“红领巾”的帮助下,林中谁最快乐?生接读第一节;在“红领巾”的帮助下,林中谁最活跃?生接读第二节。在此基础上林老师引导学生背诵第一第二两个自然段,而后板书课题“红领巾”真好,并追问:“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这样一引‘红领巾’指的是什么?要是没有引号是指什么?”学生很快明白加上双引号,“红领巾”就成了少先队员了。“好端端的双引号,在这里怎么变成一个引号了呢?谁知道?”林老师又将问题抛向学生。这时,有位孩子说:“一句话中,有了一个双引号。里面的就变成单引号。”“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兴奋地问。孩子也十分自豪地说:“以前我问过爸爸,爸爸告诉我双引号出现了,里面的双引号就要变为单引号。”“有问题就要问,这样就解决了。”老师及时表扬了该学生。这里,老师机智地处理课堂上“生成性”的问题,重要的不是直接告诉结果,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由浅入深,将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问题来自于学生又“踢”给了学生,这不正是教师大智慧的体现吗?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教师进修学枝 责任编辑:胡本光)

上一篇:漫漫求索路 翩翩舞馨香 下一篇:评课,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