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顺其自然范文

时间:2023-03-10 02:46:08 版权声明

一切顺其自然

一切顺其自然篇1

枝头花朵正开放 旁边又在添新牙

前面一排竹篱笆 农舍茅屋一人家

三分菜圃三分田 又种菜来有种花

大雨大雨一直下 地上有个大水洼

野菊花呀野菊花 这里可是你的家

菊花轻轻摇摇头 这里不是我的家

野菊花呀野菊花 那儿才是你的家

随波逐流轻摇曳 我的家在天之涯

野菊花呀野菊花 那儿才是你的家

山高云深不知处 只有梦里去寻它

野菊花呀野菊花 那儿才是你的家

随波逐流轻摇曳 我的家在天之涯

野菊花呀野菊花 那儿才是你的家

山高云深不知处 只有梦里去寻它

野菊花呀野菊花 那儿才是你的家

一切顺其自然篇2

有一种心情,叫喜怒哀乐;有一种味道,叫酸甜苦辣咸;有一种智慧,叫深谋远虑;有一种缘份,叫天长地久;有一个群体,叫烟火人间,人生百态;有一种心境,叫顺其自然。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想想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不管是亲情、友情、爱情,能永远珍惜的就是好心情。所有大事、小事、难事、易事、乐事、苦事,都是一件事,事情总有因有果,人与事、事与人,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岁月在悠悠然然的钟声里消失,一切将幻化成空气中的那份宁静、淡然,所以,人应该顺其自然,知足常乐。

风雨坎坷人生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所有的事情都来的很自然,有失败就会有成功,有完美就会有遗憾,且让一切顺其自然,保持顺其自然的心境面对生活,面对人生记忆里或者正在发生的新鲜的事和物。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要更加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就留作回忆,想要得到的就要更加努力。

累了把心靠岸,错了不要后悔;苦了才懂得满足,痛了才享受生活,伤了才明白坚强;从中感悟顺其自然的心境,岂不是更美!

总有起风的清晨,总有炙热的午后,总有绚烂的黄昏,总有流星的夜晚,所以不如保持顺其自然的心境,把握每一个瞬间,试着去做,去面对每一个昨天、今天和明天。人生中的成败得失,全凭把握,纵使历经所有的艰辛苦难,始终要保持一种心境---顺其自然。

一切顺其自然篇3

【顺其自然的罗结】

罗结107岁那年被任命为兵马大元帅,此时,他仍然身强力壮,耳聪目明,思路敏捷,精爽不衰。太武帝惊奇于他何以如此长寿,便在早朝结束后邀罗结以饮畅谈。太武帝问:“安都镇大将罗斤是你的什么人?”罗结答道:“是我的长子,刚过80岁生日。”太武帝又问:“安东将军罗伊利,是你的什么人?”罗结答道:“是末将的孙子,已到花甲之年。”

太武帝听后,大为惊讶,连声感慨:“大将军之家,乃是将门之家,又是高寿之家,可庆可贺。朕想知道你的长寿秘诀是什么。”罗结听后笑道:“末将从不讲究长寿之道,不过有意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罢了。”太武帝点头,觉得很有道理:“大将军所言极是,世上许多美事,人们顺其自然,即不欲而得;但如果过分追求,反而得不到手。”罗结拍手叫好道:“陛下英明,您用‘顺其自然’四字概括了一个大道理。末将多年来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作息有时,清心寡欲,少说多做,无忧无虑……这大概就是陛下所说的‘顺其自然’之意吧?”

接着,罗结又讲述了他“顺其自然”养生法的若干细节。讲到饮食,罗结说:“末将吃饭从不挑剔,五谷杂粮,瓜果梨桃,粗茶淡饭,无所不吃,更喜猎物、野菜和野果。末将还常常以醋代酒。即便是爱吃的东西也从不多吃。”

说起起居,罗结说:“末将起居总是未雨绸缪,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也从不睡懒觉。”他又说:“末将从少年起就喜锻炼体魄,百年来持之以恒,操练不辍。”随后罗结还提到了一件“难于启齿”的事:“末将从来不迷恋女色,许多人给我介绍美女小妾,都被末将一一拒绝。我与夫人亲密无间,但房事从不放纵。”太武帝听罢哈哈大笑:“朕不如卿,朕不如卿也。”

