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理

时间:2022-07-28 10:03:16

浅谈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理

[摘 要]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懂得学生的心理,才是良好的教育。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对学生多施爱,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自信心 责任感 良好品质 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U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231-01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整天面对的是一些天真活泼的学生。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人带来较为深刻的印象。如何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理,让他们每天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对学生多施爱。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而只有具有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才能在教学上游刃有余,才能灵活处理和协调跟学生以及同事的关系,创造出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一名优秀的教师,追求的每一节课都要朴实,让学生听得懂。殊不知这朴实背后所蕴藏的东西。它需要老师具有出众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要能够用语言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它需要有足够的临场应变能力,能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而这样的教师必须是学识渊博,充满激情,充满理想,充满活力的人。现在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观念,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这样你才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学生中的一些问题,才有足够的能力让学生乐意接受你的教育和培养。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多施爱心。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个他要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家,尽管这孩子的品质已经非常败坏,尽管他可以给教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情,教师都要以自己的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这都说明教育需要爱,只要有爱,教师就能真正地走进学生心理。

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其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是导向成功的第一要诀。一个充满自信的学生,处世乐观进取,做事主动积极,勇于尝试,乐于面对挑战;相反,一个学生如果缺乏自信心,那么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态度,往往是退缩、畏惧、悲观、被动、不善于交际,不敢尝试新鲜事物,凡事依赖,犹豫不决。可见,自信心对学生的心智成长和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点错误的时候,有一些老师或父母,不是责备就是埋怨,甚至打骂,常常不经意地脱口而出 “你真笨”、“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等等,他们的本意是要激励学生,但万万没想到你的一句“你真笨”已经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作为老师或者家长,不能只是一味的严厉批评,在这时候的严厉批评,可能效果会适得其反。要注意引导学生,适时指出他这种行为的危害。老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也应给于表扬和肯定,这样,学生就会体验到他的存在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正面鼓励,细心发掘学生优点,是建立学生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三、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什么是责任感?责任感是人们通过对自己的言行带来的社会价值进行判断,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又是激励、督促自己去履行一定的行为目标。责任感是学生安身立命的基础,当一个人具有了某些能力时,就要对相应的事物负责任。但是,学生做事,往往更多地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不太考虑行为后果,特别是一些中小学生的表现更为突出。为此,教师应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为班级服务的机会,帮助他们得到多方面锻炼,学会自我管理,体验集体和个人的价值,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和其他同学每天都在“关注”自己,从而来提高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责任感也会更强。

四、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正直、诚实是现代人的重要品质,也是健康心理的一种表现。讲信用、不投机、不取巧是事业成功的保证,这种良好的品质也就是正能量。我们要鼓励学生讲真话,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对学生的过错,不采取粗暴态度和压制方法解决,以免学生为逃避惩罚去掩饰所犯错误而说谎。老师对学生撒谎的态度要冷静,仔细分析事情经过,切忌过于敏感,上纲上线到品德问题。老师要让学生自己评价他所做的事情,或与学生一起分析,如果错了,错在哪里,今后又该怎么做,鼓励学生敢于承认过错,只要能认识错误并主动向老师承认并积极改正,就是一个诚实的好学生。

五、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交往可为学生提供观察自己和了解他人的机会。年龄相仿的学生之间经常会发生吵闹,在老师眼里 ,学生们的争吵总被当成坏事。其实,从儿童心理学上分析,争吵实际上是他们在社会这个“大课堂”学习如何与人交往的一条必要途径,而这恰恰是在“小课堂”上学不到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义者”,他们往往从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出发待人处事,他们不了解也难以理解别人的心里和感受,学生正是在互相间的争吵中,通过辩解、说理和必要的倾听才能更清楚地明白别人的想法,同时了解别人的心理世界,从而增强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观察,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现象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引导,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交往能力。

总之,教师要想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理,就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优秀品质和社交能力,才能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关于水泥生产工艺的节能技术分析 下一篇: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