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时间:2022-07-28 07:26:08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作者简介:吴金华,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实验小学教师

摘 要:学生思维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国内数学教育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本文结合了小学数学教学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思维 思维训练

思维是人类大脑对外界事物发展规律的认知。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我国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曾经说过,我国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由此我们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对学生个人发展以及民族进步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数学是学生思维能够得到训练的主要学科,这取决于数学教学本身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的教学成功与否对孩子们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教师教学思想的突破是学生思维训练的前提

教师教学思想决定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是严肃的乌鸦式的教条学习,还是一种自由交流,自由思考,大胆想象,善于发问的学习情境。前者是应试教育的有效方法,但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并相互交流,积极主动去追求知识才是当前小学老师应该做的。正确的小学教学思想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

1.创设善于发问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问,不严肃,不呆板。老师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不应注重问题结果的对与否,应当发现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思维难题,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颠倒以往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注重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是唯一的,没有严格的对与错,只有简单还是复杂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当片面去追求简单的问题解决方法。因为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都代表了一种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因此问题的多样性解决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求不规则的多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我们通常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思维方式可以将不规则多边形切割成2个或多个规则的四边形或三角形,算出每一个图形的面积,然后求出总和。另一种思维就是可以将不规则多边形补成一个规则的多边形,算出总面积,最后再减去多加的面积。这两种思维方式都应该让学生们去学习去接触。至于怎么去“割”,怎么去“补”又有很多种方法,都可以让孩子们去大胆思考,大胆提出来,哪怕显得有点麻烦,但对孩子们创新思维的锻炼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注重实践,让学生动起手来

思维是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因此思维来自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几何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应当多让学生们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大胆验证他们自己的猜想。实践中的学习往往印象较为深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善于创新的能力。因此注重实践,也是正确教学思想的内容之一,教务工作者应当多注重实践,多让学生动起手来。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能力

所谓思维灵活能力是指:一是思维起点灵活,即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方向,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二是思维过程灵活,全面灵活地分析;三是概括迁移能力,运用规律的自觉性提高;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却不会解决同一类问题。掌握了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略加改动,却又无所适从,这些都是反应了学生思维灵活能力弱。老师应当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能力,让他们懂得“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举一个例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出一个题干,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让不同的学生去解决,在该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会被调动起来,去想问题去解决问题,问题的多样性以及解决方法的多样性都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能力。思维灵活,是思维训练的基本内容,它可以让学生做到学习不呆板,可以更有利于接受其他的思维训练。因为思维灵活不仅是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内容之一,也是必要条件之一。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训练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墨守成规,能独树一帜,能从新的角度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正因此创新思维是学生思维训练的主要内容。在实际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务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能力

探索是学生寻求新知的生命线。学生学会探索就象征着学生们接受新知由被动的教学转变成积极主动的追求知识。探索属于创造性的思维,而这些创造性思维的锻炼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多设计一些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在不断的探索中锻炼自己的探索能力。例如在讲解数学“通分”内容时,我们比较3/4与4/5的大小时,我们有很多种途径去解决这个数学问题:(1)化成小数比较。(2)用折纸比较。(3)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比较。(4)化成同分子的分数比较。(5)借助1进行比较。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先自己探索,先不讲最有效的解决方法。让学生们去自由思考,最后去总结去对比,哪个方法更有效更快一些。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形成的个性经验就能在交流中上升为智慧经验,进而学会创造,促进自身个性的发展。这样,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能力上,有了一次探索的成功。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多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就会使学生逐渐养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分析,努力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2.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

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因此,批判性思维也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思维品质,设计些陷阱式的思维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问题正面学习完以后,仅有大约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基本掌握,有的学生因用错了概念、法则、公式、定理而把题做错。因此,应加强从反面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当讲完某一数学知识后,我故意设陷阱给学生,创设下列情境:一是使学生欲言而不能,心欲求而不得;二是诱使学生“上当”、“中计”。经过分析批判后才恍然大悟。这种对事物的认识正确程度是正面培养所不能达到的。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数学思维的概括能力,总结能力是指学生能够从大量而繁琐的数学材料中总结出问题的本质所在。数学思维的概括能力总结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我们教务工作者慢慢引导,慢慢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只有看清楚事物的本质,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才可以得以形成,否则总会摸不到事物的本质,即使思维发散,思维创新,也是徒劳无用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宏伟的工程,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国的教务工作者任重而道远。相信随着我们大家的循序渐进,踏踏实实的训练,全方位的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会得到一个有效的训练。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会伴随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从而让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国家与民族的进步贡献他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郭辉.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刨造思维能力.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11);138-139

[2] 余力.合作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19);125-125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教育运用 下一篇:对八年级学生青春期教育的几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