罗结110岁时辞官归乡,住在朝廷为其修建的罗侯城中。其间,朝中臣吏登门请教“长寿经”者络绎不断,直到罗结120岁无疾而终。

【顺其自然是种健康心态】

顺其自然应是人生晚年最重要的心态。人到高龄,对生命不会在意多少时间,而更在意生命的安宁。既不需人活百岁的壮志,也不该抱有“黄泉路近”的悲世心情,最重要的是安详快乐地过好每一天,每个月,一切顺其自然为好。

另外,顺其自然也是一种更实用、更符合老年规律的人生哲学。既然已经老朽,只需管好自己的事即可;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意一些,不必事事计较,尤其是在金钱方面,只要基本的物质生活有所保障,就不用把钱财看得太重;儿女既然早已自立,就不必再为儿辈孙辈劳累身心;生活中碰到不幸或烦心事,更应以冷静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顺其自然,由它去了。

当代作家苏叔阳在56岁时因患肾癌切除了一个肾。术后他泰然自若,并写出了200多万字的作品。64岁时,他又被查出患了肺癌,术后他仍“笔耕”不辍,并笑言:“良好心态可去癌,乐观情绪能去病,戒烟限酒少烦恼,心胸开阔得宁静。”顺其自然的良好心态让他重获新生。

一切顺其自然篇4

我们似乎总是为一些事情感到烦恼。在很多的时候,我们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内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想有很多的事情,我们只能顺其自然。那些寝食难安的人想必并不好过,可是却没有什么办法去改变这样的现状。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当中,总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障碍。可是在有些情况之下我们并不能为此做些什么。与其忧心忡忡,寝食难安,不如让我们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相信所有的一切都有其解决的办法,只是时机未到,只需我们静静等待,等到时机到了自然,所有的一切都有解决的办法。

或许对于那些迎难而上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很消极的办法,顺其自然真是可笑,可是哪有那么多迎难而上的人,往往在困难的面前,有多少人望而却步,可对于这种人顺其自然,既是安慰又是解决的办法。

并不是人生来就在困难当中就能保持积极的心态。这种心态,你需要自己调节的调节情绪则有很大的动力。而这顺其自然的方法这是可以成为动力,让你在挫折的面前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

你要记住,困难和障碍越多。希望就会显得更加的熠熠生辉。我们心中的希望就会多于困难和障碍,总有一天我们会突破障碍。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一切顺其自然篇5

“无事此静坐”“春到花自开”阐明的是一种恬淡闲适、顺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我们不必有揠苗助长般急于求成而违背自然的冲动,应放宽心态平常处之。

庄子可以说是倡导顺其自然的鼻祖。据说,他的妻子去世后,惠子前来吊唁。庄子不但不哭,反而坐在尸体旁边,敲着脸盆唱起歌来。惠子指责他这荒谬的行为,庄子淡然地答道:“一开始我也很悲痛,但是后来仔细想一想:人是怎样来到这个世上又是怎样离开的呢?原来人是由大自然中的气即非生命物质变化而来的,气聚成形,气散则死。现在人已经死了,又变回了非生命物质。所以我敲着脸盆唱歌欢送我妻子重新回归大自然。”人生在世,难免经历生离死别,这些我们都无法控制和避免。顺其自然获得的是生活的坦然。

在《狼图腾》中,毕利格老人为什么坚守对狼的尊敬?他极力反对人为干涉草原狼的世界,因为他懂得顺其自然这个道理――狼、羊、人三者本该和谐共处,人类更不该去干预自然的生物链,杀狼保羊只会铸成大错。

同样,顺其自然也意味着不为无谓的琐事去劳神费力。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顺其自然是一种至雅的心境。梭罗道:“充满自信地追求你的梦想,去过你梦想中的生活。当你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宇宙的法则也会变得简单。”“谁将百岁人间事,又换山中一局棋”的围棋大师吴清源以棋法不定、顺其自然、和谐无际而著称,不拘泥于世俗琐事,如溪谷清流。他的棋技就如人生一般自然洒脱,往往棋随意走,令人捉摸不透。顺其自然是一种怡然自得的心境。

在生活中,我们应有“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般豁达顺心的雅静,亦要不为杂乱琐碎的繁杂世事而忧愁地诗意栖居。在长时间的创作之后,梭罗时常身心疲惫。他抛开一切的不愉快和烦恼,只身在瓦尔登湖畔,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寻找本真的生存状态!因此,他远离了纷扰,重塑自我,回归自然!

