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发掘与设计

时间:2022-07-28 05:12:48

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发掘与设计

摘要: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可以代表这座城市的气质,当前人们行为中缺乏尊重、体谅、谦让、顾及他人的良好习惯与城市公共空间文化缺失有很大的关系。城市公共环境设计对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城市公共环境设计是提高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前提。人们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和增强人们自身对整个生存环境的理解和认识。本文就将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植入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文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城市公共环境设计是人类追求文化之美、同时也是了解和提升自身文化魅力的表现,与一个国家、民族、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关联。城市的公共环境艺术,往往涵盖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并形成一个整体的精神文化模式,而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城市公共环境、历史和文化等诸方面的设计质量。城市公共环境设计,既体现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科学的社会环境相融,同时又有与之相配套的高尚城市文化气质与人们的文明行为方式,是人们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高标准的追求,这对城市公共环境的领导者、设计者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如何充分挖掘和凸显潜在的城市文化环境的内在之美,是城市公共环境的领导者、设计者的当务之急。

1、概述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各个城市的公共景观被过多地打上了人为的主观意愿和粗糙的人工斧凿的烙印,这在获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使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特色日渐丧失。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在城市景观环境建设上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没有认真挖掘、研究中国传统的城市景观规划建设文化,而是一味模仿西方现代和后现代设计风格,这造成国内城市很少有个性鲜明、意味深远、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现代景观作品。进一步分析,造成我国城市景观设计的趋同化和无特色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仅仅追求表面形式的视觉美,忽视了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质,同时缺乏如何将文化元素与景观环境设计进行有机融合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

2、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植入的形式

人们对住房等硬性生活标准是城市公共环境建设必须完成的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利用对小到住房、大到城市的美化和装饰,使得人居环境更加完美,既体现人与空间的良好关系,也能够体现对人们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平衡。在长期的人类实践中,从普通的家庭装修到城市环境景观设计,都是知识、理论与技能的综合,它还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能够表现一般的文化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2.1、它的历史非常悠久

最早的人类文化表达方法之一,就是在居住场所的一些装饰性活动。从古代人类居住的洞穴中出现的洞穴岩画、刻符,到今天常见的家庭壁画、装饰墙面;从原始人类居所所使用的骨头、贝壳、牙齿等组成的挂饰,到今天家庭中常见的灯笼、中国结等装饰之物;从原始人类制造与使用的小型雕塑,到当下城市常见的地标式的景观雕塑等。

2.2、有着鲜明的社会属性

从社会学这方面来考察,不难发现人类一直最关心的问题不仅仅是普通的美化与装饰,强烈的文化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种族的差异、不同的阶级其装饰具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造型和纹饰,这些都可以清楚地说明不同人在不同的时间所拥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比如,体现封建社会君王九五之尊的都城与皇宫设计,与普通的村落或者家庭修造屋,在体量规模、文化理念、工程造价方面是无法等量齐观的。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的艺术作品是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象征,它应该能够充分地展现都市的风格特征,并且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优美的品质生活,即舒适、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当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目的也就达到了。城市公共环境空间文化植入设计要体现区域传统文化性和时代感相结合、整体艺术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参与性和互动性相结合的特性的形式特点。

3、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设计方法

3.1、具体物质形态的抽象提取

隐喻的文化表达,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领域,隐喻属于景观场所系统分析的范畴,是建立在空间场所的认识基础上,对某一事物它本来不具有的意义,用一种事物进行比拟。公共空间景观场所的文化表达需要借助隐喻的载体加深认识,使预期表达的内容以更直观、易于理解的方式向市民传达,给予人们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新认识城市文化。另外设计师主观思维的意识或者对于客观物体的理解通过隐喻的设计手法在作品中流露。象征的情感倾诉,象征的方式多种多样,一种是独立于作品之外的形式,不起到任何技术作用而纯粹是为表达象征语义而存在的方式;一种是与作品本身构造结合,既是作品建筑构件的一部分,又能准确的传递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这种方式多以雕塑的形式出现,使象征内容与技术形式有结合,表现特定的地域文化特征。

3.2、围合实体的联想挖掘

相似联想,是指由某种事物而想起与之相关的事物,是记忆材料与亲身体验相结合的思维形态的活动。对比联想,的设计方法需要人们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行逆向思考,在设计作品中打破人们习惯的视觉形象,利用人们共同的民族基础与文化纽带来传达作品的深刻意蕴与艺术性。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设计作品常利用事物之间的对立面关系进行对比联想。

3.3、空间造型设计借鉴手法的运用

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借鉴,总体来说,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借鉴就是抓住传统文化中某些特定的元素,将其视为一种符号加以运用,将传统精神转化成物质形态的表达,保护并延续了传统的文化精髓。这种借鉴手法在使传统文化元素发挥原有的职能的同时在情感上唤起大众对熟悉文化的再次重读。对空间序列组织的借鉴,我国古代对城市进行中轴对称、规整式的空间布局,将无序的空间组织进行有序的组织安排,对我们现代城市设计有值得借鉴的价值。

3.4、与区域环境的融合

公共区域的环境美学设计要求一个城市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让其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和雕塑作品都必须具有独特的灵魂,而内在的文化的追求与外在的表现形式,是赐予它们艺术生命和艺术灵魂所必须的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段。优秀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与环境和艺术的创造,是对理想公共空间艺术文化的一种不懈追求。城市公共环境在形式上,包含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种形式,并且相互融合。理想的城市公共环境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将艺术的自主性和城市文化的历史连续性得到充分的保留与展示,而理想的设计可以使城市公共环境空间平添无限的文化光彩与文化趣味。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环境空间文化的挖掘设计是创建城市文明窗口的必然要求,城市发展和城市公共环境空间文化的发展相辅相成。环境美学的扩展是对城市文化和性能的追求,生活空间的历史底蕴、文化景观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众的需求。所以在以后的城市公共环境空间的文化挖掘设计中应当从我国的现实出发,努力探索出属于自己的道路。作为相关的设计师,要了解我国的特色与国情,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传统,紧跟时展步伐,广泛吸收世界上所有的优良文化成就并且,以此使我国城市公共环境空间文化景观设计绽放出强大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李银斌.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的文化植入研究[J].美术大观,2014,01:94.

[2]何映宇.城市公共空间文化认知之旅[J].新民周刊,2013,27:72-74.

[3]吴向葵.文化现象学视野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

[4]陈堂启.城市公共设施人文化设计的文化发掘和设计[D].天津科技大学,2009.

上一篇:浅谈管道焊接质量控制技术 下一篇:我国烟草业的发展现状及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