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动态教学构建精彩课堂

时间:2022-07-28 09:44:13

关注动态教学构建精彩课堂

现阶段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其核心理念是: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倡“转变单一的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发现、探究、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实践这个理念,就要抓住常态教学中的动态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理解和实施常态课中动态教学?如何处理好动态教学与常态教学之间的关系呢?以及实施动态教学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教学效果又如何呢?

一、解析常态课中的动态教学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按照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按部就班、没什么悬念地完成,注重或者说更强调的是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达到,往往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与学生缺乏有效的交流,易形成“传递性”、“独白式”的教学,客观地讲这种模式的教学难免流于僵化、呆板、缺少激情。常态课中的动态教学既依托于课前的教学设计但又不拘泥于教学设计;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但又预留给学生弹性的思维空间。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导致课堂上许多非预设性的因素产生,教师不会为了要完成教学目标就回避、压制,而是善于捕捉学生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产生的种种极具思维性、创造性、个性化的表现,并加以提炼升华,使课堂呈现开放的、主动的、多元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由教师灵活的调整,生成新的超出预设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于动态的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多元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中就成为动态教学的激发者、捕捉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在常态课的动态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是“创造”,是“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学生的发展”。

二、动态教学与教学设计相得益彰

1.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促进动态教学生成的知识建构基础。

动态教学能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提高学习者的思维能力,是不是整节课充满了动态的过程就是优质课呢?答案应该不是肯定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它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科知识得以传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提高,因此要预先制定教学计划,建构知识脉络,设计单元和学期的评价体系。课程的设计是充分和必要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能够熟悉教材,知道教材的设计模式,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寻找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教学设计过程也是教师研究学生的过程,因为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知识储备,接受知识的能力,甚至包括一周所花的学习时间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要充分考虑这一点,并且反映到教学设计中。教学设计就像工程师在规划蓝图,它是教学的基础,是主体。

2.动态教学是师生交往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设计虽然是教学的主体,但是课程一经设计完成,再好的设计也是静止的了,而教学过程的推进是师生共同参与,通过讨论、质疑、对话、探究等方式,是师生交往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不可能很完美地按照预设计划进行。如果严格按照教学设计教学就难免机械、刻板,封闭、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提高思维能力,正如所言:“教学不能简化为固定的形式。”动态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理清学生的思想脉络,知道学生的思想症结和可能走向,随时调节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动态教学符合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课堂理念,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教学设计是刚性的,那么动态教学就是柔性的,只有刚柔相济才会使课堂更加生动,更加饱满。

三、在常规教学中如何实现动态教学

1.根据学生的认知障碍实施动态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传承知识,培养能力。初中学生在平常学习过程的认知障碍最初也最主要体现在课堂的探究实验中,如探究实验的问题的提出、实验的表达与交流以及实验的结论。因此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变数,教师就要在变动不已的课堂中关注、判断、分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见机行事,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生成新的教学步骤,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状态,在动态生成中促进积极、有效、高质量的课堂活动。

教学案例一:苏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的探究实验“燃烧的条件”,如右图:

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演示完实验(此试验不宜分组),通过提问学生观察到实验有什么现象,再由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探究: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从教材安排的知识的传授的递进关系,看起来很完美,按照以往的常态教学教师就是以一环扣一环的问题牵引着学生,并使之得到预期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只有能力优秀的学生能够较好的领悟知识,能够用较精确、较完美的语言表述结论;对于一般的学生,只有一些模糊的想法,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了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参与到积极的学习中来,能够尽可能的提高思维能力,我就及时的调整方法。

采用递进引导学生,依据现象问第一个问题时采取比较铜片上白磷红磷实验的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的方法。问:“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停顿片刻)从铜片上白磷和红磷所接触的环境或者讲所达到的条件分析一下。”学生就有方向性了,接着慢慢地引出“白磷、红磷都处在空气中”,学生知道了白磷、红磷都与氧气接触,再接下来引出“白磷红磷都用同一杯的热水加热”,这时学生想到了“它们都达到同样的温度”。我最后抛出问题的焦点:“为什么白磷燃烧而红磷却不燃烧?”学生根据书本上给的材料知道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但是它们的着火点不同,杯中热水只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从而自然而然地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探究问题2时用相同的方法比较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白磷的所处的环境不同,导致不同的现象,发现学生很快得到燃烧的条件二:可燃物要与氧气(空气)充分接触。

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根据学生情况,教材难度调整教授的方法是必要的,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

2.抓住课堂上不同的观点实施动态教学

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说:“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要善于抓住学生和教师、文本之间的互动、对话、沟通,使鲜活的教学衍生出多彩的课程。

教学案例二:评讲练习题:实验室有两只规格相同、未贴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的浓盐酸和浓硫酸。若不将他们稀释,请你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区别开来。因为是单元考前的练习课,原则上先夯实基础,不准备过多深入,我刚解释完答案,就有一个学生举手问:

[生甲]老师我能不能用这样一种方法:把含有大量水蒸气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待测液,然后通过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如果白色硫酸铜粉末没有变蓝,则说明此待测液是浓硫酸,因为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如图1:

(硫酸铜的知识课本只是简要的介绍: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吸收水分后就变成CuSO4・5H2O蓝色晶体,所以无水硫酸铜可以做干燥剂。)

[生乙]老师,这样做也不一定能够确切知道哪一是浓硫酸。

[师问]为什么呢?(我不急于下评论。)

[生乙]因为如果浓硫酸的浓度不是太大,无法完全吸收混合气中的水蒸气,剩下的水分也会使无水硫酸铜变蓝。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这时有的同学同意甲,有的同意乙。)

[师评价]生甲设计的方案是可行的,他已经很好的运用学过的知识证明自己的猜想,但是有一点瑕疵,而生乙思维很缜密,发现了这个瑕疵,如何使此方案更精密些?

[生乙]在待测液和无水硫酸铜之间再连接一个装有待测液的装置。如图2:

图2

[师]再想想,是否可以增加接触面积和时间?

[生丙]可以在导管a处套一个多孔试管,增加气体与待测液的接触面积和时间。如图3:

[师评价]生丙和生乙的想法很好,方案可行。

以上这个教学过程是从事先设定的教学计划出发,又超越了原先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是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这节本来是再平常不过的练习评讲课,有了这个不同的声音打破课堂沉闷,使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创造力在这懒洋洋的春日的午后达到一个高度,也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达到忘我的境地。课后有学习好的学生告诉我:化学老师,这节课很过瘾。其实我也想说:这节课我也上得很过瘾。

因此在常态课中融入动态的因素,能够激发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激情,迸发生命的智慧,让课堂更有活力、更灵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有效运用概念图的尝试 下一篇:处理好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