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职工群众

时间:2022-07-28 04:55:59

一切为了职工群众

兵团屯垦戍边的基础在基层,基石是一线职工群众,把握他们的关切、解决他们的困难、凝聚他们的信心,是关系兵团基础能否巩固、作用能否发挥的根本问题。

——摘自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在十四师蹲点调研时的手记《筑牢屯垦戍边的基石》

多年来,兵团党委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途径,“兵团领导蹲点调研”、“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万名干部下基层”等一系列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活动在兵团先后开展,“一切为了职工群众”的信念已在兵团各级党员干部心中生根发芽。

尽为民之责

今年3月31日,车俊深入十四师一牧场一连调研。一牧场一连位于昆仑山上,早在2011年4月和6月,车俊曾两次到这里调研,明确了实施牧工住房、上山道路、草场围栏、牧工下山定居、收看电视等10项工程,解决山区牧工生产生活困难。

时隔两年,再次踏入一牧场一连,看到当年确定的10项工程都已经完成时,车俊感到十分高兴。

两年前,车俊第一次来到一牧场时,维吾尔族牧工小白地的家还住在“地窝子”里,在他家车俊感受到了“地窝子”的阴冷潮湿。初夏时分,在牧工的帐蓬中过夜还要穿大衣、生火炉,睡觉盖两层棉被还觉得寒冷的亲身感受,让车俊印象深刻。

3月31日,车俊再次走进小白地的家,亲切地对他说:“老朋友,我来看你啦!”看到小白地的家已经从地窝子搬进了用新型材料建成的牧区住房,屋内有电灯、卫星电视和电话,了解到小白地一家去年收入10万元、在山下牧工定居点购置了一套楼房等情况后,车俊鼓励他继续努力,带动其他牧工一起致富,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鉴于十四师的特殊情况和面临的发展困难,车俊自到兵团任职之时起,就把十四师作为自己的挂钩联系点,前前后后跑了十几次,每次都会住上几天,每次都会为职工群众解决很多实际困难。

在兵团党委的带领下,兵团各级党员干部下基层蹲点调研蔚然成风,兵团党委常委率先垂范,纷纷建立了自己的联系点。

兵团水利水电工程集团公司的前身兵团八建,是一家有着4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历史负担较重。在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兵团党委副书记、司令员刘新齐将该公司确立为联系点,一年间先后6次深入该公司调研。

2011年5月,刘新齐在公司蹲点调研时发现部分职工生活条件较差,当即提出了解决方案。两年多来,该公司大力实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多年来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社区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善。

今年1月8日,刘新齐再次来到兵团水利水电工程集团公司,深入企业社区、职工家庭,就善始善终做好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各项工作,推进企业改革发展进行调研。

职工群众的点滴小事刘新齐都牵挂于心,在困难职工毛爱元家中,刘新齐看到搬进新楼房后毛爱元家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非常高兴,刘新齐问:“搬迁之前住你隔壁的老赵搬过来了吗?”“都搬过来了,我们现在不但住进了新楼房,而且水电暖都通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毛爱元高兴地说。

看到职工群众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刘新齐感慨颇多,他说:“你们公司为兵团建工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如今你们住进了新楼房,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兵团党委就放心了。职工群众的幸福就是我们工作的最大目标!”

循务实之风

2012年4月16日,现四师政委,时任兵团建设(环保)局局长的钟波打算去看看他的扶贫联系户——六师芳草湖农场六分场四连职工卢宝江。很长时间里,钟波都惦记着卢宝江的情况。

从乌鲁木齐市到芳草湖农场的路途有80余公里,因为路况不好,路上走了两个小时。

让钟波没想到的是,卢宝江见到他的第一句话竟是半开玩笑地问他:“钟局长,你家有没有啥难事需要我帮忙的?去年,我种的棉花每亩净赚1000多元,一举脱贫了。今年,我家的棉花长势很好,年底的收成肯定比去年好。”

面对淳朴的卢宝江,钟波赶忙谢绝。想到2011年第一次见到卢宝江时他家几乎是家徒四壁的情景,钟波由衷地为他现在的生活感到高兴。

2011年5月,兵团党委部署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知民情、送服务、解难题”活动,第一时间,钟波联系了六师芳草湖农场,将该场六分场四连确定为自己的联系点。

刚到芳草湖农场六分场四连,该连的缺水情况引起了钟波的注意,全连只有一口井,自来水管网陈旧老化,缺水问题成为制约连队发展的“瓶颈”。

了解情况后,钟波立刻着手,和团场、连队研究解决办法。在他和相关部门的协调帮助下,连队又打了一口井,300多名职工的吃水难题解决了。

钟波和建设(环保)局帮助卢宝江和芳草湖农场六分场四连解决问题,只是兵团干部作风建设年中“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兵团把转变作风、服务职工群众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开展万名机关干部“下基层、知民情、送服务、解难题”,兵团、师、团三级机关干部挽起裤管,戴上安全帽,走进田间地头,下到工厂车间,与职工群众零距离接触,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

活动期间,兵团1.3万名干部下基层蹲点调研,走访职工群众65622名,收集问题8776个,解决问题5692个,办好事实事5.12万件;7.56万名党员干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14万次,结对帮扶生活困难职工群众11万人,职工群众92.6万人次得实惠。

守清廉之本

“人要有追求,更要有正气。”这是四师六十七团原政委石书江常说的一句话。

2011年11月15日,一场车祸夺走了石书江宝贵的生命,他走完了自己短暂而绚丽的生命旅程,留下了万般不舍,也筑起了一座共产党员清廉为民的丰碑。

“襟怀坦荡、廉洁勤政、作风正派、办事公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是干部群众眼中的石书江。

六十七团底子薄、条件差、积累少。在团场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他带领全团干部职工不等不靠,勤俭办事,勒紧裤带过紧日子,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

从1997年到2008年的10余年间,他和全团干部一样,没有领过1分钱奖金。他带头执行团里的规定,小车费、电话费、招待费等包干,从不乱花1分钱。

石书江把基层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对自己的下级、身边的工作人员关怀备至,对自己和亲属却格外苛刻。

在一般人眼中,石书江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他从未替妻子分担过家务;也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女儿都结婚了,他从来没有时间陪她谈谈心;甚至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1999年他父亲病逝,他没有在床前侍候过一天,甚至老人临终时,他也不在跟前。

但在所有人眼中,石书江都是一个正直的党员干部。1999年,他父亲去世,团场职工群众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自发前往追悼,并以各种形式送上礼金。家中丧事结束后,他将所有礼金及人员名单送到团计财科,如数退还。

石书江的妻子郭红说:“老石一到六十七团上任,就非常严肃地对我说,你是领导家属,不能给我添乱。我非常理解他,这么多年来,我记着他的话,没有给他找过麻烦。”

像石书江一样,梅莲、项瑞芝、姜万富等一系列兵团优秀党员干部的名字,被广大职工群众记在心间,他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恪守清廉之本,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事迹感动着无数人。

上一篇:那夜,一部电影我看了五遍 下一篇:莫让电话疏远干群关系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