一切顺其自然篇6

?

关键词:玛休斯;发展模式;协同;道家;顺其自然?

abstract: faced with the world environment crisis, freya mathews has been working hard to explore a new mode of development. this mode is the combination of modernity and tradition, which permits human's desire for materials but opposes greediness for them. this is what freya mathews suggests: the mode of synergy has affinities with taoism's letting nature take it's course, which will meet human's needs as well as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freya mathews; mode of development; synergy; taoism; letting nature take it's course

f•玛休斯(freya mathews)是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的教授, 从事哲学研究。她是《生态与民主》的编辑,长期关注环境及生态问题,并出版了很多有关环境伦理方面的书,如《生态的自身》、《重新定居的现实》、《为了爱》等。她认为环境危机是现代文明深层的症状,这个症状是由失去文化意义所产生的;克服这个危机需要在现代超自然的前提下进行改变,而这个改变对所有存在的问题有着深刻的含义,不仅仅是我们与“自然”关系的问题。因此需要改变的不只是我们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更需要改变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基本生存方式。?

面对环境危机,玛休斯一直在寻求解决危机的出路。她不是简单地、而是站在一个高深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这能从她提出的问题中反映出来:“这个世界是否在某种意义上与内在生命相融合?是否就如同主体之于客体,精神之于物质?”[1]如果如此,玛休斯认为:“那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基本生存方式将不得不改变:我们将不得不融入现实,而非将自己的设计强加给这个世界。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参与模式,它能让世界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同时,这种参与模式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表达我们的创造。”[1] 玛休斯的重要贡献在于她提出了一种参与模式,而这个模式的探讨是建立在道家的生态智慧基础上的。她说:“协同,就是这样一种与道家‘无为’思想一致的参与模式。它不仅针对环境的可持续,而且也是对现代性所造就的社会变革模式或‘发展’模式的替代。”玛休斯进一步指出:当我们用这种方式理解世界的时候,我们将不得不修改我们基本的生存方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玛休斯要改变的不是这个社会,而是我们人类自己本身。她说:“一如既往地用传统科学来认识世界已经不合时宜,我们应试图去‘邂逅’世界,并分析它对人类活动的反映。同样,如果去统治、去管理一个有其自身终极和意义的世界也是不合时宜的。”[1]玛休斯的结论是:“我们应该顺其自然——让世界展现其自我。”[1]在她的研究中,玛休斯假设了如果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们以一种“道家”方式来迎接环境所带来的挑战,那么对于严重的环境问题,他们是能够提高响应力及管理能力的。我们能感受到玛休斯一直在寻求使道家“顺其自然”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环境保护的方式中,也一直想尝试将道家文化的原则运用于一系列领域中,渴望和同仁们一起共同监测其中的成功和失败。她甚至把一些领域细化到包括能源政策、污染治理、循环计划、农业及林业中。?

玛休斯认为道家的“顺其自然”是一种“随波逐流”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有益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从个体到总体,还能使力量变更方向击败自身并转换成一种益处。玛休斯希望道家的“顺其自然”能为环境管理机构提供理论的解释和新的冲击力。在此管理机构中,开发者和管理者共同寻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并着眼于可以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玛休斯并不拒绝全球化的发展, 她意识到这种发展是阻挡不了的,但她希望在接受这种发展的同时,要考虑传统的思想及行为方式如何能同未来的发展计划协同合作,以便更少地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伤害。关于全球化及发展,玛休斯对人类不应该去干预自然(美国环境伦理学的主要观点)或自然是一种任意随人类使用的资源(现展观的观点)没有进行争论,而是在道家“顺其自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寻求与自

