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超载,唯有经济

时间:2022-07-28 06:26:18

汽车超载,唯有经济

前几日途径宁沪高速公路时看到路政查获了一个严重超载的货车车队,车队一字排开停靠在路边,奇怪的是,这些货车司机都像没事一样坐在路边打牌聊天,既不卸货也不吏罚款,他们甚至还悠哉悠哉地说:“不用担心,一会儿老板会来搞定,”事实上,也许我们只要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汽车超载早已司空见惯,正如一些经常跑长途的司机所说,从大货车到小客车谁不超载啊,不超载就得赔本儿!众所周知,汽车超载危害多多,有关部门可谓耳提面命,时时告诫营运车辆不要超载,相应的处罚也是越来越严厉,但汽车超载却好似一顽疾,根本无法根除为何超的行为屡禁不止?为何监督处罚制度屡屡失效?可能有人会将此归结为从事这些行业的人道德低下,监督制度不完善,执法不严等,其实问题没这么简单,它们蕴涵许多经济学原理。

因为私有经营的产生必然是将利润放在首位,比如一辆车的准载人数是28人,但是为了利润,车主会想尽办法逃脱制度的束缚而载上30人,这样的经营行为必然会严重破坏公路设施,增加公路维护费用,缩短公路使用寿命,车辆超限、重量增加和其对路面的损害是呈几何数增长的。超限10%的货车对道路的损坏会增加40%:一辆超限2倍的车辆行驶一次,对公路的损害相当于不超限车辆行驶16次一辆36吨的超限车辆对道路的毁坏程度相当于9600辆1.8吨重的小汽车对道路的破坏,同时,车辆要支付高额的社会成本,显然,这就产生了一个车主按照私人成本计算收益,而忽略了社会成本投入的矛盾,这里我们引入一个经济学概念,即外部性问题比如,一个生产者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生产商品为自己谋利,独得其收益而让更多的人去承担环境污染的危害,生活在被污染环境下的人却无法向他收费或取得补偿,这就是所谓的外部性问题,对于外部性问题,惯用的方法往往是对生产者收税或者限制其主产,以弥补私人成本约的不足。

对于汽车运输来说,显然不能限制其运营,所以只有对其收税或采取其他的制度安排一般情况下,国家交通运输部门会对运行车辆征收各种费用,因为汽车运行会对交通基础设施产生一定影响,国家需要对这部分社会成本收费,为了讨论的进一步深入,这里我们不妨将国家也看作是一个个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就是其私人成本,对运行车辆收费就是其收益毫无疑问,国家作为主体必然希望最大化地使用交通设施,以获得总体收益的最佳水平,所以,从交通畅通、路面使用年限、降低交通事故等方面考虑,国家就需要在一定的收费水平上限制汽车的负载。

但是为什么这些制度往往会失效呢?原因在于我们没有考虑交易费用和监督成本问题,不管什么样的制度,都需要人来执行,并且执行的成本很高,比如,交管部门出台了一项制众,对超载20%的货车罚款2000元,首先需要做的是找到这辆超载的车 制度目标是为了不让货车超载,但如果没有监督就形同虚设,寻找超载车辆的成本是很高的 我们不可能时时地排查所有过往车辆,所以超载车辆是否被发现就成了一个概率问题。查得严、投入的人力物力多,被查处的概率就高,反之就小。

这样,车主选择超载辽是不超载已是一种投机行为:罚款多少不再是他们最关心的,他们最关心的是是否会被发现,发现的概率有多大,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上一篇:数学百科:条件概率解读犯罪报道 下一篇:通俗经济学:影响选择的心理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