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视野大学英语》课后练习的处理方法

时间:2022-07-28 03:26:49

浅谈《新视野大学英语》课后练习的处理方法

摘要:《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读写教程》是一套具有新颖练习形式的教材, 文章结合教学实践, 对《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读写教程》课后练习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的指导下, 以学生为中心, 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发挥课后练习的积极作用,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关键词:《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读写教程》;艺术生;建构主义;主导地位;课后练习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读写教程》(由上海交通大学郑树棠教授为教材主编)作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非英语专业所用教材,在设计、编写和制作商贯彻《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性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评估、教学管理及大学英语参考词汇表等各方面所做的界定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外语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需要,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开拓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新视野。它重视不同语言技能间的联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共有四册,各分册之间密切配合,听、说、读、写、译的练习相辅相成[6]。

在笔者所处的学校里使用这套教材的是体音美等艺术生,而艺术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进入高校后出现英语学习困难,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的现象,但很大一部分学生仍是想学好英语却苦于找不到适当的方法。对于老师们来说,在讲课过程中既要重质又要有量,是很大的挑战,特别是课后的练习题的讲解,很多老师觉得“尴尬”,因此重课文轻练习的情况很常见。《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这本教材的练习部分把听、说、读、写、译结合起来,难易结合,还比较适合他们。笔者通过几年的思索、尝试,对于如何处理课后练习有了自己的一点见解。本文认为: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处理练习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有一定的作用。

一. 建构主义

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领域中逐渐流行起来,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3]。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3]。

根据课后习题的特点,可以运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处理课后习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课后练习处理的现状

大学英语对非英语专业来说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对于四六级的过关率也是很多学校一直强调的,所以对于英语的重视度可想而知。无论是哪种教材,教师的教学过程一般是:课前导入,课文的大意和结构介绍,课文知识点的讲解,课后练习处理,有的甚至直接切入课文的讲解忽略前面的两步。对于课后练习的处理就出现了一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教师:笔者所处的学校,对于《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的课时安排是每周三节,基本上第一次课文导入,结构,背景知识以及单词的讲解,第二次课是课文知识点的讲解,最后一次就是练习的处理,很多老师更注重课文的讲解而占用一次半课甚至是两次课,那么给练习留下的时间就很少了,况且很多教师认为练习是学生课下的工作,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他们自己可以在网上找到答案,作为对自己自学的一种检验,殊不知大部分艺术生的自觉性很差,学期结束很多学生的课本上还是空白的,这样起不到检验的作用。

学生:艺术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多都个性张扬,表现力强,想象力丰富,热爱生活,崇尚时尚。大多数艺术生从中学开始已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上:音乐专业生弹奏乐器、吊嗓子、练习舞蹈基本功等;美术或艺术设计专业生经常外出写生、素描、电脑设计等;体育专业生每天进行体能技能训练等。艺术生的这些专业训练往往让他们在学习上顾此失彼,对文化课产生了厌学情绪和惰性,即使有些在课堂上学到了一点东西,如果不加强对于课后练习的处理,那么很容易让他们变成学后就忘。艺术生本身自觉性差,很多不做,即使老师严格要求每次检查也会发现效果甚微,另外,现在参考书很多,网络也发达,他们会直接把答案抄下来,老师如果再对答案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浪费时间或者觉得没意思。

三.《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课后练习的处理方法

很多人提出各种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和课文的讲解,那么对于课后练习的处理也可以运用各种的方式来提高他们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巩固对于知识的掌握,也可以通过各种灵活而有趣的方法使得他们都参与进来,而不单单是被动的接受。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那么练习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处理,这也是笔者所采用的方法。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Text A 的练习主要有Pre-reading Activities, 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 (两项),Vocabulary (三项,含Banked Cloze), Word Building (两项),Collocation,Sentence Structure (两项), Translation (汉译英,英译汉各一项),Cloze, Text Structure Analysis 和 Structured Writing.

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一般有8道关于对课文理解的问题,可以考察学生对于课文大意及一些细节的理解和掌握,3道关于课文扩展的问题,可以作为一个课后或课外讨论的话题。Vocabulary有三项,填入合适的单词,介词或者词组,是对本单元Section A中某些单词和重点词组的巩固。Word Building有两项,在动词或者形容词等后面加上一个词缀使其变成另一种形式,考察对于词性的掌握。Collocation是第四册才出现的题型,考察灵活动词的多种意思,跟不同的词搭配有不同的含义。Sentence Structure与课文A相关,考察某些重点句型的用法。Translation有汉译英和英译汉两项,考察对于本单元中重点句型和词组的掌握,考察他们的应用能力。Cloze是以课文的知识为基础课外的为辅助从而检验学生对于词语的掌握能力,对学生的要求稍微高点。Text Structure Analysis 和 Structured Writing 两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

由此看出,这本教材的习题部分是紧扣课文的基础知识而有所拔高,很符合基础薄弱的艺术生的,借助于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的问题理解课文,在课文学完后可以通过扩展问题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接着是Vocabulary, Word Building (两项),这两个习题是基础,结合课内课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Collocation,Sentence Structure (两项), Translation (汉译英,英译汉各一项),Cloze,这几个习题是结合与课本进一步对学生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阶梯状。Text Structure Analysis 和 Structured Writing在掌握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练习,实践从而全面考察他们的掌握能力。那么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该怎么处理课后习题呢?

