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产企业固定资产的风险管控

时间:2022-07-28 06:13:20

浅谈生产企业固定资产的风险管控

摘要:生产企业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占企业资产总额比重较大,在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固定资产管理一旦失控,会给生产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风险成因,提出规避和防范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成因;管控措施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1.固定资产是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手段。所谓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主要资产,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现代化机械设备在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大型生产企业,离开机械设备的运转,单位就会停工停产,固定资产在企业中发挥着长期作用,他的价值随着生产活动以折旧方式转移到产品中去,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固定资产往往占有企业大量资金。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有较大比例,例如准能公司露天矿是生产煤炭的生产企业,该单位2010年,2011年,2012年3年平均固定资产原值为56.24亿元,固定资产净值57.48亿元,而这3年平均资产总值为94.28亿元,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的60.97%。管好用好这些资产,发挥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避免资产流失,减少维修费用发生等都是企业增加效益的重要途径。而且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大修理与日常维护保养,都会加大占有企业资金,增加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之一。

3.固定资产管理失控给生产企业造成的损失重大。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数量多,品种繁,技术性能高,资产比重大,动态管理等使固定资产管理复杂化,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固定资产无论质量上还是效率上都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固定资产管理一旦失控,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远远高于存货等流动资产损失。因此,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要管理好固定资产,首先应该了解固定资产存在的风险及成因,根据成因有针对性采取管控措施。

二、固定资产风险成因分析

1.没有健全的本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是对固定资产采购,验收、计量、使用、维护、报废全过程的管理,各个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千差万别,每个单位都应该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如果没有本企业的管理制度,执行人员无章可循,受不到制度约束,有可能会导致采购成本虚高、验收数量与采购数量不一致或以次充好、资产的实际使用效率低下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企业固定资产资产的流失,直接或间接导致企业利润减少。

2.本企业固定资产内控流程不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作,各个环节都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流程。采购计划的制定、审批、采购过程、财务的计价入账、折旧计提、卡片登记、资产调拨、资产报废毁损处置等都建立相应的流程,企业没有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内控流程,容易导致责权不分,不相容职务不分离,可能导致错误的发生或舞弊行为发生。

3.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一个企业固定资产品种繁多,要求的技术含量不同,需要多个部门联手协同管理。如果没有健全的管理机构,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容易导致互相推诿扯皮,造成固定资产“无人管”的局面,容易导致固定资产毁损或流失的风险。

4.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是由企业各个层级的人员共同实施的管理,从企业负责人到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至于每个使用固定资产的员工都要负起责任来。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重视,尤其是企业领导不重视,会导致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把固定资产的管理放在日程上,这样连锁反应导致使用固定资产人员对保养维护固定资产的意识淡化,使用效率低下或超负荷工作都会导致当期或潜在成本增加的风险。

5.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流于形式。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更新、大修,日常修理,处置等随意性比较大,对超预算与预算未执行不进行深入分析,对特殊购置没有执行专项审批制度。导致企业盲目构建、资本性支出挤占生产经营用资金,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造成企业生产周转资金短缺的风险。

6.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由不同部门负责,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固定资产已经购入使用,但尚未办理入库出库等手续,相关部门也不向财务部门提供固定资产有关的证明材料,使固定资产难以入账,造成固定资产的帐实不符。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对闲置或毁损的固定资产不积极与财务部门沟通,不向上级部门提出处置建议,及时处理闲置或毁损的固定资产。而财务部门一如既往按正常固定资产管理,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或虚增虚减固定资产折旧。

7.联签制度或授权审批制度不明确。联签制度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是指对有关价值较大的固定资产购置、对外投资、处置等重要事项集体决策,不由一人决定的制度。固定资产授权审批制度要求对所有对固定资产接触、处置经过适当授权,如果没有这些制度会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的错误、舞弊或违法行为发生的风险。

8.固定资产财务核算不健全。有的单位只对固定资产实行总账与明细核算,不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不能详细提供每个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固定资产管理粗放,导致固定资产有可能流失或不能及时维修、更新的风险。

9.盘点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清查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的盘亏与盘盈或处于不正常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都不能及时发现或处理,导致账实不符的风险。

10.监督机制不健全。固定资产的购置计划、采购过程、保管与使用过程、盘点、报废都需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没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对固定资产各个环节的监督,都有可能导致相关环节的风险。

