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交给学生打开思维之门的金钥匙

时间:2022-07-28 03:10:39

在语文教学中交给学生打开思维之门的金钥匙

摘要:点燃和召唤学生的语文意识,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对语文表达形式的关注,让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维训练,以新的理念指导语文教学,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同时要发挥好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交给 思维能力 金钥匙

我们知道,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而把培养学生包括智力在内的多种素质,作为语文教学的又一重要目的,是我们从新大纲中得到的最新信息。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掌握它,就必须既要了解这个工具的性能和使用的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维训练,以新的理念指导语文教学,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同时要发挥好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交给学生打开思维之门金钥匙

一、培养兴趣,主动参与

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而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取知识的积极倾向,是培养学生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因此,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滋生思维动力,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起点。兴趣能使孩子开足思维的马力,积极地去获取知识并能在学习中减少疲劳,提高效率。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努力做到寓教于趣。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设计出容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活动,善于利用学生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以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如笔者在教《钓鱼的启示》一文时,我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在体会“我”放掉大鱼的情感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我”说的话,如:“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朗读,一边读,一边引导学生感受鱼的来之不易、作者内心的不舍以及不舍的原因。同时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我爱鱼却舍不得放鱼的心情,引领学生一步一步的走进我的内心世界,最后到我只好将鱼放掉的过程。

二、.把开发学生智力放在首位

开发学生智力虽然是学校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但语文科却独具优势。我们知道,智力主要由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判断等几种能力组成,而这些正好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中除了要系统介绍观察知识外,还要通过游记及说明类课文,使学生既了解到作者观察的结果,又学习到观察的方法。作文教学则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它们无不驰骋着瑰丽的想象,这又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广阔天地。作文教学更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主要实践活动。阅读和写作教学既是培养分析判断能力的主要途径,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因为理解和动用语言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感知课文,从中取得对语文知识的规律认识,并把这些认识运用于自己的听读说写的实践,其全部过程非经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知识就无法概括,非经思维活动,能力也无法训练和形成”。由此看来,语文教学在开发学生智力方面,确实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要做到这一点,也是完全可能的。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充分重视和发挥自己的这一优势,为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也为改变当前语文教学的落后现状,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关键。老师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进入文中情景。也让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这一道理。这样做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读”是学懂文本的关键,也是学习一切文章的好方法。 阅读教学也罢,作文教学也罢,在训练思维能力时,都应把培养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上,要把开启思维之门的金钥匙交给学生。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发散性思维,透过文章的字、词、句、篇,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深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而避免用唯一的答案束缚学生的思考。

四、精心引导学生,学会提出疑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于“发问”。学生自己经过深思后,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思考价值。 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我是这样问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 “父亲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 “大家的心都是相通的,他们能理解,父亲为什么不去跟大家说清楚?”我通过步步为营的追问,通过排比式的导读,通过设身处地的模拟对话,学生进入到了这位父亲的身命状态中,学生终于体会到为什么在其他父亲的痛苦呐喊声中,在这么多并没有停止施救的专业人员的劝说下,在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引起更大的灾难的情况下,这位父亲还要冲到废墟中去救自己的儿子,是不是丧失理智,是不是精神失常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一位特殊状态下的父亲。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

总之, 21世纪,必将是激烈竞争的时代,既是经济的竞争,又是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要想把经济搞上去,要想在未来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拥有大批高度综合素质,特别是思维敏捷、富于创造,智力很高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哪里来?当然靠学校的教育和培养。这便是我们制定科教兴国方针的依据。因此,语文教学应该为培养千千万万高智力的人才,为科教兴国做出贡献。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的重任。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需要。

上一篇:在课改生活中成长 下一篇:小议如何创造一个有效的会话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