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实践

时间:2022-07-28 02:36:5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实践

摘 要: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一直以来没有得到研究者的深入探讨,这与我国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审美教育的不够重视有关。通过对语文学科审美教育的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对中学语文学科审美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学语文;审美教育;方法

语文教学中的美是丰富的,进行审美教育的方式也是多样的。而这里的美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重视语文教育中对美的实践。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必须弄清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去进行审美教育。根据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和语文美育的实践经验,可侧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去进行美育。

一、在美读过程中充分感受美

美读既指教师富有魅力的范读,也包括学生自己在掌握朗读技巧后的表情朗读。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能传达作品和谐婉转的韵律,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如,在朱自清《春》的教学中,教师就可用较为舒徐、轻柔、欣喜的语调语气,使学生感受并领略散文内容的意境美、语言的形式美。读高尔基的《海燕》,就要把“热情”“渴望”“高亢”的感情基调,由低到高,由缓到急,读出景物充满阳刚之气的壮美。

当前,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弊端是忽视美读,在课堂上听不到或很少听到琅琅读书声,在课文后学生也很少吟诵课文。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失策。不美读,不多读,学生缺乏情感,缺乏对课文美的感受,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负担,既不可能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语文教育界有识之士早已呼吁加强朗读,训练美读,这应成为语文教改的当务之急。如果真能从美读入手来改革语文教学,学生的语文学习将会出现一个新面貌,必将使他们在美的感受中增长学习兴趣,增进学习能力,收到语文美育的良好效果。

二、在课文分析中正确鉴赏美

审美鉴赏力指的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与评价的能力。它既包括对审美对象美丑的识别,也包括对审美对象性质的深层理解,还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类型、形态的领悟与鉴别的程度,并能给予审美评价。”

在中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审美鉴赏。从审美范畴的鉴赏来看,中学语文课文就包容了美的各种形态范畴,如,《苏州园林》的优美,《长江三峡》的壮美,《白杨礼赞》的崇高,《范进中举》的滑稽等等。还可以使学生鉴赏到多样的美学风格,如,白居易《忆江南》的柔和,《荷塘月色》的淡雅,《小桔灯》的朴实,《花城》的华丽等等。语文教师通过对课文的挖掘和分析,不仅能唤起学生情感,调动学生想象,而且能有效提高审美鉴赏力。

同审美感受一样,审美鉴赏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是情感体验。在语文美育中要注意分析课文所表达出的情感,把大量的真、善、美,借助语文优美的语言发掘出来,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里所表现的父子情,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里的师生情,这是教这些课文的审美鉴赏的关键,要让学生产生真切而又深刻的情感体验,充分体现出审美鉴赏的情感效应。

没有想象便没有艺术,没有想象便没有审美。在课文分析中还需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来再现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开头就展现了万里长江滚滚东流、波浪滔天的壮阔景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通过教师的分析点拨,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不仅会感受到诗人描写的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奇景色,还浮现出一条历史人物的丰美画廊,也进一步鉴赏到词句意境的美。

三、在说写训练中学会创造美

作文是书面语言表达活动,是综合性、创造性的智力训练。用书面语言描述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这是一种难度更大的创造美的过程。因此,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以读促写,由模仿到创造,逐渐进到创造美的境界。讲读课文之后,应安排同类型体裁、题材的作文训练,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述、结构安排、主题表达方面对范文从模仿入手,进而达到独创的境界。还可在评讲作文时,有意识地把学生习作与范文作比较,使学生由此对美与美的创造有真切、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其审美创造力。以文质兼美的课文为范例,使学生眼界高远,有较高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以此付诸写作实践,才谈得上审美创造。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我们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美育的意识,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结合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以美的方式、美的内容、合乎美的规律性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用美育去点燃学生心灵美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25.

[2]杨恩寰.审美教育学[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85.

(作者单位 重庆市垫江实验中学校)

上一篇:幼儿园家访心得 下一篇:面对寂寞,你就是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