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牙列缺损伴有重度磨耗的修复治疗

时间:2022-07-28 04:58:37

老年人牙列缺损伴有重度磨耗的修复治疗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老年人牙列缺损伴有重度磨耗的修复治疗。方法 72例牙列缺损伴有重度磨损老年患者, 应用义齿修复及咬合重建等措施予以修复治疗, 并实施1~2年随访, 分析其修复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1年随访统计优良率为86.1%, 第2年优良率为80.6%。结论 老年人牙列缺损伴有重度磨损实施有效修复治疗, 应用暂时垫等准确修复措施能够得到较明显治疗效果。

【关键词】 牙列缺损;重度磨损;老年;修复治疗

磨耗指在未发生龋坏和菌斑状态中牙齿硬组织出现丧失现象, 牙列重度磨耗在临床中主要表现是口腔内留牙体组织形态和功能出现损伤, 咀嚼受到局限性, 若情况严重会累及颞颌关节发生病变, 牙列重度磨耗属于口颌系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需予以较高关注[1]。本文选取72例牙列缺损伴有重度磨损老年患者进行修复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72例牙列缺损伴有重度磨损老年患者, 其中男44例, 女28例, 年龄50~75岁, 平均年龄(65.6±2.6)岁;按照Kennedy分类标准将牙列缺损程度分为I类12例, Ⅱ类34例, Ⅲ类10例, Ⅳ类16例。息止颌间隙达到6~7.9 mm, 平均宽度(7.3±0.1)mm。54例重度磨损患者合并垂直距离降低症状。

1. 2 方法 患者必须在修复治疗前进行相应处理, 口腔应用X线检查, 根据患者口腔牙齿综合症状制定口腔模型, 使之能够全面反映牙齿情况, 患者口腔基牙均进行全面检查, 对牙齿合理清洁且填充龋齿。治疗牙周病, 如果患者牙齿松动症状严重需及时进行拔除, 过度锐利牙尖需进行修整。确定正中关系后进行实际操作, 完成牙列模型后, 根据面部特点综合分析, 以蜡进行记录。根据患者舒适程度将息止颌间隙OVD进行合理加大, 通常2~3 mm为佳, 但不可大于自身颌间隙, 然后对咬合关系予以确定。完成基础工作后, 对患者进行修复治疗。患者需重建单颌咬合, 在患者咬合垂直距离较低时, 根据牙齿磨损程度予以重建, 而且患者面容会因咬合垫厚度产生直接性影响。确定准确颌位时, 可以X线辅助观察, 确保颌肌群收缩力得以提高。若患者并未发生显著关节症状, 咬合垂直距离并未出现异常时, 则运用覆盖义齿修复法。若垂直距离未出现异常, 因为牙槽骨生长导致软组织产生压迫性, 从而引发关节间隙减少者, 可予以合垫义齿完成修复。患者进行咬合重建操作方法为:上颌牙齿应用0.9松弛式咬合板, 其初始厚度按照患者垂直距离与牙尖交错鼻底与颏底间距之差, 并减去息止颌间隙的结果进行设定, 其佩戴时间通常持续4~5周。复诊每周1次, 并根据患者舒适性实施合理调整, 保证颌位具有最合适位置。然后制作好暂时性合垫义齿, 经患者佩戴持续2~3个月, 之后重建永久性咬合。当牙体对冠固位要求满足, 可根据咬合板位置对垂直距离与颌位关系予以确定, 由此可以修复牙体缺损现象, 而且颌面形态及咬合高度均得以恢复。当重度磨损设定牙体与颌龈距离变短, 以根管填充随后观察2周, 患者若无其他症状则对桩核冠或桩冠修复套筒冠固位体开始设计, 缺失牙完成设计可摘除义齿。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均应用1~2年随访, 判定其修复治疗效果。优:患者有舒适感, 牙齿咀嚼能力恢复, 颞颌症状均消失。良:患者大多数咀嚼功能出现修复, 未发生显著不适感, 颞颌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无效:经修复治疗患者无显著改变。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2 结果

在本文所选取的72例患者中, 经随访第1年、第2年优良率均较高, 见表1。

3 讨论

由于年龄增长, 全口牙齿会出现缓慢磨耗现象, 颌面形态遭受破伤, 咬合垂直距离减少。髁状突往后上方发生移位, 而关节上间隙及其后间隙逐渐变狭小, 关节内压上升, 髁状突使得关节后部软组织受到异常压力作用, 升颌肌群发生进行性紧张感, 若情况严重者会导致颌-颞下颌关节-肌功能发生失调现象, 导致咀嚼无力感、颞下颌关节出现酸胀、疼痛、弹响等情况, 下颌无法正常运动[2]。牙尖出现交错咬合时, 髁状突处发生异常, 导致牙尖交错处及口颌肌肌力闭合道终点出现不一致现象, 使得咬合错乱无法经磨改方法治疗, 且对下颌正常功能造成障碍, 口颌系统性能发生紊乱, 偏侧咀嚼则会导致无法保持双侧咬合均衡。整个牙列内由于个别牙长期出现缺失症状会使得颌牙伸长, 其相邻牙齿往间隙处发生倾斜移位现象, 重度磨耗牙齿由此产生过锐、过陡状牙尖及边缘嵴不良症状, 正中关系颌及正中颌间出现干扰性及早接触现象[3]。综合上述情况均会对上下牙列间相对平衡性滑动造成阻碍现象, 使得整个口颌系统无法保持极高协调性, 所以需经颌重建对颌位关系进行合理调整, 恢复其准确的垂直距离, 将颌面形态进行修复使之颌牙列具有完整性, 建立良好颌曲线, 对颞下颌关节结构及咀嚼肌功能予以有效改善, 确保咀嚼系统各个部分功能实现平衡性与协调性, 避免由于颌异常导致口颌系统发生紊乱, 确保口颌系统具有正常生理功能, 应用咬合重建进行治疗属于不可逆性治疗措施, 一般予以过渡性修复方法, 先应用暂时性合垫, 通常需戴3个月, 然后不断进行合理调整, 确保患者能够适应新垂直距离, 颌位则调整导致最佳位置, 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方可尝试永久性修复, 而且缓解因重度磨耗而出现的TMD, 促使肌肉保持松弛[4]。

综上所述, 老年人牙列缺损伴有重度磨耗时应用合理措施进行修复治疗, 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明宜.老年人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设计回顾性研究.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2, 10(2):93.

[2] 李亚男.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老年患者两种咬合重建治疗的效果比较.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1, 9(3):174.

[3] 余立强.牙列重度磨耗粘结复合树脂咬合面预增高咬合重建.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1, 9(2):98.

[4] 普燕.牙重度磨损伴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0, 8(1):34.

[收稿日期:2014-03-24]

上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