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践行与思考

时间:2022-07-28 07:01:48

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践行与思考

摘要: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加强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特别强调了教师在开展不同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应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从实际出发,实现教学活动的生活化,以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如何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推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增强,进行了深入的践行和思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践行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188-02

长期以来,教育界一直将“教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得以高度重视。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我国新课改的主流趋势正逐渐向贴近于现实生活的教学方向转化,“教育的大趋势就是实现理论、实践和生活的有机结合,学校教育不能脱离于现实生活,教学课程实质上就是学生真切、生动的生活世界”。而生物学作为专门研究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与人们的医疗保健、生存环境、日常生活具有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由此,只有将生活化元素完全融入到生物教学中才能实现生物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继而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一、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实现新课的导入

新课的精彩导入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能帮助学生们明确学习目标,构建起不同知识点的结构框架,为生物学习的顺利开展作好铺垫。新课的导入必会因教学资源、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等而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教师应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切身生活体验为引入点实现新课的导入。现实性、时效性较强的新课导入,能深刻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轻松自如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课内容时,可以将学生们倍感兴趣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自由泳决赛”的视频资料作为新课导入的内容,当我国选手孙杨听到口令时会迅速在跳台开始起跳,这样的行为是人类的哪个系统支配和调节的呢?以这样时效性强的现实生活内容作为引入点展开教学,学生们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过来,他们内心强烈的求知欲由此被唤起,便聚精会神听教师对于新知识的讲授,学生们潜移默化中掌握了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同时对于反射、反射弧等基础知识也得到了深刻掌握,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整体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授“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一下生活中的情景,新鲜的黄瓜放置在盐水中腌制一段时间就会变得萎缩,买回来的绿色蔬菜和瓜果在家搁置一段时间便会蔫吧,而将其泡入到清水中一段时间,便会变得饱满、硬挺,等等。教师可手持枯萎的蔬菜叶让学生们用心观察,什么原因会变成这样呢?通过现实生活中多个实例的引入,能极大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们意识到所学知识能解决现实生活中很多疑难问题和困惑,他们便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

二、因势利导,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现实生活中多方面都与生物学知识密不可分,同时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各领域也得到了广泛、有效运用。由此,教师应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学习生物的意义不仅仅是掌握生物知识,而是利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在生物学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学会利用时效性、趣味性的生活题材开展教学,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善于以生物学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同时,将现实生活真实实例充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这样整体课堂才会焕发无限生机,继而最大化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一课时,可将细胞比作为一个个生命的小王国,“细胞膜”就相当于王国的边界,具有较强的防御和保护作用;“细胞核”相当于总指挥部,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调控中心;“核酸”相当于细胞王国内最高的统治者――“国王”,所有细胞的生死存亡都被它掌控;“细胞质”相当于大型的工业基地,掌控着细胞的不同性质和功能,这样一个比喻形象具体、贴近于生活的教学案例,促使学生们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为深刻和牢固。例如,教师在讲授选修课《胚胎工程》一节内容时,可在授课开始之际便引入一则轰动于全国的爆炸性新闻:广东省一位富商花巨资通过“试管婴儿”的高新技术,由他的准妻子和另外两位代孕妈妈共同实现胚胎的培育和生产,最终成功培育出四男四女八胞胎,这则新闻的引入激发了大家的咻咻争议。随后,教师要求学生们自我思考和分析,在培育试管婴儿过程中都采用了哪种生物学高科技,像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以及对于代孕者身体状况有什么特殊的要求等,教师要求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推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

三、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实现知识点的衔接

高中生物课本中存在不少知识点零散而繁冗的单元和章节,而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巧妙与生活课本中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可以推进新学知识点和已学知识点的有效衔接和转换,自然而然进入到新知识点的学习中,继而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课内容时,教师首先将“基因突变”的概念进行了讲解,并深刻分析了碱基对与蛋白质、生物性状之间不同改变方式之间的连带关系,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不同地区几家医院放射科关于检查的注意事项,上面都明确有温馨提示:“尊敬的各位女士,如果您已经怀孕或者在备孕的三个月期间,务必自主告知医生,千万避免进行X射线检查”,为什么引入这个视频文件呢?主要是由此引出了这些外界干扰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的发生,继而加深学生们对于基因突变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授“内环境与稳态”一课时,教师在课前便布置好一项任务,要求学生提前准确测量早上、中午、晚上的体温并作好正确记录,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说出自己“体温数值”的结果,并帮助学生一起分析和研究数据,继而发现了一个人在一天内的体温变化波动范围较小,而且还证实了健康人的体温基本维持在37℃左右,那这又是为什么呢?随着这个疑问的引入便可顺势进入到“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的讲授中,这种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大大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还实现了现实生活和生物学知识点的有效衔接。

四、联系生活内容,实现结课的顺利收尾

结课是整堂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收尾环节,精彩生动的结课使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结课环节对于一堂课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倘若教师将生物学课本知识广泛渗入到现实生活中的各行业、各领域加以有效运用,则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生物学的重要价值,自然而然爱上生物学科的学习。例如,在讲授“酶的特性”一节课的收尾环节,教师为学生引出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联系本节课所学知识,认真思考怎么才能使加酶洗衣粉发挥最佳的去污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们探究的强烈兴趣,结合所学“酶的特性”,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方案:“酶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发挥最佳作用,所以可用40℃温水浸泡20分钟”,“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只有选择含有多种酶的洗衣粉,才能去除各种难除污渍”,教师通过努力营造“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洗衣粉最佳作用”的问题情境,加深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增强了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更深刻体验了有效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五、强化生活化的课后练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主战地,那么课后练习便是学生进步的“催化剂”,是学生发展的生长点。布置课后作业避免走入“为了考试而做题”的误区,同时不能违背于新课标和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的目的就是能将课本知识有效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解决一些疑难问题集困惑,继而提升自己理论结合实际、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素养。由此,布置课后练习应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实际,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在讲授完“细胞呼吸”后,教师为学生们布置了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些问题:“蔬菜瓜果放时间久为什么萎缩?”“酸菜、酸奶的制作是同一个原理吗?”“粮食放置不当为什么会生虫?”“当我们做完一些体育运动后,为什么感觉浑身酸痛呢?”等等,要求学生任意选两个问题作为课后的练习题,以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例如,在学习了“人类与环境”一课后,可以将课后练习以实践调查的活动形式加以实现,可结合本地河流的污染情况安排学生去实地考察水域的生态环境,并分析和辨别污染类型,并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制定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的计划和决策,立足于生物学角度不断摸索新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践调研的过程中,学生们所学知识得到了充分应用和巩固,增强了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且树立了较强的环保意识。

综上而述,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讲“教育产生并融入于生活才能发挥其最佳作用,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由此,在新课改逐渐深化的形势下,进一步强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高中生物教学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完全满足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采取新颖、生动并且引发学生自我探究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实现生活经验激发教学效率提升的作用,提升学生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学生学习领域与现实生活的和谐统一,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胡雪珠.生活化教学情境建构高中生物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理科考试研究,2013,(12):92.

[2]董新娇.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生活教学的生活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02):123-124.

作者简介:王建勤(1978-),男,福建福安人,福建省福安市第三中学,研究方向:中学生物教学。

上一篇:化工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