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高专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新思路

时间:2022-07-28 05:43:09

浅析高职高专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新思路

摘 要:文章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特点结合设计色彩课程性质,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设计展开分析,旨在较好完成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目的,更好为后期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职高专;设计色彩;教学方法;内容;创新

1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特点

1.1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心理特点

熟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研究课程教学方法手段时也不例外。通过分析课程开设对象特点,针对特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手段,这样研究出来的教学方法手段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根据自己5年多的从教经历,感到当前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和不敢勇于面对困难的心理特点。在针对高职高专课程教学方法研究时应该多考虑鼓励、尊重学生,让学生重拾学习信心,摆脱自卑感。不肯勇敢面对困难这个心理特点不仅在高职学生中存在,在当代的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但在高职高专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高职高专学生本身缺乏自信,致使不敢去大胆尝试创新,害怕再次失败遭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应积极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引导学生,充当学生的良师益友,时刻鼓励学生,使其在学习中重拾自信,大胆创新,不怕面对困难。

1.2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特点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薄弱的特点,该类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基础薄弱的学生占70%以上,学生专业底子差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该方面因素,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引导鼓励学生重视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循序渐进施教,避免教学内容设计难度过大,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学习主动性不高是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学生在长期的文化学习中,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没有获得好的学习成效,致使高职高专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更加不会主动学习,没有学习兴趣可言。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在面对这些学生时,在教学模式设计和教学方法运用上,应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引导自主创新,鼓励大胆表现自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以此促进学习积极主动性提升。

2 关于设计色彩课程

2.1 设计色彩课程性质

设计色彩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在学习设计素描造型基础上,构建起色彩调控、色彩塑造,色彩表现的把握能力。通过设计构图、学习表现技法、完成色彩空间搭配、实现设计色彩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设计色彩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基础色彩理论,色彩搭配和色彩调控,完成色彩设计和色彩塑造,训练色彩创新意识,更好的为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做准备。

2.2 把握传统色彩与设计色彩课程不同

设计色彩教学要与传统课程教学区分开,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发展的理念对待传统色彩课程。传统色彩教学更加注重真实表现对象,通常是教师摆静物,学生根据传统绘画技法真实再现对象。这种色彩训练方式虽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色彩造型能力,但却让学生产生误解,认为设计色彩学是真实表现对象,这种误区阻碍设计创新意识形成。设计色彩作为一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不仅仅培养学生真实表现对象的单一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色彩设计创新能力。因此要正确认识传统色彩和设计色彩课程区别,用继承发展的方式设计课程教学。

3 设计色彩课程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

3.1 理论学习法和绘画实践法紧密结合

设计色彩教学方法运用上采用理论学习和绘画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上利用一部分时间来集中学习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色彩原理、色彩搭配、色彩形成等知识,学习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理论的理解,发表各自见解,激发思考,以组为单位进行绘画实践训练,通过两年多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运用有助于提升学生色彩理论水平,强化色彩表现技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3.2 鼓励法和激励法相结合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设计色彩课程在教学方法设计上进行相应调整。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言,表达主观看法。在表明看法后教师给予肯定和赞许,我们会发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大大提升,学习成效也得到很大提高。激励法在设计色彩教学活动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我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在分别给两个同年级班级上课时,对其中一个班级学生提出“作品上90 分可以颁发学院留校证书”另外一个班级未提及,经过一个月观察,其中有提出激励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气氛、学习积极性、成效等大大提高,另外班级均没有改善。

3.3 分组学习法与项目驱动法相结合

分组学习法是将班级分成若干组,教师下发命题任务后,组内根据个人专长进行分工合作,遇到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案,直到完成任务。该方法有助于让每个学生进入学习角色,培养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强调个体的重要性,激发个人展示欲望,从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项目驱动法主要是指运用真实的项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训练,提升实践能力,设计色彩课程运用该教学方法,其目的是结合分组学习来共同完成真实项目,增加学习实践性。例如:在课堂上以“为白色T恤设计色彩”为项目要求学生分组创意,每组完成一件T恤设计,完成后进行讨论,组织评价,这个教学过程有效调动了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根据各自特长分工,有的设计构思,有的绘制,有的调色等,最后协作完成作品,每个学生都得到自身价值体现。

4 设计色彩教学内容的创新性模块

设计色彩教学内容的创新性设计,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摆脱传统色彩课程的单一再现能力培养,加强培养设计创新意识。

(1)写生创意表现模块。在传统写生技法的基础上,课程内容设计上更多引导学生采用多方面的表现技法,例如运用点彩表现法、扭曲变形法、添加丰富法、概括装饰法等多种技法表现同一个对象,鼓励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不同的技法呈现设计色彩,呈现设计美感。完成作品后针对每幅创意作品,要求每个学生对作品做出诠释。这种教学内容模块设计在训练传统色彩造型能力基础上,增加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创意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力求在同样的作品中表现不同的色彩语言。

(2)材料创新表现模块。设计色彩在研究色彩造型的同时也注重色彩搭配,色彩塑造等能力培养。该教学模块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不同材料,发掘材料,以不同材料为媒介,根据不同对象选择相应材料进行设计色彩表现,例如在该内容模块设计中,设置运用高丽宣纸材料作画环节,该材料可透水性好,柔韧性强,能够实现多种多样的肌理效果。针对其特点,学生能自由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不同技法表现效果,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自主创新,以此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通过该模块学习,丰富学生对材料了解,进一步培养色彩创新搭配,更好运用肌理表现色彩。

(3)命题创作表现模块。命题创作表现主要创新点在于打破传统的“教师摆静物,学生写生”的色彩教学内容设计,该模块的突出特点是学生可以不受作画对象造型、色彩、构图等多方面因素束缚,根据教师拟定命题,结合个人生活的经历、命题理解、自身表现技法运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创作,以此达到设计和创新目的。例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拟定“童年”为创作命题,材料、技法、表现手段均不限定,该教学内容设计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提升设计创新意识。

5 总结

设计色彩课程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方法运用和教学内容模块设计中应有针对性设计。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学习铺平道路。

上一篇: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探索 下一篇:浅谈自然、抒情与文人山水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