然共同发展的途径,在发展中既尊重并促进人类生活,又尊重并促进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

一、“回归自然”的歧途

自然环境主义对自然保护的理解是,不但要拯救现有的山洼、森林等项目,而且要恢复失去的一切。但是,玛休斯指出,从当前的观点来看,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回归自然”并不是恢复失去的东西,而是允许某种程序开始新的事物。当我们往回走,或者当我们停止干扰,使事物按自己的意愿设计发展,这个过程就发生了。这样的过程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重新开始,这个过程在逻辑上和被我们错误地理解的那个自然世界是没有联系的。回归自然的“自然”不是森林、田野,而是一种重新开始的过程,可以在最城市化和工业化环境中展开,在最易受控制、最文明的人中展开。?

我们必须注意到,玛休斯对“回归自然”的理解,是她对道家“顺其自然”的理解,也是给道家古老文化注入新元素的一个重要基础,对怎样把道家的生态智慧运用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有着重要意义。?

在已经城市化的世界里,“回归自然”并不是指要推翻城市、拆除工厂,然后在这位置上栽树建成花园,这样的行为只能使这个世界根据获取概念的设计而形成重复前进的过程——尽管是生态设计——依然会导致人与自然的更加对立。在城市化的世界里,回归自然就是让世界自己发展,也就是让房屋、仓库、道路“渐渐变老”(grow old);当然,因为我们要继续使用,我们就必须得到它们。居住的同时要求适应,并需要提高审美意识,但这只是在所给予的范围中的默认,是这范围中顺其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又一个拆除破坏的循环和再发展。渐渐回归的城市,并不是为了新颜而改变旧貌,而是会被吸收、融入地球生命的大过程中去。水泥和砖瓦因风吹雨打而褪色变旧,苔藓和常青藤爬满了墙,小鸟和昆虫于楼房之间飞来飞去,园艺技手在人行道上打开了小裂口,表层绚丽色彩将会退去而呼唤着自然色彩。在庄重的影响下,现代建筑的硬质边角将会软化,模仿着腐朽的地表外形。如果给予时间,一切都触摸到了生命的过程,并最终被这些过程所接管,被腐烂与重生之间的循环而抚养着,让其顺其自然,具有生命的世界重新宣布自己开始,一开始看起来的不一致和不相称,最后都融入了上帝的造物之中了。旧车在老狗老树旁停着,古物古迹甚至令人最不愉快的垃圾也自然化了。 ?

玛休斯在这里再次强调的是,从深层意义上理解的自然并不是只指树木、草地和野生动物,而是一种任何事物都会发生的一种过程,当这些事物不再受外界并被干扰时,这过程才会产生。这样的回归过程,是真正“回归自然”的过程。一些原始物种可能会衰退,新的物种会悄悄出现,但当竞争一旦稳定,物种就在它该有的位置上?生存。?

二、玛休斯回归自然中的诗意?梦想?

当这世界被允许回到历史中去,当事物被保留原来状态,或以它们自己的方式来发展,那么在变化的社会中,只有当我们不总是奢望获取而居住这些地方时,我们才真正可能归属于它们。在玛休斯的生活里,没有人类贪婪的获取梦想,但却充满着庄子那诗意的梦想。她在《?letting the world grow old: an ethos of countermodernity?》一书里表达了这样的梦想:虽然岁月流逝,但我们居住的地方依然保持它们的原貌,这就使我们让它们与我们的历史、我们的家庭和社区的历史一起被记载下来。当我们的生活经历和我们的居住地交融在一起,它们就向我们展示了意义。从这儿到小河的路上,我每星期和我的狗一起散步,这儿有我祖父的祖父的祖父建造的房子,我还保存着那些褪了色的照片,它们锁定了过去的岁月。大约是19世纪后期的时候,在拐角处是我祖父开的小铺子,再过去是我父母每天夜晚手牵手散步了16年的公园,沿着这条路走过去是一个我在我青年时代经常漫步的公墓,我寻找着祖父的祖父的祖父的墓穴,在空墓里频频幽会,谱写着玫瑰诗歌,沿着墓地的地域延续着,一层又一层的具有主要意义的底蕴也就形成了,这种底蕴在任何别的地方都不可能产生的。“这种环境本身与我们形成一致,这种不可替代我们环境的或为我们提供环境的意义把我们与环境交融在一起,使我们成为我们自己世界的本土人。”[2] ?

