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业发展20大预测(三)

时间:2022-07-28 09:45:56

中国零售业发展20大预测(三)

NO.15

技术颠覆零售创新

没有了廉价人力、租金等优势,又面临四面夹击,零售商还能靠什么夺取未来?

通过信息系统对人力资源的优化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将是一个选择。而通过专业的解决方案,零售企业的人力成本完全可以在当前基础上降低2%至8%,这已是一笔数目不小的净利。

同时,电子价签、自助结账、RFID技术的全面应用将会加速普及,有些技术已经在一些卖场中出现,2012年9月开业的安徽乐城生活广场是国内首家全面使用电子标签的超市。该超市还引入自助收银系统、全自动生鲜打包机等,迅速取得了日销售过百万的业绩,平均业绩也在40万元以上。

在卖场里进行技术上的全面创新也将会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能够利用技术设备解决问题的岗位,零售企业将不会再吝惜投入。因为技术设备的投入是一次性的,只是外加一部分维护费用,相较而言,比人力成本要低,且更可靠。不过,一些基层的岗位可能会因此而消失,这对于整体就业而言是个利空,但对于越来越难招聘到一线员工的零售业来说,倒未必是一件坏事。

NO.16

做强生鲜仍是王道

对超市而言,无论市场风云如何变幻,最能聚客、也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客流的,依然首推生鲜。

2012年,一些区域性的企业,由于在生鲜上有独到之处,业绩远超同行,如地处安徽合肥的联佳超市两家面积在4000~6000平方米的大卖场,每天销售额都在40万元以上,节假日就更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在合肥市内的一家其他商家并不看好的小店,面积为500平米左右,日销售额在8万元左右——在合肥,沃尔玛或家乐福的有些大卖场的日销售额也就十几万元。如果单从购物环境、陈列技术上看,联佳超市并无特别之处,但其核心竞争力在于生鲜,只有几家门店却全部生鲜自营,果蔬品类丰富、新鲜程度均优于农贸市场及其他卖场,价格甚至比批发市场都要便宜。

可以这么说,2013年,做强生鲜依旧是超市业态赢得发展的王道。生鲜经营能力强的企业,也会在复杂、萧条的消费市场中有着不俗的表现。当然,除了在品类上的新鲜、品种丰富及价格优势外,生鲜商品的绿色、安全都会让零售企业在2013年显示出更强的竞争能力。

NO.17

外资零售持续调整

“外资零售企业未来在中国市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更加谨慎、更加认真,否则,就有可能迎来‘黑色岁月’”——2011年底对2012年外资零售企业处境尴尬的预测果然一语成谶。

2012年,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过得很不如意,无论是Tesco和家乐福被传将退出中国,抑或是家得宝的全面撤退,都无一不在显示中国市场已并非外资的风水宝地,外资巨头的杀伤力正在失效。

但这却并不能被视为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已经失败的信号。也不必过分渲染外资零售企业个别的闭店等失利现象,这只能表明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进入持续调整期,事实上从2011年就已经开始,这一年百思买关闭在华所有门店,易买得门店打包出售,全家、罗森、喜士多等企业也相继关闭了其在中国大陆的一些门店。而2012年是这一调整的接力赛,2013年仍将持续。

各个企业、各个市场的情况都不一样,企业根据时势做出最适合自己的调整战略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个别外资零售企业的退出也不值得惊讶。与其热衷于其关店或退出传闻,不如关注他们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他们的投资力度其实一直没有减弱,调整只是为了更好地蓄势,外资零售企业远没有到退出中国市场的时候。本土企业万不可轻敌,媒体也不要误导行业。

NO.18

资本热潮正渐消退

世事变化太快,几年前还极受青睐的连锁零售企业,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VC/PE)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减少。这是因为,几年前当网络零售尚未风起云涌时,投资机构和证券市场普遍看好连锁零售题材。

不过,网络零售给传统零售在两年时间里造成的巨大冲击,让投资者觉得传统零售看不到未来,连锁概念已经失去了头顶上的神奇光环。越来越多的连锁零售企业遇阻上市路,同时零售企业对待证券市场的盲目热情也已回归理性。双方有意识的各自降温,让这轮涨了数年的资本热潮开始消退。

这并不难理解,从投资角度看,零售业对经济的敏感程度要高于医药、食品饮料等其他消费类行业。在经济繁荣期,零售收益会较好,但当经济衰退及缓慢复苏阶段,收益会就大打折扣。同时,上市已变成零售企业可选可不选的项目。当然,一些优秀的区域零售企业会继续向资本市场的终点进发。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2年,零售企业在资本市场也相互举牌,茂业国际频频购进大商股份,银泰系仍想吞下鄂武商,同是IGA成员的永辉也在二级市场投资起了人人乐的股票,这表明未来企业间在资本和战略上的对接与合作将呈现更多形式。

NO.19

零供关系依然尴尬

2012年商务部等五部委对零售企业违规收取供应商费用的清理整顿,打破了零售关系逐步改善的现状。从初衷来说,这一行动是在供应商连番叫苦后,政府主管部门对零售行业的一次惩诫性的整顿行动。

但这绝不是单方面的。就如某零售企业老总所言,支持相关部门要求零售商对供应商的收费明码标价。但应该是相互的,也希望供应商对零售商的商品供价实行明码标价,别搞“差别定价”“渠道差异”“地区差异”等花招。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也表示,零供关系不仅仅是零售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乱收费,强势的供应商、地产商也存在一些问题。

事实上,商务部给出的明确意见是,配送费、促销服务费等可以收取,只有信息费被明确不可收取。对于这次清理整顿,最急的反倒是供应商。一是零售商费用照常收取,但由于等待政府部门最终定性,2012年不签合同;二是零售商完全可通过允许收费的名目同样收费,供应商毫无办法。

况且,被“刁难”了近一年的零售商,有可能会在下一年里让供应商过得更加舒服吗?2013年,零供关系将继续尴尬,供应商的处境绝不会比清理整顿前更好。

NO.20

实体零售未来可期

在电商如火如荼、大有取代传统零售的当下,实体零售商的未来让人担忧。但这种担忧其实并无必要。

这是因为,电商不会也不可能全面取代传统零售,电商自身也会从2013年开始的几年内,迎来洗牌整合期。谁能笑到最后尚未可知。

同时,电商提供的仅是更便利的购物方式,目前来看无论从成本还是商品价格上都不占优势,而且绝对无法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购物体验。因此,能够在体验式消费上有所创新的实体零售企业将会在未来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传统零售具备丰富的市场经验,尽管在电商领域虽然会有较长的摸索期,但随着电商行业的成熟及盈利模式的清晰,就算是慢走一步甚至几步,在这一领域依然会有所作为。

更重要的是,人类的天性就是喜欢轮回,消费习惯也同样如此。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人们对电商的购物方式厌倦之后——这种审美疲劳在不长的时间内就一定会有所体现,消费者就会重新回归零售卖场,尽管这种现象不一定会在2013年就发生,但却是必然的发展过程。唯一需要传统零售企业做好的,是坚守并坚持在卖场环境、体验消费、营销方式上的创新。(全文完)(编辑/张本科)

上一篇:沙特“小王子”:阿拉伯世界的首富 下一篇:不锈钢管道酸洗钝化(浸泡法)缺陷分析与质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