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须闯三重门

时间:2022-07-28 07:07:12

想要发现中经济体系中的潜在危险,只需看看越南。上世纪80年代,越南决定尝试中的成功道路:经济基本自由化,同时保持有企业的绝对掌控权。

结果令人失望。越南201 1年的经济增长率下滑至6%以下,远低于预期。通胀率徘徊在20%左右的高位。金融管制下的富人更乐意将现金投入到外资产中。该领导也承认,2012年的经济形势可能会更糟。不少非议都指向越南的有企业,这些令人咂舌的零收益企业依仗政府的援助而免于破产。结果是经济增长趋缓和通胀率的急剧高涨,也就是可怕的“滞胀”。

中的有巨头也会走上同一条道路么?若如此,影响将难以估量。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称,中有企业占到了经济规模50%――半壁江山啊!

效益之门

有企业是由政府创办的企业,而每家企业的业绩也有好有坏。如越南运输业巨头越南造船工业公司,即便得到政府的援助金也难逃破产厄运;但新加坡和挪威的财富基金通常比许多相似规模的私募基金的收益要好。

中有企业的命运还悬而未决,质量也同样参差不齐。一些由无能者掌舵,而另外一些则由持有MBA学位的高管掌控,他们声称要帮股东创造价值。

对那些效益差的有企业,政府推出一系列痛苦而必要的改革,并且基本上已在上世纪90年代完成。期间,数以万计的有企业关门、重组或上市,市场规律的注入使之避免了倾覆。

就让数据来说话:中有企业在2010年获得1.99万亿人民币的收益,同比大幅增长39.7%。2011年上半年增长率为22.3%,虽有所放缓,但依旧好于多数西方私有企业。

机制之门

然而,在表面之下还有一幅不同的景象。想要探究有企业从政府廉价资金中获得的利益相当困难。香港金融管理局经济学家乔瓦尼•菲里(GiovanniFerri)和刘利刚在2009年所做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有企业依照市场利率偿还贷款,那么现有的利润将被完全抹去。”

统计数据表明,有垄断企业的收益在下滑。2010年,家三大石油巨头的收益仅占有企业总收益1/3不到。

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的激励机制。中的有企业没有建立起私营企业的效率机制。这就意味着,在相同的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下,有企业平均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要比私营企业少,从而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一些企还垄断市场,导致价格高涨。

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乘着中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推进产权改革。然而,目前复杂的社会形势降低了进行这一改革的可能性。体制之门

市场化改革在2005年左右开始徘徊,此后的重点是致力于扩大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益。当前,决策者也未必愿意继续扩大经济自由化。

与企有紧密关联的企业日益增多,从企得益的群体非但没有变弱,反而更强。支持改革的人士可能会发现:改革的执行要比以前困难很多。而决策的权力正在越来越分散,这一切让企改革有可能会落空。

目前的经济体系看上去仍是可持续的,但体制问题通常会在经济困难时期浮出水面。而这一时期又恰好是改革最痛苦、最难以有效推进的阶段。

经济预言家继续下调对中经济增长的预期。决策层一定要未雨绸缪,趁着天空晴朗,赶紧修复好屋顶。

上一篇:听身体的话,挑对健康黄金点! 下一篇:让IPO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