在这样的梦中,玛休斯坚信:当我们让我们的世界——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回归到过去年代,最终,它会接受我们,向我们敞开它的胸怀来迎接我们,同意让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关心我们、和我们协调一致,我们成为它的居民;它也决不允许不负责的自私自利的居住者或陌生人进入这块土地。这样,通过时间与被允许居住的这块土地,我们融入了这块土地。?

但是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玛休斯看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一个组织或其他组织已经承担起保护环境的情况下,如平衡顺其自然与其该负起的责任的矛盾就显而易见的了。当顺其自然被运用到我们所关心的生物系统中,并被剥夺了他们自己的意动时,顺其自然就名存实?亡了。??

为了强调自己提出的问题的重要性,玛休斯对回归自然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我在这儿并不是说不要发展,或者继续文明本身不需要努力。显而易见,这包含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这是我们已经习惯的一种努力形式,那么就不太可能再花更大努力把我们的整个系统转换成更自发、更有活力的模式。我也不是说靠自己的自然倾向使自己生机勃勃是一种消极的,没有任何自我努力价值的方法。”[2]从这段话中,我们能读出玛休斯的担忧:人的自然倾向和别的动物一样,包含了大量的奋斗。比如人们会竭尽全力地寻找食物来解决饥饿问题,他们会在性活动中充分放纵自己,但是这是有机体想要表现的努力——这种努力是出于它内心的欲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必要让有机物去做出这样的努力,而应让有机物作出巨大努力去反对它内心的?欲望。??

因此,在世界和自我的层面上,都不存在太晚回归自然的问题。无论我们自己或这世界变得多么人工化,他们在任何时候都永远顺从于自然过程,只不过我们的决策呼唤停止“发展”、“前进”及“自我改进”,并允许事物保持原来的状态,而不是替代原来的状态。她说:“说到这点,我并不是要禁止所有的变化,但坚持变化不能干扰事物顺其自然的原则,变化必须尊重创造、衰败及再生循环,柔和地、渐渐地、平稳地载着我们进入未来,以它的静静的方式系统地否定已经形成秩序的价值,以彻底废除当今这些毁灭世界的资本主义的秩序。”[2]看来,玛休斯不仅仅有着庄子诗意地生活着的梦想,她更是要让梦想成真。?

这就必然要在很大程度上从资本主义意识的枷锁里解放出来,这是一个转变的开始,它与生活中以物质为尺度的经营方式完全不同,也就是说,转向完全不同的经济、完全不同于确保我们对物质需求满足的方法。

三、“顺其自然”的新解

正如玛休斯所意识到的,尊重自然不仅仅是保护生态系统,而是保护所有的一切,包括被人类过度干扰的事物。这种自然观,即我们和自然相处而不是反对自然,表明了一种社会精神,这远比传统环境运动意义深刻得多。激进的变化是现代化的标志——是以发展、控制、经营、设计、干扰、进步、改进,甚至拯救的形式出现。(注:这在“现代”这个词上完全能反映出来,现代化是这样一个时代,它可以被描述为以致力于日益出新的努力,对所给予的并?不满足,与过去断线,与历史断档。)顺其自然的社会精神气质是对现代化的挑战,这种社会精神对顺其自然所表现出来的内在智慧表示信任,它避开现代社会的无限欲望,它可以在摈弃获取理念的基础上形成一种重建世界的行为。从当前的观点来看,环境主义,即使以深层生态形式,也在通向现代化的通道中失去了更大的超自然(形而上学)的图像。它自己同样也是极度的混乱或在理解自己使命中深受着现代性的影响;它需要从它自己的改变世界、拯救世界的英雄现代主义的责任中解脱,解除自己对自然合法的关心。?

