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时间:2022-10-20 12:00:24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116例为冠心病组,选择冠状动脉样硬化狭窄程度

[关键词] 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186-0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冠心病的发生时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分为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针对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达到降低冠心病发生的风险[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分析关系并患者以及冠状动脉样硬化狭窄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8月间白浮图镇全镇在外院行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并且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16例为冠心病组,另选择冠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程度

1.2 方法

搜集患者一般资料,主要的危险因素及诊断标准:高血压:收缩压≥140mm Hg,和(或)舒张压≥90mm 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或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11.1mmol/L;吸烟:连续超过1年,≥1支/d,并仍在吸,或戒烟不足半年;血脂异常:胆固醇≥5.72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3.64mmol/L,和(或)甘油三酯≥1.7mmol/L;家族史:一级亲属,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特点及冠心病危险因素

两组男性、2型糖尿病、吸烟、家族史、LVEF、Ccr、hs-CRP、LDL-C项目比较差异显著(P

2.2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心病高危因素相关性单因素分析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心病高危因素相关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吸烟、LVEF、Ccr、Hs-CR P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P

2.3 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VEF、Ccr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负相关,而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的病理变化时冠状动脉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动脉粥样硬化受累的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先出现,斑块出血、血栓形成,随后纤维组织增生、钙质沉着,动脉中层发生逐渐蜕变和钙化,病变累及弹性动脉及大中动脉等肌性动脉[4-7]。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阻塞动脉腔时,则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会因缺血而发生坏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是否发生冠心病具有密切的关系[8-10]。根据是否能够干预将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改变因素和不可改变因素。可干预的因素包括高血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吸烟,高脂、高胆固醇、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少,过量饮酒,社会心理因素等[11-12]。不能干预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家族史等。

在本次纳入的研究对象选择上,主要选择了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其中66例患者狭窄程度

与纳入的研究对象选择有关,对照组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体重指数、高血压、总胆固醇等相关因素本身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根据冠脉积分将病变程度分为轻、中和重度。对不同病变程度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重度患者2型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中度的患者轻度的患者,而中度的患者2型糖尿病的比例显著高于轻度的患者。长期慢性的高血糖可导致血管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导致内皮功能异常,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左室射血分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病变程度越重,更容易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影响心肌功能,而导致LVEF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呈负相关,病变严重的患者心脏功能下降,常常合并肾功能下降,而导致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hs-CRP的临床意义CRP详细,只是其灵敏度更高,可以评估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机率。赖天寿等[13]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cTnI、TC、TG和LDL-C呈正相关。易日霞等[14]研究显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hs-CRP水平存在差异,hs-CR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越重,患者LVEF和Ccr下降越明显,而血清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临床上通过对LVEF、Ccry以及hs-CRP的测定,对预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董华,翟风燕.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22-23.

[2] 马金霞,马伟.老年性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的特点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04,6(8):1133.

[3] 王海燕.内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318.

[4] 卓海燕.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2):209-210.

[5] 吴鹏韬,杨娜,刘梅.脾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初步探讨[J].疑难病杂志,2012,11(2):6.

[6] 唐妍妍.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综述,2012,18(16):2728,封3.

[7] 于海娇,徐支芳,马琳娜,等.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叶酸的拮抗作用[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7-9,封2.

[8] 段自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空腹血糖与急性心血管事件及预后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2):56-57.

[9] 李文彬.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处方药, 2014,12(1):38-39.

[10] 刘晓宇,袁托亚,王悦喜,等.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4,(2):114-117.

[11] Saghafi H,Mahmoodi MJ,Fakhrzadeh H,et 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first-degree relatives of patients with prematu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cta Cardiol,2006,61(6):607-613.

[12] 熊琴梅,周琼琼,刘勇,等.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30(1):27-30.

[13] 赖天寿,丘仲柳,谭柏松,等.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cTnI和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1):49-51.

[14] 易日霞,刘厂辉.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hs-CRP水平比较[J].山东医药,2013,53(46):39-40.

(收稿日期:2014-05-29)

上一篇: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实施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的... 下一篇: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患儿的临床特点与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