(一) 教师的角色转换

《课程要求》指出:“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本教材所建构的立体化教学系统有利于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要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在习题中就体现出来了。在Pre-reading Activities中,设计的是一段听力材料,跟课文的内容相关,通过这段材料学生可以锻炼听力并且扩充的了解了课文的一些知识。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这个部分可以放在第一次课中,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大意,借助于这几个问题从而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在这部分习题总一般有三个扩展性的话题,老师可以提出一个话题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一般放在第二次课结束时,课外找资料然后第三次课上分组讨论,例如在第四册Unit1中有这么一个话题“Is fame something you will strive to seek? Give your reasons.”让学生结合大学里的现象举几个例子并且给出自己的理由,老师要从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名利并不是一个人的终极追求目标,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Vocabulary分三项,都是考察课文中的重点单词和词组的用法,这个题放在课后让他们完成,可以加强对课文知识的掌握和巩固,第三项是Word Bank,这篇文章选取的很巧妙,比如Book 4中Unit1 是“The Tail of Fame” ,而练习中这篇文章是关于fame的,内容是文章的扩展,有的篇章是文章大致内容的概述,所以学生在做这道题时会觉得难度不大,老师可以在这方面多做点功课,多介绍些相关的内容,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很愿意去多了解和完成,他们的自觉主动性也就被调动了。相应的Cloze也是,它旨在进一步吃透课文,通过语言上的一些改动,帮助学生开阔思路,加深理解,学会不同的表达方法。

Sentence Structure这个题可以放在第二次课,即讲授课文知识点时,直接在课堂上让学生做出来,当堂操练,可以加强他们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并能很好的掌握。Word Building考察词缀的掌握,老师先多举一些例子,如-ist,加在名词或形容词的后面形成一个新的名词,表示“…主义者”,先引导大家了解方框里各个单词的意思,activist, terriorist等,然后带领大家一起完成这个题。

由此得知,教师的角色由主导变为引导,鼓励,导演的角色,根据不同的习题特点来安排不同的时候完成,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地位。

(二) 学生的主导性地位

艺术生的基础薄弱,自觉性差,课堂上不能全部集中注意力,教师在处理习题时要顾及他们的这些特点,不再单纯的让他们作为倾听者和接受者,而要变成参与者,主动者。

老师可以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采用个人或组的方式回答问题。以Vocabulary这个题为例子,老师根据学生坐的位置,横排取一个数字,纵排取一个,可以锁定一个人,让他先回答,不但是把答案念出来,更要说明理由和翻译出这句话,回答完后他可以随便指定下一个人来回答,也可以整个横排来或竖着来,最后一个人可以指定下个人或者由老师来指定,这样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气氛更可以让每个人紧张起来并有想参与的念想,前提是老师要做好课堂纪律的维护。或者是采取分组的方式来回答,笔者从大一就有意识的把他们分为一组一组的,对组采取得分制度,这样每组里积极回答问题的会带动不积极的人,从而使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能参与进来,遇到不懂的可以求助与本组或者其他组,只是求助于其他组会给对方分数。对于有些简单的题目,可以只集中学生有疑问的来探讨,在学生中得不到答案后老师可以引导他们得出结果。

以上方式可以运用到单词填写,句型运用的题型中,而对于完形填空和翻译这样的题可以采用组与组之间相互提问的方式。老师可以随便指定一个组,问他们的疑问在哪里,然后让另一个组来回答,如果没有疑问,可以让有疑问的组来提问。对于结构分析部分,它是对课文中某一个后几个段落进行分析,指出篇章结构的特点,再从课文中选出结构相仿的段落,让群组之间进行分析。在写作部分,根据已分析的篇章结构特点,在提纲的提示下,先写一个样段供学生参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依据提纲进行段落写作,可以在课外进行,课堂上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当堂进行。

各个组之间达到互动,相互提问探讨,可以达到解决问题并且活跃气氛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更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去学习。

(三) 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后的习题量大,不能全部都处理,根据学生的特点,要有重点有侧重点,还要有所扩展。比如在Book 4 Unit2 Sentence Structure中考察的是 “if…had + past participle, would / could + have + past participle ” ,这是个对过去的虚拟语气的用法,除了让学生掌握对过去的虚拟,还要延伸到对现在和将来的虚拟的用法,找些句子来操练,让他们更加巩固对于虚拟语气的用法,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课堂上时间紧,不能一味采取游戏的方式来处理习题,采取张弛有度的方式,在上练习课时, 要注意: 密度, 即知识再现的频率和新旧知识的复现; 广度, 即知识面的广度和学生训练的广度; 深度, 在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后, 可把训练的知识引至一定难度, 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提高学习效率。 在讲解知识点,需要紧张感,而在操练时则需要大家的参与,关注他们的疑难点,突出学生的地位。

四.结语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突出学生主体的作用,对于处理《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的处理方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是笔者这几年在实践中的尝试,不过肯定也存在着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总之,课后练习的处理方法也关系着教学的成就,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 建构主义 — 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J]. 电化教育研究, 1997( 3): 3- 9.

[2] 李艳. 谈《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教程》课后练习的处理方法[J].成都教育学报,2006 (11): 55-57.

[3] 徐丽华. 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 教学改革, 2011,(3).

[4] 张徐亮. 大学英语精读课后练习的处理方法[J]. 科教园地,2010,(31).

[5] 朱岩.《新视野大学英语: 读写教程》的几个特点[J].华章, 2008 (7).

[6] 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 读写教程》[M].外语研究与教学出版社: 北京. 2008(2).

上一篇:纽马克文本功能指导下的翻译策略 下一篇:英语名词化—er、—ee体系的认知—功能解析