因此,玛休斯认定,环境运动应该而且能够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而不是让改变这世界、拯救这世界的现代主义的社会精神永存。她认为,我们现在就可以跳出现代主义的设想,因为在任何程度上,如果“让一切更好”不断地以一个成果取代一个成果并使之合法化,那么,我们就走进了一种恶性的循环。当我们说“让我们来修理这个世界——让我们来拆除这些贫民区的楼房,在此位置上建起崭新的生态——文化城市住宅区”,我们就像城市的前辈那样陷入了旧的社会精神控制和统治中。为了“让一切更好”,我们正在拒绝我们所获得的、并想象和追求着我们的替代品,我们正在拒绝 “顺其自然”;正是这种傲慢自大的态度成为现代文明的动力,成为环境危机的源泉。在旧社会精神控制之中,在渴望获得更好的驱动之中,我们在继续灌溉着目前的掠夺性经济体制那深深的现代化根子。?

而设法避免这种精神上陷阱的社会精神将是一种保守主义的精神而不是激进主义的精神。这种保守主义在环境运动中总是含蓄的,就如事实非常清楚地表明那样:“保守”这词经常被认为是环境主义的同义词。然而,这样的保守主义并不意味着顺其自然与政治右翼分子是一致的。当然,在历史上,右翼分子一直是保守的,也就是说,他们致力于所拥有的。而左翼分子是反对所给予的,并致力于获取的理想。相比之下,顺其自然是稳健节制的,因为它出于对这个世界、出于对事物按自己方式发展能力的真正尊敬。正是这一点,使玛休斯对“顺其自然”有她自己独特的见解。她认为,顺其自然首先关注的是物质,而不是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它的保存主义是本体论的而不是社会驱动的。它与财富的积累是对立的,但是没有激进主义,没有干扰自然的社会精神和推翻历史遗产的资源的欲望,它取得了“平等”的效果。玛休斯更是精彩地指出,“顺其自然”的精神妥协于右倾的、管理的作用与左倾的道德目的之间。从这点上来说,事实上,它逆转了当今工业化世界里正在实行霸权主义的市场驱动的政治形象,它既不是左倾也不是右倾的。这种政治——新“经济主义”把对少数特权的旧式右翼投资,大多数苦难者的道义上的冷漠和左翼旧式的激进主义,对所拥有的不满足及尽力建设更新的、更豪华的一切结合起来。换句话说,经济主义已把左右的边缘成功地衔接起来了。我们都意识到,在一个不神圣的领地里,没有任何事是让人害怕的。每一样东西——每一个存在的,每一个目标,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制度,文化和社会的每一个元素,每一种关系都服从于商业的责任和合作,这种商业使资源越来越少。“顺其自然的态度有效地颠覆了这个噩梦,走出左和右的共同游戏,漫不经心地把旧式的左右精华结合在一起。”[3]?

玛休斯在寻找一个于现代和传统之间的新概念。这个新概念不否认对物质的需求,但否认对物质的贪婪。这个从顺其自然态度中形成的新概念,能否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

对许多关心全球环境命运的人来说,玛休斯这里所描述的顺其自然的原则,可能仍然显示出过度的寂静无为。我们怎能在这世界上生存而又不让它的命运服从于我们的目的?如果我们只仅仅退回并让事物在自己的轨道上发展,我们怎么应对由人类干扰引起的环境变化及生态系统的失衡?如果我们仅仅是勉强满足所拥有的并拒绝采取抵制的态度,我们怎能保卫我们这个世界,保卫所有的人类和非人类的居民,并反对带有政治意愿的人去镇压他们?现在我们都看到了玛休斯看到的问题:顺其自然的态度可能代表了最深层次的挑战,这挑战能够向最有意志的现代化发出,但是如果它同样不能明确积极行动的模式,它最终必然自我击败。?

那么,顺其自然或无为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它能否帮助我们在现代和传统之间寻求一个新概念?能否成为我们解决环境问题的有力支撑点?玛休斯在顺其自然的召唤下,踏上了寻找新的发展模式的旅途。?