三、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本着全面性、重要性、制衡型、适应性与成本效益原则,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1.建立适应本企业管理要求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先进的生产设备,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是进行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保证。但每个单位实际情况不同,要求每个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建立适应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可操作性。让人们在固定资产采购,验收、计量、使用、维护、清查、处置全过程中都有制度可循,逐步实现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优化固定资产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2.制定本企业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因为每个单位的机构设置与管理模式都不一样,根据本单位制度规定的职责权限,对每一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流程,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虽然不尽相同,但主要包括一级流程和二级流程;一级流程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战略规划流程、固定资产验收管理流程、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流程、闲置资产、账销案存资产管理等,根据管理需要对验收管理、使用管理制定二级流程(如验收管理中制定固定资产出库管理,使用管理中制定固定资产增加与减少管理,内部转移管理、报废管理、盘点管理等)。制定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图,严格按流程办理固定资产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化,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动态管理,实时监控。能极大减少错误的发生,同时也有效预防舞弊行为的发生。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级、分类、归口管理,各部门相互协调,实施共同管理。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建立适合本企业各层级的管理机构。若企业层级多(如集团公司),固定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重大的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高层级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领导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工作(小的企业可以由相关部门代管)。固定资产应该实行实物管理部门、实物使用部门、实物核算部门相互分离的管理办法。高层级管理部门在制定各项制度的同时,根据国家标准《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 GB/T14885-2010》及行业标准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根据固定资产的技术等要求,对固定资产实行分类归口管理。实物管理部门设置台账,对固定资产的购入、调拨、内部转移、更新、大修、毁损、报废等都做详细记录。价值管理应为财务部门管理,财务部门设置卡片,以价值形式核算固定资产购置、领用、更新改造、维修、折旧、毁损报废的全过程。使用部门根据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和使用状况对固定资产进行严格划分,加强生产用与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提出更新与大修计划、对没达到使用年限而提前报废资产进行上报,对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提出合理建议,待有关部门报批后再做处理。财务部门的卡片与实物管理部门的台账与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定期核对,做到帐卡物一致,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

4.强化固定资产预算管理,严格考核预算执行情况。企业在购建、投资、更新、大修或处置固定资产的年初应进行预算,在编制预算时做到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责成相关部门对固定资产预算科学性、可行性进行研究、确保其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适应生产经营需求,固定资产预算在经过决策层审议批准后以文件形式下发,执行单位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企业应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根据已确定目标对相关部门或责任人进行定期不定期考核,实施奖惩,确保预算刚性,对超预算执行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的每一项业务都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需求。

5.明确固定资产的联签制度与授权审批制度。对于企业来说应明确需要联签的有关固定资产事项,金额范围。对于需要联签的固定资产业务,任何一人不能独断专行,只有经过联签,业务部门才能办理有关业务。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与特别授权,明确各岗位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和事项的权利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不经授权,无权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减少了舞弊或违法行为的发生。

6.建立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控制措施。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企业不相容岗位,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由不相容岗位的两人或多人共同办理,不得由一人办理有关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防止舞弊行为发生。

7.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企业应成立固定资产盘点小组,小组由各层级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与使用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对各项固定资产至少每半年进行清查盘点一次,盘点结果记录在固定资产盘点表上,盘点结果至少2人签字。对盘点结果与固定资产卡片核对,对发现的差异(盘亏或盘盈)和处于不能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财务部门才能进行账面调整。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制度是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

8.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业务素质。固定资产管理不仅需要责任心强、肯干的人员,更需要懂业务的人员来管理。一个较大的生产企业,固定资产数量大,品种多,技术性强,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一个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则需要企业加大业务更新培训,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企业现代化设备越来越多,使用人员操作不当或不会操作都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造成安全隐患。为此,加大岗前培训业务力度和岗位许可制度,切实消除人为安全隐患。

9.建立固定资产反舞弊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固定资产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明确固定资产业务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部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补救的程序。固定资产在购置、使用和处置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突发事件,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快速行动,防止事件蔓延,以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总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才能让固定资产真正发挥其劳动工具作用,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才能得以提高,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源动力。固定资产管理贯穿企业生产运营的始终,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必须要提高管理意识,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合力实施管理,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其工作流程,落实固定资产责任人制度。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预算、盘点、监督机制,保证固定资产管理中无盲区。充分发挥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2010(4).

(作者单位: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黑岱沟露天煤矿)

上一篇:浅谈特色产品团购的营销策略选择 下一篇:企业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会计核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