她把传统性社会称为前唯物主义社会,它的基本存在形态是使这个社会的人们适应他们的世界——个人和社会都急于从超自然资源中寻求帮助。玛休斯把现代性社会称为唯物主义社会,即现代主义。它在世界上的基本存在方式就是主宰、控制和改造。玛休斯所寻找的新的发展模式是后唯物主义,它的基本存在方式就是协同合作。

四、协同合作——顺其自然与无为的延伸

顺其自然和无为能否成为后唯物主义形式的基础?玛休斯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在她的思想里,后唯物主义与道家有着惊人的共同点和相似点。顺其自然就是让事物自由发展,它是后唯物主义的形式的基础,加以延伸就是协同合作。不加以干涉是顺其自然的行为,但是在不干涉的情况下,我们该怎样获得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呢?玛休斯此处提到了“无为”。她指出“无为”这个概念大有用处:“无为”主张顺意欲而行而不是背意欲而行。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无为的人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不是硬碰硬,而是允许自己随外界的意欲前进。在这个随外界的意欲前进的过程中,他已经明白了宇宙的本质。?

在这个问题上, 玛休斯深受庄子影响,她举了《庄子•庖丁解牛》的例子,要选择阻力最小的骨骼间隙解剖动物,就不会把刀子弄钝。由“庖丁解牛”的方法, 玛休斯提到了对太阳能、风能和沼气的利用——通过利用而不是浪费世界上的能量,这是一种新的能量形式;她提到了在建筑设计时,要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光和自然资源,在建筑设计和城市结构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利用优势,而不是根据建筑物和城市结构来改变?地势。??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顺其自然是需要协同合作的。协同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参与、探索和利用环境的问题,而是一种双向的东西:我们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不能对环境产生破坏;在同环境协同合作的同时,我们对于自身的需求感也发生了变化。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调整和扩大是与它自身的意向相吻合的,同时也进一步解释了这种意向。换而言之,世界在和我们共同参与的同时,仍然在朝着它自己的目标行进。我们所做的,只是将至今还不是很明显的、潜在的意欲诱导出来。但是,通过协同合作,我们的目的也得到了改造。?

玛休斯的思想受到了道家思想(确切地说是老庄道家)的启发,但又是适应时代需要对道家思想的再创造。其思想不仅对道家“顺应自然”作了重新解读(其对“自然”的理解类似于当代的自组织理论),还从“协同”的角度对道家思想作了进一步发展。她的第三种发展模式与道家的“无为”有着深厚的情结,以下一段话足以证明了她在寻找第三种发展模式过程中与道家的这份情结:“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去寻找一种参与模式,这种参与模式使得我们能够以一种与我们的世界持续协调的方式改变社会。协同——无为的核心思想的创造性原则——就是这样一种参与模式。”[1]?

参考文献:

[1]玛休斯•f.超物质主义者的环境主义[j].郭辉,译.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12-19.?

[2]freya mathews.letting the world grow old: an ethos of countermodernity[j].world views: environment, culture, religion ,1999,3 (2):119-137.?

一切顺其自然篇7

以前,我还不完全了解珍惜和放弃到底是什么?这次的爱之旅把珍惜和放弃在我生命中的意义告诉了我—这个懵懂的女孩。

珍惜:珍惜自己和朋友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把自己和朋友在一起的每一件小事锁在心底。一辈子不忘记自己与朋友真挚的友谊。

放弃:有句话说得好:“不要轻言放”。可是,如果自己与朋友真挚的友谊用什么也挽救不回来了,那么,还不如放弃呢!这样使自己也少了一份负担。

朋友曾告诉我:“让一切顺其自然。”可对我而言,有些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那。有时,我也常常这样想:“让一切顺其自然,也许会更好。”我把一些事情让秋风带他们飞走,真的使我感到让一切顺其自然的那种感觉是那样轻松。

在秋季,我这朵在夏季盛开的百合随着凉爽的秋风凋谢下来。回忆自己以前的忧伤。

一切顺其自然篇8

熟悉黄歆先生的人一般都称其为胖锅,同时也给人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在此次采访中,我们也真切的感受到了胖锅的亲切以及他对生命以及生活的态度。

劫后余生的顿悟

很多人只有在经历过生死之后,才会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此时的他们所看到的世界,也许是另一番景象。

在生活中的胖锅是一个喜欢刺激冒险的人。“抽烟、喝酒、骑行、打麻将等年轻人的爱好我都有。”如今的胖锅烟酒不沾,特制的减肥营养餐,骑行也不会如年少轻狂找刺激。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胖锅的生活有如此大变化呢?

原来在09年时,他与朋友一起的西藏30天无人区自驾游,让他对生活的态度有了彻底的改观。

你尝试过只有电影里出现的坐在车里飞下三层楼高悬崖的惊险吗?你有过深陷泥潭而周围的野兽对你虎视眈眈的绝望吗?胖锅告诉我们,他在那次西藏之行中就亲身经历过那种惊险与绝望。

“在盘旋公路上,当时有个急转弯,我们都来不及反应,整辆车就这样从公路上侧滑出去了,车子飞出去的瞬间,脑袋几乎是空白的。不过幸好轮胎没有爆炸,我们算是捡回了一条命。”胖锅说。

也许很多人有过如此经历后都会选择放弃,但胖锅一行人并没有退缩。所以他们旅途中又遇到过命悬一线的经历:在盘旋公路上为方便,从山顶直线下去而在便道上撞到大炮弹;与朋友失联,车陷入泥沼里时被狼群围攻……

胖锅轻描淡写的为我们讲述了那段生死经历,并感叹道:“人的生死真的只在一瞬间,我们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就如同一只蚂蚁,它要你死你也没办法活。”

也正是因为西藏之行的劫后余生,让他对生活有了重新的认识。人的生命只有那么一次,你一辈子为钱、为名、为利这些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东西拼搏一辈子,而忽视健康、家庭,那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如今的胖锅更注重生活的质量,更注重享受生活的乐趣。而就是这一生死顿悟,让他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

顺其自然的态度

能够看透生命本质的人有多少?能够不在乎名利,认真生活的人有多少?然而在经历过生死之后的胖锅,把一切都看的非常淡然。

在西藏回来查出有肝硬化后,虽然已经治疗好,但他还是毅然放弃了自己的那份16岁创业,现以如日中天的事业,准备好好的享受生活。

因为喜欢水上运动,所以和朋友商量着如何在有生之年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在经过调查和摸索,他们发现武汉的水上行业并没有多少,便买了第一条皮划艇,冲锋舟,摩托艇等。当时的他们只想着把钱拿出来好好的玩,并经常邀请朋友一起享受水上的乐趣与刺激。有心就会被记住,所以被请的朋友有些不好意思,且建议他们收费,并为他们介绍了不少周边朋友,最后竟然慢慢的成为了正经的生意经营。“这就印证了我们老祖宗的那句话:无心插柳柳成荫吧”胖锅谈起海狼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创立时,如此感叹道。

对于现在的事业,胖锅一直抱着一份顺其自然的心态,所以在问起工作是否有压力时,他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压力,因为这是我喜欢的,而且生活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所以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事业虽重要,但胖锅更重视自己的家庭。他是喜欢旅行,并每次都会携夫人一起,甚至在西藏之行遇到危机时,两人也是不离不弃。在谈及是否经常也带着孩子旅行时,他说:“我家的孩子根本不粘我们,也从来不愿意和我们一起出去。”

但谈及孩子时,这位硬汉也变得温柔了很多。他说:“我家的孩子都是放养的,我从不要求他们做什么,也不约束他们做什么。”在他看来,教育孩子也要顺其自然,孩子的思想也是需要尊重的。所以他与孩子之间的相处就像朋友一样,与孩子谈天说地;也不会逼孩子上兴趣班,若孩子提出想要学,他就满足,即使大儿子经常学一半就放弃,但他从来不责备儿子,最后大儿子渐渐的学会慎重思考想要学什么后,再提出,并绝不半途而废。

而在生活上,胖锅更加追求悠然自得的生活,他说自己最喜欢的就是躺在帆船的甲板上,闭上眼睛,让身体飘荡在湖面上,微风习习而过,水声、鸟鸣大自然谱成的旋律盘旋于耳边,让自己的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祥和,此时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不如意的事情,就这么烟消云散,不值一提。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上一篇:高中语文作文教案范文 下一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范文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